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为遥远的冬...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为遥远的冬天储备食物,以便在万物凋敝的冬季,同样可以丰衣足食。未雨绸缪,这就是蚂蚁的智慧。

B.您就别再难为这孩子了,他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C.陆常有是一名小警察,不料被历史洪流卷入其中,从而为了救国救民一步步地成为“翻戏党”的高手,黑白无间,险中求生。

D.万达广场效尤K11引入农场,增强购物中心独特的体验性,已成为购物中心在电商抢滩和同质化竞争中突围的关键,成为了购物中心招揽人气的新思路。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B“难言之隐”与“苦衷”语义重复,不能修饰“苦衷”。 C“从而”是连词,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两分句间是相因相成关系。这里应是“后来”,指接着某件事或行为之后,接着发生的事情。 D“效尤”指仿效坏的行为,贬义。这里应该用“效仿”。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荒辟     甲胄     辨认     暴燥     声名狼藉

B.窗槛     窒闷     胡诌     国藉     一愁莫展

C.窒息     魑魅     肃穆     蜕变     臭名昭著

D.震憾     恶运     愕然     引擎     惊骇万状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强(juè)       qiǎng      潺而行(chán)

B.然(qiǎo)    mán      piē        古不变(gèng)

C.杂(cāo)     自(jìng)     tuì         狼吞虎(yān)

D.      (kuàng)   (xuē)         肢窝(g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充满乐趣的事,在比赛中险胜,多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无意中读到一本书,获得了一份独特的领悟;与人交往中,发现自己性格身后受人欢迎的一面……在体验、回味乐趣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深刻、更丰富。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文意,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这句话里“它的意图”是什么? 3分

2.指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

3.简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4分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2分)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月:““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上文提及的“柳七”和“柳郎中” 都是指宋代著名诗人,“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其词作《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