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足可以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那双助我们走出困境的温暖的手当我们苦恼烦闷时那善解人意的倾听当我们内心充满阴霾时那天边一抹淡淡的余晖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灵上的莫大慰藉……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而我想说,大爱无语,却造福人类。 爱是伟大的,爱也是无私的。爱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寒冬凛冽的寒霜;爱就像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人们龟裂的心田;爱就像汪洋中的一个航标,为我们指明了希望的方向。 当有人在赞美青松的挺拔坚强,红梅的不畏严寒,翠竹的高尚品格时,我总能联想到爱,联想到那些为社会默默付出的人。而大批的志愿者,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在各种场合,在许多环境,都能看到他们平凡而光辉的身影。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大批志愿者毅然赶赴灾区,把生死置之度外,为灾区人民带去温暖;在北京奥运会,在上海世博会,在西安园博会,又是各地的众多志愿者,用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博得许多国际友人的称赞。青年志愿者,我赞美你们,我歌颂你们。同学们,我们正当青春年华,成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是我们多彩多姿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也许会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太复杂,成为一名自愿者,谈善容易行善难!”而我却并不赞同。行善是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形态,不分大小多少,也不分时间与空间,更不分场景对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手为之。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容易被我们忽视。俗话说“善有善报”,但我所认为的行善不是刻意追求回报,而是人生的一份豁达,一份欢乐,是人生中最崇高的一种精神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志愿者,我们要为他们的平凡举动而喝彩,要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而高歌。在我们的身边,青年志愿者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交通志愿者,在繁华的街道路口,他们热情地为过往行人指路,协助执勤交警对闯红灯、穿马路等违法行为进行劝阻,他们成为了晋城街头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还记得有一次,一批身着浅绿色志愿者服装的人来到我们社区,无偿为居民缝补衣物,免费维修家电,为社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禁让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后来,我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更加了解志愿者们无私的付出。如今,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老人过马路,向问路人耐心指明方向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已成为我的行为和习惯。在和众多志愿者相处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许多,我知道了,志愿者就是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爱心去帮助别人的人,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用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志愿者。同时,我也理解了什么叫“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精神”体现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之上,而我们作为祖国,社会的接班人,更是有责任,有义务发扬志愿者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丰富自己的阅历,对我自身能力也是一种提高,而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弘扬“志愿者精神”,更有利于在我们美丽的城市形成一种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让我们的城市未来,更加美好! 曾经多少人都传诵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的,平凡而微小的事情,就像是一支玫瑰,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却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心底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一种温暖美好的感觉会在你我的心中慢慢升腾、弥漫···。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永远记住:志愿者精神是当今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只要我们所有人都一起携手,共同努力,无私奉献,志愿者精神就一定能够深入人心,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在自己的生活中弘扬和实践“志愿者精神”,让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温馨与和谐,让我们美丽晋城和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我们将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写这类作文的突破点是全面解读材料,准确立意。从材料内容看,在我们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关怀和关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尤其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们来说,在你看来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有时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审题,仅仅做到这里还是不行的。材料后面的省略号就是对材料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对材料进行更全面、更具体的解读。如当我们屡受挫折时,拥有一颗进取的心;当我们在危难坎坷中,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些都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这样,材料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彰显的思想境界就更高。若从反面来立意,写“人在困境中,无需太多,一句风凉话就足以使人丧失斗志”,就和材料的用意相违背,自然不可取。因此,学生在构思和选材时,应该积极从正面立意,可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可以借鉴古今中外之例证,更好的表现出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2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7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18

蝉声

郭枫

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5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

乞者赵生传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 临川王:陈,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希旨:符合尊长的旨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岁,生来见予 莫:通,年末。

B.僧逾分,吏物故耳  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挟术     特:特别。

D.居兴国,骏骡       畜:饲养。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  

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吾意欲见君耳

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

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停止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被贬居住在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访,与之探讨夜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的“邪术”与“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

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哭墙上有这样一行字死难者:300000,如果把它改为死难者:三十万,你觉得哪种表达效果好?请作简要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