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标题的断句,有人认为...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标题的断句,有人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江”与“夜”因为“春”“花月”的映衬而美;台湾学者蒋勋则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②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你,且美且独立 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断句,自然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多澎湃多深情啊,花香月明的夜多浪漫多合时宜啊。 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 台湾美学大师、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月、夜”,“这是五个独立的名词,它们应该是并列关系,不是主从的修饰关系。”他说,“我不喜欢用春天形容江水,也不喜欢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 只是,俗世里的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恋的心。我们树立榜样,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饰别人的美好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植装饰于自己周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 就像这样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互为风景,彼此欣赏。可是,你看,有谁因为谁停止了奔流?有谁因为谁忘记了绽放?有谁因为谁紊乱了圆缺? 我想,当有一天,你也成为人群中受人瞩目的风景,能于千万人中辨识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的面孔;能于千万个灵魂中独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且高贵的性格、修养、思想。 你自身的美好,只与你的本真有关,与形容无关,与修饰无关,与自身以外的世界无关。 就像,如果你是一条江,你的不舍昼夜奔流赴海,与春无关;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详和静谧,与花月无关。 你,且美且独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关键句“‘春’“花月”的映衬而美”“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分析时,可以围绕“映衬的美”、“独立的美”的话题,思考“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从以下角度展开阐述: ①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 ②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映衬,更不必依附于其他。 ③追求映衬之美无可厚非,但应不失自己、不忘本真。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故矣。   (荀子《劝学》)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3)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4)青山隔送行,                (王实甫《长亭送别》)

(5)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 (1分)

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两题。(7分)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藉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

【唐】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3分)

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说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子之,三叩其弦      御:指弹奏

B使攻者制之其制      中:符合

C可以宣气养德,情和志   道:说出

D而欲求多           褊:狭隘、狭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是琴弦韧疏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成之,饰以出之     敛赀财送其行

C能弗挠也           臣欲奉诏奔驰 刘病日笃

D一物众理备焉         其隙也,则施施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弹琴动作的要诀来比喻人的信用、智慧、仁义和信用等品德,以制琴、弹曲的规定和要求,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

B运用托物言志手法,针砭时弊,借琴的制作不当导致琴不中用,批判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不当的社会现象。

C采用主客问答形式,结尾戴仲鹖的回答“物而众理备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收束全文的同时,又深化了内在的义理。

D“说”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事理,本文议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结构严整紧密,层次清晰,句子整散结合,节奏鲜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之生邃谷据盘 雨之 烟之 玉不为不良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2)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遥远的葵花地

李娟

(1)我们这里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而农民种地,又全靠从河里引水灌溉。因此在我们这里,一遇到降雪量少的暖冬,第二年肯定大旱。

(2)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除了旱灾,风灾、蝗灾及其它严重的病虫害肯定也会全集中到这一年。谁叫去年暖冬呢?虫卵没法冻死。

(3)尽管如此,我妈还是决定种两百亩向日葵。地是头一年就包好的,如果不种,荒着心里更难受。

(4)那块土地我们承包了三年,位于阿克哈拉河水下游六十公里处的高潮村南面的荒野中。地势坦阔,一马平川。那一带一共开垦有一万多亩土地,除了少量的打瓜,全都被承包者种上了向日葵。不知丰收时那里会是怎样的一幕情景。

(5)一万亩啊,金灿灿的葵花地!

(6)因为离家太远,葵花从播种到收成的三四个月期间,我妈得一直守在地边。这三四个月里就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外婆和几只小狗及满院子的鸡鸭兔子鹅了。于是,妈妈雇了一辆大卡车,把整个家都搬到了地边。然后在荒野中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南侧掏了一条斜下去的通道。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在新疆,这叫“地窝子”。在此后的日子里,这就是我们的家。

(7)搬家时我也跟着去了,在那里生活了非常短暂的一些日子。只目睹了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不知它们如何在大地里苏醒,渐渐长成。那些日子里,我总是站在地窝子旁,长时间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大地,想到下面一行行齐整沉睡的种子,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大地永远荒凉空荡。

(8)搬家的那一天好冷。虽然已入四月,但冬天的气息仍然强大坚固,残雪皑皑,寒风凛冽。第二天,外婆就想回家了。她拄杖从地窝子里艰难地走上大地,转身四望,快要哭了。而我妈始终忙忙碌碌,马不停蹄,立刻雇人犁地,第三天就开始播种。眼下只能人工点播,为了快快播完,她跑到附近的杜热小镇上雇了二十多个人。可是,在空旷的大地上,这二十个人远远看去是那么凄凉无助。他们一人拎一只盛满种子的口袋,一步一停,在大地上越走越远。远得似乎都走不回来了。

(9)第四天,鹅和鸭子发现了附近的水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搬家时,它们不幸被安排在煤堆里。第五天,鸡开始下蛋。同时,小狗们在地窝子附近发现了一个田鼠洞,兴奋得刨了半天。大家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叔叔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块红砖和两块水泥板,给我们地窝子的通道铺了两级台阶。从此外婆出入方便多了。又因为这一带守地的几个地窝子里就我家出现了红砖这样的奢侈品,便被大家一致评定为五星级地窝子。

(10)荒野里没有电,虽然有相机和备用的电池,却总是不舍得取出来拍照。只在闲暇时分,当妈妈带着小狗在附近野地里散步时,我才端起相机,在显示屏里远远凝视他们。

当他们走在大地上时,镜头中的情景满满当当,却寂寞无比。当他们走过之后,走空之后,一切才抬起眼睛。而种子播下之前的大地总是孕育无穷的语言。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11)一次我妈散步回来,像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一束野花给我。在哪里采的呢?我捧着花从地窝子走上地面,转身四望,这干涸无尽的大地,这手心里唯一的湿润丰盈。我把一只矿泉水瓶从中间破开,注满水插上花,再把它们放在投入地窝子里的唯一的一束光线中。过了好几天,花都没败。可我出去散步时,却从不曾遇到过什么花儿。似乎我妈采回的这些就是全部的春天,全部就这些。

……

(12)总之我离开了。把妈妈、外婆和小狗留在了那片荒野上。把她们抛弃了一整个夏天。又觉得其实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总觉得,这些年来,她们一直还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艰难地劳作、生活。(本文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3分)

2.分析下列句子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

(2)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3.根据文意,概括作者“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的原因。(3分)

4.简析第9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题“遥远的葵花地”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