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原创)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篙(gāo) 颓圮(p...

原创)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长篙(gāo     颓圮(pǐ)      戮力        忸怩不安

B骨髓(suí)     浪遏(è)       脉膊       浅尝辄止

Chàng       cù)火      寥廓       义气风发

D漫溯sù          河畔(pàn     箫瑟       不胜杯杓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B.骨髓(suǐ),浪遏(è),脉搏。C.意气风发。 D.萧瑟。故正确选项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标题的断句,有人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江”与“夜”因为“春”“花月”的映衬而美;台湾学者蒋勋则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②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故矣。   (荀子《劝学》)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3)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4)青山隔送行,                (王实甫《长亭送别》)

(5)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 (1分)

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两题。(7分)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藉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

【唐】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3分)

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说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子之,三叩其弦      御:指弹奏

B使攻者制之其制      中:符合

C可以宣气养德,情和志   道:说出

D而欲求多           褊:狭隘、狭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是琴弦韧疏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成之,饰以出之     敛赀财送其行

C能弗挠也           臣欲奉诏奔驰 刘病日笃

D一物众理备焉         其隙也,则施施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弹琴动作的要诀来比喻人的信用、智慧、仁义和信用等品德,以制琴、弹曲的规定和要求,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

B运用托物言志手法,针砭时弊,借琴的制作不当导致琴不中用,批判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不当的社会现象。

C采用主客问答形式,结尾戴仲鹖的回答“物而众理备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收束全文的同时,又深化了内在的义理。

D“说”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事理,本文议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结构严整紧密,层次清晰,句子整散结合,节奏鲜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之生邃谷据盘 雨之 烟之 玉不为不良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2)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