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其城                    全:使……全

B.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C.轼武卫营。                诣:参观

D.吾不能为滂母邪            顾:反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书见欧阳修        夫夷近,则游者众

B虽禁军为我尽力      臣死不避

C得天下弗为,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卒不得大用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苏轼才学或政绩的一组是    

比冠,博通经史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程氏赞许苏轼效仿范滂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这表现了他对国事的关切之情。

D.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他的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3分)

 

3)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3分)

 

 

1.C 2.D 3.A 4.B 5. (1)况且我和你在江边钓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渔樵”“侣”“友”,状语后置各1分) (2)富裕的百姓出城,民心都会动摇,我与谁守城呢?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毁城。(“出”“败”,宾语前置各1分) (3)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所以”“非常”“岂”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诣:造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而:表转折、却;A以:介词、凭借,连词、表并列;B且:暂且,尚且;C乃:副词、才,表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③欧阳修言,非直接;⑤⑥非苏轼才学政绩。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B并非发动富人修筑城墙,而是让他们回城,稳定民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泊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宗征太原,闻其名,尝购求之。   素:平日

B至雁门北口                       间:道路中间

C.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郑州、代州   判:兼管

D.身数十创                         被:遭受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3.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麾兵却走

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20岁时成为刘崇属下,骁勇善战,先为保卫指挥使,后又多次升迁,百姓称他为“无敌”。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入侵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认为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今日的宁海,除去他曾经止宿的梁皇驿之外,准确指认徐霞客留下的_____已不容易。

(2)和读经典、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______和弘扬传统文化。

(3)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_____

A行迹    延续    刮目       B形迹    延伸    刮目

C行迹    延伸    侧目       D形迹    延续    侧目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停留在幽静的林间,抬眼望去,往日的绿色,忽然显得那么厚重斑斓。是被秋风所感染,还是绿色已经疲惫?是个性的宣泄,还是世界本身的灿烂?

B在南京天成艺术中心的创始人郭海平看来,精神病人的艺术创作完全发自内心,“这绝非慈善,他们本来就是天生的艺术家”。

C小小的鞭炮和烟花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刘禹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是唐宋文人的节日喜庆;“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鲁迅)”却是现代志士的悲壮酸楚。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到“我爸是李刚”,到“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艾。

B民国学者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开放精神,他们吸收各种新知识,大胆地结合传统学术,开创了新的学术方法。

C“自媒体”是通往自由的一种方式,用户的选择权空前增加,它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很多垄断和寡头,人们可以尽情地寻找到自己的同类和想要的知识。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垄断煤炭价格。

B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的。

C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