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释刀对曰                  庖:厨师。

B.而刀刃若新发于              硎:磨刀石。

C.虽然,每至于                族:(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D.刀而藏之                    善: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相与枕藉舟中

B.①始臣解牛之时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C.①提刀立,为之四顾          ②学时习之

D.①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对原文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我喜好的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超过技术了。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意思是:(庖丁解牛时用刀)分开骨间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思是: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D.“族庖月更刀,折也。”意思是:一般的厨师每个月都要换一把刀,原因是用刀子去砍断骨头。

 

1.D 2.B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 即将各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D项的“善”通“缮”,是拭擦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题中,A项的“乎”前者作助词,充当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后者作介词,相当于“于”,在。B项的“之”,都作助词,都放在主谓之间。C项的“而”虽都是连词,但前者表修饰,后者表递进。D项的“焉”,前者作句末语气词,可不译;后者作兼词,相当于“从这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B句中的“批大郤”意思是击入大的空隙,而不是分开骨间的缝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                                                 

①崇山峻岭的屏闭又使徽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     ②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      ③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徽州文化     ④“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     ⑤在这里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以及汇聚于此的各地多种文化相互碰撞     ⑥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

A.②④⑥①⑤③     B⑤①③④⑥②    C.②④③①⑤⑥     D.⑤①⑥②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托尔斯泰与甘地主张绝对“非暴力”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明白用血腥的手段难以实现真正文明。

B.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武警官兵全力救助灾民,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以防余震发生。

C.中新网报道,著名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涉嫌容留他人吸毒一案,将在海淀法院公开依法开庭审理。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我的印象中,孔子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自如自在地发表他的观点,不拿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B.伯恩斯指出:这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预言,但是我们发现了青少年的大脑回应与最终卖座的歌曲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C.这部描写母爱的外国小说,因为翻译的原因,语言艰涩难懂,错字连篇,而且某些篇章格调低下粗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辛弃疾继承发扬了苏东坡豪放词风,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山/黄      /绸        裂/挥方遒

B.玉/      人/         鸿/明眸齿

C.岩/      暑/被        麦/光风

D.渔/        尉/        /直栏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为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