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审美到审善 江 岳 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已获得了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审美到审善

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已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的语境下,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古人常将“道德文章”连用,文以载道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如何高扬道德之善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样的道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恰恰常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陷入迷津。

试以春晚著名小品《不差钱》为例,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典范,它博得了许多人喝彩。《不差钱》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当下诸多负面文化滋生的生活图景:“小沈阳”拿红包合谋欺蒙顾客,红包文化、面子文化、关系文化、吃喝文化、模仿文化等浸透在维妙维肖的表演中博得了一阵阵笑声。但这笑声与其说是喜剧的不如说是悲剧的。善的迷失已使人浑然不觉地陷入到 “愚乐”状态。在当前严重的道德滑坡状况下,小品缺乏对负面文化自觉的艺术否定,因而有毒;但它艺术地浓缩了真实的生活,提供了一部当下严重道德滑坡状况的形象教材,引人警醒。

当“搞笑”作为诗意贫乏的代用品风行天下,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三俗”快餐产品涌现,推动物欲、肉欲泛滥之时,《不差钱》让我们意识到“盲人骑瞎马”的善的迷失,这有警示意义。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 、“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一系列危及民生国计的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防盗防毒,防不胜防,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被一点点吞噬,这一切表明,善的迷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增强文学中的善,也就是增强文学建构人心的力量,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出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意味着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走不出从一种片面到另一种片面的怪圈。这里所谓简单的否定即倒洗澡水时总是将小孩子连同脏水一齐倒掉,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排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所谓简单的肯定即捡小孩子时又将倒掉的脏水连同小孩子一道捡回,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排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入乎侧重审美自律的“内”与出乎侧重社会历史他律的“外”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如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来看它在我国古代有着“厚人伦、美教化”,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至魏晋南北朝,重心则逐步向内移开始从声律、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诗歌艺术自身价值的探索而唐诗正是在汲取这两方面的营养的基础上兼容统一前两种艺术形态才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的文学标准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这也对我们当下建构理想的文学有重要启示。在文学发展中,似乎有一个规律性的周期;一个正确的思想、一种有益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开头矫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带来“深刻的片面”,而后又引发否定之否定的“文学轮回”, “适度”总是要以“过度”为代价,才能克服两方面的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得以螺旋式上升。

(选自20110927《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审美”与“审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强调“文以载道”,人们也熟知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而不是真知,因此当下文学中的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

B.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文学必将从“以审美为中心”发展为“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

C.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侧重审美自律与侧重善的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

D.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以审善为中心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才能克服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
2.下列对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作者肯定了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获得的应有地位,但同时严正指出,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语境下,善被边缘化了,善的迷失将使审善议题出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B.第二段有古及今,确立了“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一中心论点,第三段以《不差钱》为例深入剖析,第四段扩大论证,直指当下善迷失之严重,令人警醒。

C.文章运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论证结构,通过对以《不差钱》为代表的“三俗”快餐作品的批判,总结出了文学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D.第五段站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高度,审视了近几年文学争论的片面化怪圈,指出“适度”总是以“过度”为代价,才能达到辩证的整合,使文学发展得以螺旋式上升。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作为道德文化最重要的一环,植根于人性深处,关注着人何以成为人这一根本问题,文学是人学,也就不能不受善的制约。

B.唐诗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既注重文学自身之美,又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

C.文学发展的新一轮否定之否定,就好比捡小孩子时不能将倒掉的脏水一道捡回,或者当初就应该看好孩子,只倒脏水。

D.在新的历史阶梯上,善应当重新成为文学价值判断的重要的标准,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对那些走红的作品说“不”。

 

1.B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B原文中说“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是“可能”而非“必将”。回答本题的步骤为:①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②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③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④甄别筛选。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善的迷失将使审善议题出现在历史的天平上”错,“善的迷失”只是当下的一种文学现状,并非行为主体,并且作者只是提到了文学“审美”与“审善”的并重的可能性。此外,“善被边缘化了”一句中的“似乎”二字不可缺。B.“中心论点”的表述错误,本文的中心论点为第一段的末句。C“以《不差钱》为代表的‘三俗’快餐作品的批判”错,原文只是以《不差钱》为例进行了论证分析,文中并无此论断。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善作为道德文化最重要的一环”错,原文只是说是“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一环”,并没有“最”这一限制。C文中所说的“捡小孩子时”与“脏水”的比喻是指“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的情况,不是“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且没有相对应的必然逻辑推理。D.表述太绝对,“那些走红的作品”并非全是不善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

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钱钟书经典名言

上面的这些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23日晚,首届中国好书评选结果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公布。当晚,从40万册当年图书中脱颖而出的25本“2013年中国好书”的作者和编者都现身央视舞台,娓娓道来纸面背后的故事。记者从这份中国式好书单中发现,科技和经济社会类图书超过总数的一半,这与以前明显不同。受访专家认为,社科经济、历史类图书在多元的阅读趣味中占据主流,反映了当代读者关注中国现实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上下句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1)      ,西北文化则是   (2)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3)      ,西北文化则是   (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边村夜色四平

①木屋飘出缕缕炊烟的时候,悠闲啃食秋草的牛羊,开始走下金色的山坡,转出秋叶如金的桦树林,在夕阳中迈着散漫的步子走向自己的家。

②无声的炊烟,在山岭怀抱的村舍上飘曳、弥漫,然后悄悄地消融在湛蓝而高远的天空,透露出一种原始而质朴的意味。碧莹莹的禾木河,如一脉纯美的玉带,淳悠悠、温润润地贴着山根流泻、延伸,显露出一副凝神静气、自在无忧的情态。走上古老木桥的牛羊,都会放慢回家的脚步,低头看看流水与桥墩相遇时,轻轻飘曳起的雪白浪花、玉白波纹。流水一如既往在夕阳下闪出温暖的光泽,然后在渐行渐远中归于沉静,最后消失在金色的丛林。

③落日在西边山头悄悄地滑落,牛羊在余晖中悠悠地行走。当它们越来越长的身影与木屋、山岭的阴影融合一体的时候,整个村子就渐渐没入了淡蓝的夜色中。四面环山的禾木村,是阿勒泰地区一个偏远的土瓦村落,村子北边紧邻俄罗斯。近200户土瓦人家的木屋、围栏散落在山谷里,牛车碾出的道路把各家串在一起,造就了这个典型的边关小村。

④随着夜色深浓,气温迅速降低,悄然滑过的风里,已经蓄积了浓浓的寒意,它不仅会快速消耗人的体温,也会把一种难言的边关情绪注入心间,甚至让人进入久远的岁月里。忽然感觉到边关的夜风里,不仅有令人深处孤远的寒意,还有熠熠的霜雪颜色。思亲怀远的同时,一种诗情在心里涌荡。

⑤木屋中,土瓦人家吃完简单的晚饭,很快就进入自己深深的睡梦;围栏里,牛羊在静静回味着一天的生活,不时发出轻轻咂摸滋味的声音。原本就没有喧嚣的村落,这时酣然沉入一个无忧无虑的梦境。四周起伏的山岭,已经环成一座沉静、严密的黝黑色屏障,阻挡任何外来的惊扰;坚实的屏障上撑起巨大的幽蓝色穹顶,并且还布满了大大小小清晰、雪亮的星星,它们好像都在默默注视这些静谧的木屋,注视这个童话般的边关小村。

⑥走到一家的围栏前,一只狗轻轻地哼了两声,并没有再向陌生人做出任何具有威胁性的举动。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家家都有狗的村子,夜晚竟然静得没有狗叫声。不知道它们是自信这里的安全,还是不愿意打破这样恬静、适意的氛围。

⑦就在凝神静思的时候,一阵清晰的流水声传来,分明的节奏里,有一种平和、无尘的光泽。情不自禁地仰头往天空看去,却一时间无法辨别天上的银河,倒觉得满天星光都是溅起的浪花。一番遐想、陶醉后,才想起那是禾木河的流水声,这优美自然的清音、流转不息的旋律,使禾木村的夜晚静谧而有洁净的光彩。

⑧一轮满月从山后浮出,不经意就勾勒出山脉的起伏、沟壑的深浅,皴染出山坡林木的明暗、草丛的厚薄;一片如雪的清辉洒落在一幢幢木屋的顶上,然后顺着陡峭的屋顶流淌到地面,飘洒到围栏上;散落在远处的一个个干草垛,挺着丰满、厚实的身子,从容地顶着雪白的月光,那份自信尽在不言中。

⑨突然感觉到月色下的边村,就是在安宁世界中铺展的一幅水墨画,它的线条简洁、明快,它的轮廓清晰、分明,朴素里散发出洁净而清冽的气息,宁静间流露出安逸而无忧的神情。

⑩边防哨兵换岗的脚步声响起,使边关小村的夜晚显得更加安宁、深沉。

在温暖的木屋里舒服地躺下,远处禾木河的流水声又清晰地传来,可能是因为有了清月的朗照,那音色显得更加纯净、明亮,清澄无染。
1.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6分)
2.文章第二自然段语言极具表现力,请举例加以赏析。(6分)
3.作者描写了边村夜晚的狗叫声、流水声和哨兵换岗的脚步声,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分)
4.请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1)四周起伏的山岭,已经环成一座沉静、严密的黝黑色屏障,阻挡任何外来的惊扰;坚实的屏障上撑起巨大的幽蓝色穹顶,并且还布满了大大小小清晰、雪亮的星星,它们好像都在默默注视这些静谧的木屋,注视这个童话般的边关小村。(2分)

(2)(一片如雪的清辉)散落在远处的一个个干草垛上,它们挺着丰满、厚实的身子,从容地顶着雪白的月光,那份自信尽在不言中。(2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2)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3)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                    ,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5)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6)鹿门月照开烟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                    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

(8)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9)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10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