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老金的蝈蝈笼子 何立伟 老金坐在我的办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老金的蝈蝈笼子               何立伟

老金坐在我的办公桌对面,脑壳低垂,神情暖昧,手肯定忙着,却被桌子上厚厚的稿件所遮蔽,形容虽不可称鬼祟,但也算得上有几分诡秘。

惟有我晓得他在干什么。

老金的手机发出急促叫声,必是有短信来了。整天的,他的手机如一只装了蝈蝈的笼子,时不时地那么叫着。手机一叫,老金便把脑壳低下去,手指一阵忙乱,当然就是在那里回短信。中文输入用的是拼音。湖南人,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拼起来麻烦。一二十字的短信,左摁右摁,一错再错,捉虫一般……

短信都是他女儿发来的。他女儿在北京念大一。很聪明的女孩子,但时常旷课,一个人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晒太阳,看闲书,听CD,然后,给老爸发短信。

聪明的女孩子大约都有点清高,一清高又有点孤独,一孤独就少朋友,少朋友就少沟通,于是愈加地清高,亦愈加地孤独。没有人好沟通,只好跟老爸说话,用滔滔不绝的手机短信。

“下午一个人跑到王府井,买了一件耐克T恤,还有一双阿迪达斯的鞋。哈,又放你的血啦。”

“在三联买了本昆德拉的《无知》。喜欢这个住在法国的捷克男人。和他比,周围全是傻子。”

老金的回复都是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凡事都应当这样而不应当那样。有父亲兼党委书记的语重心长,亦有对年轻人的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报纸上说的与时俱进。

“我把她当朋友一样。”老金跟我说。

当然。我指出,这仅仅是一种姿态。实际上,父女的关系并不会像他想象的那样平等。

“怎么这样说呢?”老金不满道,“不平等,她能给我发那么多短信吗?能大事小事鸡零狗碎的事都跟我讲吗?能这么全方位全天候地沟通吗?”

“那是因为她不想跟她的同学讲,她看不起她的同学。她没有交谈者,只好来跟你说。人总是有倾诉欲的。”

“你打击我。”老金说,很不屑地白我一眼,“你心理不平衡,因为你儿子不给你发短信!”

他说的是。我儿子也是大一,但极少给我发来短信。而我晓得,他的快乐统统来自他的同辈,而不是我这样的“半老徐爷”。如果他有话只肯跟我讲,我反觉得有问题。

对于我的观点,老金很不以为然,摇着脑壳,声明道,他和他女儿没有代沟。他女儿心高气傲,是因为“哪个要她这样优秀”!

这时蝈蝈又叫了。老金低头看短信,脸上浮出极幸福的笑容。“念给你听啊,”他说,“‘你老是指责我旷课,给你个安慰吧。这次专业考试,我是全年级第一名。’你看你看,鬼家伙!”

老金的欢乐、担忧、欣慰、郁闷,全部来自他女儿的短信,这是老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但我担心这亦是他女儿的最大乐趣。我们彼此争论,但是没有结果。老金的生活,按照老金理解的那样自得其乐地过着。

到了大二的下学期,忽然,老金的蝈蝈笼子不怎么叫了。办公室一下子变得寂静,亦变得空虚。老金的脸有些灰白。我这个人有些麻木,刚开始尚没觉察到这是什么原因,只感到空气里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后来一想,哦,原来是老金的女儿很少来短信了。

我问老金怎么回事。老金叹了口气,说:“她可能找了男朋友了,她现在不和我沟通了。”

我说好哇老金,祝贺祝贺哇,早就应当是这样子哇。

老金点了支烟,深吸一口,望着窗外,一脸怅然,说:“你又打击我。”

(选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通过老金和女儿短信沟通从多到少的经过,让读者看到了年轻人从青涩到成熟的人际交往过程的转变,也有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B.文中的“有父亲兼党委书记的语重心长,亦有对年轻人的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报纸上说的与时俱进”,表现出老金作为父亲对女儿生活与学习极为关心,也希望能与女儿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

C.文章里作者的儿子上大一,很少给作者发短信,觉得作者的言论是“半老徐爷”,说明作者的儿子人际关系好,朋友多。不屑于和作者交谈,说明作者是个老古董,不懂与时俱进。

D.老金的女儿专业课考了第一,说明她每天心无旁骛的学习,所以才会缺乏与人交往的时间;而老金对女儿的成绩非常骄傲,说明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E.在结尾,老金的女儿找到男朋友,于是就不再勤于给父亲发短信了,老金对此大受打击,表现出老金对女儿找到异性朋友后疏远父亲而表示不满。

(2)请对小说中老金的女儿这一人物形象做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有多处对比写法,请找出三处,并简要指出其作用。(6分)

(4)有人说小说的标题应该改成“转变”,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1)A给2分,B给3分,E给1分;C.D不给分。 (2)①聪慧优秀:在北京念大学,并且在并不全力以赴的情况下专业课能拿第一。②清高孤傲:看不起同学,没有什么朋友,无聊时,只好给父亲发短信倾诉。③与父亲关系很好:愿意和父亲倾诉,并能大事小事鸡零狗碎的事都讲。④文艺青年:一个人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晒太阳,看闲书,听CD,爱看昆德拉的《无知》。⑤生活讲究,追求精致。或者说是衣食无忧的天之骄子,没有赚钱的学生,购买名牌的衣服和鞋。有大量的时间享受悠闲的大学生活,不用为生活奔波。(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点即可,每点2分) (3)①老金女儿从最开始大量给父亲发短信到文章结尾找到男朋友后不勤于给父亲发短信的对比——看到老金女儿思想的变化。②从最开始办公室里老金手机短信声的频频响起到最后“我”都觉的寂静形成对比—衬托出老金的“充实”与孤寂。③老金与“我”对待长大了的孩子的观念之对比——凸显“我”与老金教育观念的差别。④开始“我”对老金女儿的交际能力的担忧到最后对老金女儿成功有朋友圈的祝贺,形成对比—— 突出老金女儿的变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3点即可,每点2分) (4)【示例一】以“老金的蝈蝈笼子”为题更合适。① “蝈蝈笼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手机比喻成蝈蝈笼子,短信声响就是蝈蝈的叫声,新颖有趣,容易吸引读者关注。②以“老金的蝈蝈笼子”为题内涵丰富。“笼子”保护着“蝈蝈”,也禁锢“蝈蝈”,有时颇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以此为题更能呼唤出读者的丰富想象,有利于凸显小说的主题。③从读者接受角度看,以“老金的蝈蝈笼子”为题,口语化强烈,有着对老友揶揄的感觉,让人忍俊不禁。通过以上比较看出,“老金的蝈蝈笼子”做标题更好,“转变”就过于浅白平淡了。【示例二】以“转变”为题更合适。①以“转变”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要表达的真正内容,文中老金的女儿的一系列转变,老金情绪的一系列转变,作者态度的一系列转变共同组成了文章的有机整体。小说展示的就是转变的过程及结果。②以“转变”为题能够更让人深思去比较两代人之间的不同,事情前后的变化,而不止关注一方,这对小说主题的全面理解是比较有利的。③在读者领悟的角度上,以“转变”为题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蝈蝈笼子”容易让人在题材上产生误解,不利于读者领会文章内容。通过以上比较看出,“转变”做标题更好。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C项错误是将作者与“我”等同;D项错误在于“她每天心无旁骛的学习,所以才会缺乏与人交往的时间”的表述有误,文中可以猜测老金的女儿甚至可以旷课,而且很多时间是在看小说,逛街。所以这点在文中无根据。另外“说明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对孩子衡量的机制上存在很大缺失。”这句也不完全对,老金其实对女儿缺乏朋友圈子是很焦急的,E项“表现出家长对子女找到异性朋友后对自己的疏忽表示不满”的表述有误,“不满”在文中谈不上,说是“矛盾”还可以。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本对老金的女儿所做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为动作描写以及肖像描写和其他有关叙述性语言进行分;从她看不起同学,没有什么朋友,无聊时,只好给父亲发短信倾诉,可看出她清高孤傲;从她愿意和父亲倾诉,并能大事小事鸡零狗碎的事都讲,可看出她与父亲关系很好;从她一个人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晒太阳,看闲书,听CD,爱看昆德拉的《无知》,可知她是个文艺青年;从她本没有赚钱的学生,购买名牌的衣服和鞋。有大量的时间享受悠闲的大学生活,不用为生活奔波,可知她是个生活讲究,追求精致的人;等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在文本中筛选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比如老金女儿从最开始大量给父亲发短信到文章结尾找到男朋友后不勤于给父亲发短信,这是一处对比;从最开始办公室里老金手机短信声的频频响起到最后“我”都觉的寂静,这是又一处对比;老金与“我”对待长大了的孩子的观念,这也是一处对比;从开始“我”对老金女儿的交际能力的担忧到最后对老金女儿成功有朋友圈的祝贺,这又是一处对比。找出这几处对比之后,还应分别指出它们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这是一大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回答此题时,应从标题对吸引读者、揭示作品主题、暗示故事情节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若认为以“老金的蝈蝈笼子”为题更合适,则可从标题使用的修辞方法、“蝈蝈笼子”的暗示意义和标题对凸显主题的作用等面入手分析。若认为以“转变”为题更合适,则可从以“转变”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要表达的真正内容、能够更让人深思去比较两代人之间的不同、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斯已矣。  (《逍遥游》)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3)人生如梦,_________   _。(《念奴娇 赤壁怀古》)

(4)想当年,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

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 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 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 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1.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5分)
2.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用卿晚。”又谓魏元忠及杨再思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寻转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斩获甚众,拜丰州司马                        超:破格

B吐蕃大将莽布支率数万凉州                  寇:侵犯

C因宴屡休璟                                  :拜见

D用卿晚                                      恨:遗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B.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C.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D.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休璟文武双全,深受朝廷重用。唐休璟本是一个通晓经学的文士,凭“明经”入仕,但在他为官的生涯中却累战沙场,屡建战功,皇帝很器重。

B唐休璟尤其熟悉边疆防守事务。西突厥等与诸蕃不和,阻断了到安西的通道,武则天要他和宰相商量对策,他在很短时间草草地写出了奏章。

C唐休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身为主帅的唐休璟在面对精兵强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临阵冲杀在前,最终获得胜利;洪源大战,威震吐蕃。

D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年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任官,为加官晋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世人讥笑,声誉不佳。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

(2)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15日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

C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D中国诗歌的“常” 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境界。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纵观中国历史,有着精彩人生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他们的思想、个性、追求、经历各不相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生实践“仁”的主张而不懈怠,是孔子的人生;“采菊东篱下”,“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是陶渊明的人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还我河山”,“精忠报国”,是岳飞的人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鉴湖女侠秋瑾的人生;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毛泽东的人生……

请以“精彩的人生”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