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公共文明建设需要新思维 孙抱弘 说起公共文明建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公共文明建设需要新思维

孙抱弘

说起公共文明建设,我们往往会想到大规模的城乡开发建设,也会想到种种富有广度和力度的文明礼仪活动。然而,这些年来,国人有违公共文明的行为屡屡发生,令人咋舌扼腕。公共文明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何以出现反差?国人公共文明的素养何以裹足不前?面对问题,今日的公共文明建设,似乎应有一种新的思考、新的突破和新的拓展。

何谓文明?德国学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其经典著作《文明的进步》中提出:文明是一种结构,也是一个过程。毫无疑问,公共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特定环节,公共文明的建设,是由其诸多结构要素相互影响发展的过程。整合多种研究观点,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个结构立体化为两个层次:浅层次与深层次,

公共文明建设的过程要求浅层次与深层次的要素同步向着一个方向进行整体性的“转身”。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浅层次的“器物建设”和人的表面化的文明礼仪规训的时候,深层次的要素也应同步跟进。具体地说,一方面,要使处于结构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实现从“自我中心”的生存文化向“承认他者”的公共文化转身;另一方面,作为结构又一深层次要素的人的理性,则实现从“竞争生存理性”向“和谐合作”的共生理性转身。公共文明的建设正是这种整体的、渐进的过程,这种过程是自然而缓慢的过程,革命式、运动式的方法似乎并不适合这一类建设。“百年树人”的箴言似乎更切合解释这一建设特点。

当我们大致了解了文明建设的一些特点后,对于本文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作出回答了,这是因为我们比较习惯以传统的、平面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公共文明建设问题,以至于止步于浅层次的文明建设要素,而未认识到更深层次的建设要素。以现代的、立体的、过程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公共文明建设,那么,新的目标、新的拓展点就隐约可见了。当然,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也十分重要,这里也有一个转变习惯思维方式的问题。实际上,公共文化的建构与人的公共理性的养成,仍然是一种结构性的进程,唯有诸如社会经济发展、制度导向、教育方式、文化传播乃至人的心理状态等要素,形成一种良性的同步互动机制,文化建构与理性提升才有可能避免“单兵”突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今天,社会物质财富充分积累,国人“转身”意识日渐强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在公共文明建设的“深水区”,实现新突破、新拓展。

公共文明建设并非仅是某个国家、某个民族内部的问题,是整个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终将掌握自己的命运,“地球村”的公共文明建设终将或正在迎来“进行时”。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开展富有广度和力度的文明礼仪活动,未必能提升国人的公共文明素养。

B.公共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其建设应跨越国界民族实行统一发展。

C.公共文明建设,是由浅层次与深层次诸多结构要素相互影响发展的过程。

D.物质财富充分积累,国人意识转变,有利于实现公共文明建设的新拓展。
2.应该如何转变思维方式,以促进公共文明建设的突破?请简要说明。(3分)
3.为什么说“‘百年树人’的箴言似乎更切合解释这一建设特点”?请简要分析其理由。(3分)

 

1.B 2.认识方面,传统的、平面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的、立体的、过程性的;路径选择方面,“单兵”突进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结构性的各要素同步互动的。(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公共文明建设是公共文化建构与公共理性养成的复杂过程,是整体的、渐进的、自然而缓慢的艰难过程。②“百年树人”这一箴言强调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说“并非仅是某个国家、某个民族内部的问题”,强调的是不同国家、民族都要面对,并未强调“实行统一发展”。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确定答题区域,本题答案区域在第4段;然后分层概括,“以现代的、立体的、过程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公共文明建设,那么,新的目标、新的拓展点就隐约可见了。”这主要是在认识层面说的,接着文中还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也十分重要”,这是另一方面,也就是“路径选择方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理解“百年树人”意在强调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而公共文明的建设正是这种整体的、渐进的过程,这种过程是自然而缓慢的过程,革命式、运动式的方法似乎并不适合这一类建设。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武成》:《尚书》篇名,所叙大概是周武王伐纣时的事。

(1)应该如何对待学习内容,孔子和孟子有何相同的主张?请简要概括。(2分)

(2)如何行动让学习有所收获,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的主张?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周瑜死后,诸葛亮亲自到柴桑口吊丧,并在灵堂上以悲切的痛哭感动了东吴诸将,不但安全脱身,而且将不被孙权重用的庞统带回荆州。(《三国演义》)

B.探春给宝玉等人送去花笺,提议组织一个诗社,得到宝玉等人的赞同。经商议,李纨担任社长,并以“咏白海棠”为题开展了第一次活动。(《红楼梦》)

C.吴荪甫不满意范博文肤浅的议论,便郑重告诉林佩瑶,范博文气魄不大,不适合林佩珊。但林佩瑶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心里另有打算。(《子夜》)

D.觉慧为《黎明周报》写了一篇驳斥《警察厅禁止女子剪发的布告》的文章,借机发泄满腹的牢骚,《黎明周报》也因此很快被警察厅查封。(《家》)

E.克罗旭告诉葛朗台,人们都在传言葛朗台从巴黎招来了一个女婿,葛朗台没有否认。克罗旭看到巴黎葛朗台自尽的报道后,全明白了。(《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渔父乐

[宋]徐 

水曲山隈①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渔唱歇,醉眠斜。纶竿蓑笠是生涯。

(选自《词综》)

[注]①山隈:山的弯曲处。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渔者形象?请简要概括。(2分)

(2)作者是如何借“夕阳烟火隔芦花”之景来抒情的?请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胡玉吕传

[清]黄宗羲

距余居数里,有双瀑之胜。荒山穷谷,鲜游人之迹。余幼时见有《游双瀑诗》题于古庙者,其姓氏“胡廷试”,初不知为何许人也。长而习场屋之文①,累见先生《易义》,始知其为名士。丙午岁,陆冰修泛论里中人物,言张元岵有老友胡玉吕者,奇士也,殁时曾以其集授之元岵。因诵其集中一、二奇崛语。问其名,则先生也。丙辰,过海昌,元岵之孙张讱来见,余问先生之集,乱中失去。别出数卷,则自张天生传写之者。讱因请为其传。

先生名廷试,字玉吕,别号敬所。世家余姚,迁而之武林。父贞,字云龙,以《易》名家。先生传其学,为《易》大师。经其指授者,制义即有师法,往往登第去。而先生九入贡院,犹为诸生。一日,学使者第其文,置二等。故事:一等至二等,赏格有差。给赏及先生,先生掷之于地。使者大怒,郡之士大夫为解之,乃已。弇洲②闻其名,聘之为子师。弇洲宾客隐赈③,然每夕必手一卷,与先生对饮。已,又走京师,馆于其族龙山家。胡龙山者,天下之大贾也,入其门者莫不出为富人。先生自束修④以外,不取纤介。同邑许光祚,以字名,尝求先生书法,先生曰:“吾书甚拙,君焉用之?”光祚曰:“字以人重,工拙其次也。”先生曰:“吾之所重者,不欲以只字落人间耳。”光祚一笑而去。其倔强自好,大抵类此。临卒,令家人放炮,终夜不彻,始瞑。

阳刚之气为重阴所锢,郁结不解,则必决裂震动以出之,故为雷电,为怒涛,而炮其小小者也。先生挟其所有,不见知于世,其为郁结也多矣。苟非炮以泄之,则死必啸于梁、触于人,而为物怪。虽然,先生不过场屋之块磊⑤,亦其小小者尔。昔刘元城死时,风雷轰于正寝,又岂假外物以泄其怒哉!

(节选自《南雷集》)

[注]①场屋之文:指八股文,与后文“制义”意同。②弇洲:明代文人王世贞,号“弇洲山人”。③隐赈:众多。④束修:指任教的酬金。⑤块磊:比喻心中郁结不平。
1.对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项是(3分)

A.见先生《易义》          累:屡次。

B而之武林                迁:迁移。

C拙其次也                工:擅长。

D.又岂外物以泄其怒哉      假:借助。
2.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胡玉吕“自好”的一组是(3分

①先生传其学,为《易》大师

②给赏及先生,先生掷之于地

③又走京师,馆于其族龙山家

④先生自束修以外,不取纤介

⑤吾之所重者,不欲以只字落人间耳

⑥郁结不解,则必决裂震动以出之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从见其诗,到读其文,再到问询他人,作者逐步了解了胡玉吕这位名士,后来应张讱之请写了这篇传。

B经胡玉吕指点的人,八股文大都有了章法而应试得中,但胡玉吕九次科考的文章,最高只被评为二等。

C作者认为胡玉吕临终时让家人彻夜燃放鞭炮,是他的一种情感宣泄,以表达自己对科场失意的不平。

D.本文善用侧面描写刻画胡玉吕形象,如借助陆冰修的评价和王世贞的举动分别突出他的“奇”和“名”。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书甚拙,君焉用之?(3分)

(2)先生挟其所有,不见知于世,其为郁结也多矣。(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4)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