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使用了“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

A王国维首先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就有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一例。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即所谓“境生于象外。”

D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意境追求的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E有意境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因而意境是有限的。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让人通过建筑本身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

C西方古代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不同,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D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表明西方艺术也有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3.为什么清代王夫之说杜甫是“工”而王维是“妙”?请简要分析。(4分)
4.很多评议者认为陶渊明的这几句诗具有深远的意境,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CD 2.D 3.①意境要超越具体物象,追求哲理性感受和领悟。不是任何好的诗歌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2分) ②杜甫诗描摹非常细致入微,太过逼真,意境不够深远,所以说杜甫“工”(精细)。(1分) ③王维诗突破象(意象)的限制,追求感悟(或感受),意境比较深远,所以说王维“妙”(精妙)。(1分) 4.①有意境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2分)(或答“有意境的作品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给2分,或答“有意境的作品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给1分) ②这些诗句描摹出一幅采菊东篱的田园生活图景,不仅表现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而且还蕴含着诗人崇尚自然、顺应造化之境(或“无我之境”),让人心生向往与憧憬,因而具有深远的意境。(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选项A无中生有,“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是“从近代开始”,并非从王国维开始的,“首先”一词在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对应的原文“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选项为“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原文的前后句是转折关系,而选项变为“因而”成为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E项对应的原文“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强调的是“这一点”(即指代上句“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上的区别,而非其他方面的区别,范围不当。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A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确实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限定条件也较意象多,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意境有限”的结论。B项对应原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主要”一词,并非全盘否定这些建筑本身的审美价值,去掉后变成肯定。C项张冠李戴,“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是中国艺术家。 考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 3. 试题分析: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原文“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⑵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⑶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⑷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竹枝词①二首  (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      B.又汉王构逆,罪者多  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         素:向来      D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   ②以   ③因               B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为   ②乃   ③而               D①因    ②而   ③乃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3分)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4分)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②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

③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和平共处,但哲学体系却有争辩好斗的本性

④现在必须从头开始学习

⑤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

⑥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A②⑥③⑤④①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②①⑤⑥④    D②①⑥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临近澳门的珠中江三市,陆续开始创造粤澳合作平台,为澳门发展拓展空间。其中,面积相当于100个澳门的大广海湾,已经获批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经济区。

C.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

D手机比恋人还重要,香港“低头族”盛行。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