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⑴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⑴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作品选,他在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⑵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⑶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⑷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说是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式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⑸在他的客厅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⑹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舍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⑺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⑻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⑼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10)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11“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明明看到我,又装着没看到,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12)“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13)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⒁又有一次,他说,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⒂时间过得真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在河北磁县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钱钟书先生和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⒄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本文有删改)
1.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平常”的具体表现。4
2.文章末尾引用钱钟书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3.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1.①答疑解惑,乐观开怀,保持从容心态。 ②生活困苦,但能够以写小说(或对待文学作品)一样的心态研究服饰。 ③文革严酷,身处苦难,偶遇侄子,不能交流,仍然委婉地叮咛、鼓励。 ④文革稍缓,虽然打扫厕所,但还自我解嘲,心态依然豁达。 ⑤以幽默风趣、意味深长的话回应被人斗争,被贴标语的屈辱,保持一颗平常心。 ⑥下放干校,身心凄苦,却写信鼓励侄子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心境平和豁达。 (大意对即可。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2.引用钱钟书的话,突出了沈从文先生在工作生活(或为人处事)方面“平常”之中还有“不平常”。(1分) 一方面,表现了沈从文为人处事“平常”的一面:平易近人,“永远向下”,(1分)回扣了文章标题(1分);另一方面,强调了沈从文为人处事“不平常”的一面:处事有原则,不苟且,(1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大意对即可) 3.①文章通过叙述沈从文非常时期平常的工作、生活,表现其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智慧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尊崇之意和缅怀之情。(3分) ②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尽管世事变幻,人生无常,若一个人保持平常心,宠辱不惊,就可以从容面对困苦,潇洒战胜磨难,得到心灵的平静、智慧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所以要注意分方面,通读全文,筛选出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分方面,该合并的合并,次要的信息删去。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2. 试题分析:作用类题目回答时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内容上就是钱钟书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说明沈从文先生在工作生活(或为人处事)方面“平常”之中还有“不平常”。结构上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等。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3. 试题分析:探究题目相对开放,但也要基于文本的意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沈从文非常时期平常的工作、生活,表现其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智慧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尊崇之意和缅怀之情。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十多方面的,可以选取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说。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作品主题及人生价值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使用了“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

A王国维首先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就有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一例。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即所谓“境生于象外。”

D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意境追求的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E有意境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因而意境是有限的。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让人通过建筑本身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

C西方古代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不同,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D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表明西方艺术也有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3.为什么清代王夫之说杜甫是“工”而王维是“妙”?请简要分析。(4分)
4.很多评议者认为陶渊明的这几句诗具有深远的意境,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⑵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⑶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⑷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竹枝词①二首  (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      B.又汉王构逆,罪者多  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         素:向来      D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   ②以   ③因               B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为   ②乃   ③而               D①因    ②而   ③乃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3分)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4分)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②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

③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和平共处,但哲学体系却有争辩好斗的本性

④现在必须从头开始学习

⑤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

⑥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A②⑥③⑤④①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②①⑤⑥④    D②①⑥④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