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通过源于现代西方的时间观,五四新诗显示出与追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通过源于现代西方的时间观,五四新诗显示出与追随“现代性”的“世界性热情”之间更深刻的关联。正如帕斯在《变之潮流》一书中所指出的,在这种直线时间观中融合了几乎全部被视为“现代性”特征的要素:未来的卓越性、不断进步和物种日趋完善的信念、理性主义、传统和权势的丧失、人道主义,如此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程度上都曾经是五四新诗热衷的主题。在经历了最初分散而乏味的“观念化”和摆脱粗鄙形式的尝试阶段之后,它们逐渐汇聚成形,终于在郭沫若的《女神》(1921)中以爆发的方式获得了完整的表达。

《女神》发表后立即引起同代诗人的大声赞美不是偶然的。其中闻一多的称誉尤有代表性。在闻一多看来,之所以只有郭沫若的诗“才配”称为“新诗”,是因为“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甚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精神”;换句话说,《女神》同时满足了新诗反叛传统和加入“现代性”世界潮流的双重要求。他把《女神》体现的“二十世纪底精神”概括为“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世界大同”的精神。《女神》将这些纳入黑暗-光明的二元对立模式,并最终突出“涅槃”再生的主题同样是意味深长的。

把《女神》称为中国新诗“真正的开山之作”是有道理的。它所体现的元历史投射和宏大抒情特征一直被称为经典,而当作“新诗传统”的源头之一。但它同时也标示了五四新诗追求“现代性”的边界。朱湘敏锐地感到了在这种热情中所蕴涵的“紧张”,并指出“构成这紧张之特质,有三个重要份子:单色的想象、单调的结构、对一切‘大’的崇拜”。而“紧张”与其说存在于作品内部,不如说存在于个人和即将到来的“历史新纪元”之间。苦闷、期待、恐惧和亢奋的混合要求某种“一次性的解决”,没有比宣泄式的大叫大嚷更能满足这种要求了。

回头去看,正是在《女神》式的“现代性”热情中埋藏着新诗后来遭受的毁灭性命运的种子。“新纪元”的诱惑是难以抗拒的。越是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诱惑的人就越是不能自禁的踊跃向前,并自觉地将其化为内心的道德和美学律令。既然“新纪元”意识已经成为黑暗尽头的尊神,它被偶像化,并找到现实的对应并与之重合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不同,五四新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独立的艺术运动,而是一场远为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这场运动有明确的指归,就是要救亡图存,使日益衰败的古老国家重新崛起于现代的断层。它决定了新诗本质上的功能主义倾向,并把启蒙理性暗中降低为工具理性。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现代性”不但已经徒具其表,而且已经完全走到了自己的反面;除了自焚以求再生,它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唐晓渡《五四新诗的现代性问题》(节编)
1.下列对“五四新诗现代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四新诗的现代性观念来源于西方的直线的时间观,诗的主题是追求未来、进步、完善、理性、人道主义,反叛传统和权势。

B.五四新诗表现现代性的形式开始是用分散和乏味的观念,直到《女神》才摆脱形式的粗鄙,开始用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表达情感。

C.五四新诗中《女神》被视为开山之作,它彰显了与世界拥抱的二十世纪时代精神,并将这些精神纳入黑暗-光明的对立模式中。

D.五四新诗的现代性和反抗性紧密相连,涅槃主题就是指反叛传统才能迎接新生,这种反叛不仅是诗歌形式的也是思想意识上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帕斯对直线时间观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观念的一个特点,将客观时间进程和“卓越”“进步”“完善”这些价值判断结合起来,赋予客观时间以价值意义。

B.《女神》黑暗-光明的对立模式中的“黑暗”代表沉寂、封建、愚昧、狭隘的传统,光明代表跃动、科学、民主、进步的新世界,两者截然对立。

C.《女神》的元历史投射和宏大抒情特征是“新诗传统”源头之一,它所体现的“苦闷”“期待”“恐惧”“亢奋”标示了五四新诗追求“现代性”的边界。

D.《女神》“单色的想象、单调的结构、对一切‘大’的崇拜”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急切期盼,这种期盼中缺少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情感是单一的。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神》对现代性的追求重视宏大,将新世纪之神偶像化,已经违背了现代性中“动”的精神和“反叛”的精神。

B.《女神》强烈的“一次性解决”意识会使诗人迟早将确立新纪元的重任交给现实中的对应物,实现其内心的道德和美学律令。

C.五四新诗开始就不是一场独立的艺术运动,更像一场启蒙运动,就是要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新诗本质是功能化的。

D.五四新诗从追求现代性开始,到走向现代性的反面,是因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了诗人们都必须把启蒙理性降低为工具理性。

1.B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直到《女神》才摆脱形式的粗鄙”错误,原文是说《女神》是“完整的表达”,说明前期有一些新诗已经开始这种尝试,此选项时间范围失当。比对选项时,要注意对象、范围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偷梁换柱。C项,原文中说,它同时也标示了五四新诗追求“现代性”的边界,句中的“它”指代的是《女神》,而不是“苦闷”“期待”“恐惧”“亢奋”。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判断。D项,诗人们“都必须把启蒙理性降低为工具理性”,以偏概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大家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B.《社戏》中开头写“我”倒过去二十年看的两场戏的情景,为后面写儿时看社戏的情景作陪衬。双喜等十几个少年本来白天去看过戏,但是为了陪我,又趁着夜色摇了“八叔”的大船去看,回来还吃了六一公公地里的豆。

C.陶渊明的诗歌主要是两类,田园诗的代表是《归园田居》,咏怀诗的代表有《杂诗十二首》,发扬了田园诗风格的有后世的王维、孟浩然,继承咏怀诗传统的是阮籍,他有《咏怀八十二首》,鲍照的《拟行路难》也属此类。

D.小说讲究情感的节制,《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努力压制失去儿子的悲痛,表现得稳重、沉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节制在另外一些小说中表现为作者叙述时客观、冷静的语调,《桥边的老人》就是如此。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纷争,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不容争辩。

B.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展较快,编织一张城乡居民社保网络的重任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已经覆盖全省百分之九十的地区。

C.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令人心里耿耿于怀,读者从他们身上无疑感受到封建家长制对自由爱情戕杀的残忍。

D.一只花瓶——弧形的腰身、素淡的色彩,古雅而精致,端坐在藤萝形的木架上,瓶中几枝刚采摘的菊花,更添韵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呀!

A.昂然高步然而耀妩媚     B.温顺安静而且闪肃穆

C.昂首阔步并且印柔媚     D.坚忍不拔可是跳庄重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账薄    佝偻    簸箕    流水浅浅

B.踯躅    孱头    拊掌    头昏脑涨

C.谣诼    纹身    阜盛    东榆已逝

D.戮力    租赁    惫懒    好景不常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豕突

B.            然长逝

C.            夕晖

D.        包身    而不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