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昙华林的特色。(4分) 昙华林街区位于老...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昙华林的特色。(4分)

昙华林街区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街长1200多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街区内拥有50多处历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林立的教堂,早期的医院,异域风情的西洋小楼,独具特色的江城民居,阅尽沧桑的武昌老城墙……这些建筑记录和承载着武汉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文化、教育、艺术机构先后进驻,昙华林成为艺术门类齐全、文化气息浓厚的人文荟萃之地。如今,昙华林地区的保护工程已基本完成,未来的昙华林将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区。

 

历史悠久 中西合璧(融合)人文荟萃 城市之根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先从整体上感知语段内容,然后找出能概括昙华林的特色的语句,提炼出关键词即可。例如,“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可概括为历史悠久;“域风情的西洋小楼,独具特色的江城民居,阅尽沧桑的武昌老城墙”可概括为中西合璧;“一批文化、教育、艺术机构先后进驻,昙华林成为艺术门类齐全、文化气息浓厚的人文荟萃之地”可概括为人文荟萃;“这些建筑记录和承载着武汉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可概括为城市之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参考示例,从下列四篇课文中任选两篇,拟写一副对联。

要求:①上联和下联各联系一篇课文内容。②必须原创。③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寒夜随想念包弟(《小狗包弟》),会稽雅集有兰亭(《兰亭集序》)

课文:《苏武传》《蜀道难》《荷塘月色》《边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棋王

茨园

童年乃至少年时,爹很让六顺引以自豪。

那时候,六顺从集市上走过,总有人指着他跟人介绍:“瞧,这就是果园村棋王的儿子!”于是,六顺就能得到许多笑脸,也就有了无法言喻的自豪。

在六顺的记忆里,本村和附近村落的一些人常来找他爹对弈。当然,结局多是他爹赢。时间一长,爹就有了“棋王”的称呼。

六顺爹赢了,兴致颇高,笑眯眯地吩咐一直站在他身后观棋的六顺娘烧火做饭,打酒招待自己的手下败将。客人们边恭维六顺爹的棋艺边起身作势要走,六顺爹便满面红光地伸手去拦:“回去干啥?已经到了饭点了,就在这里搭个伙吧!”于是,客人就半推半就地留下了。当然,也不是每次都由六顺爹破费的,几个常客来下棋时,总有人忘不了拎上半斤猪下水或一瓶老白干什么的。

在爹的熏陶下,六顺也爱上了下象棋。不过,棋艺却总无长进,常输。

六顺长大后在城里上班。那年休假时回家,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没说上几句话,爹问:“你棋下得咋样了?”

“不咋样。”六顺说。

见六顺爹一脸不高兴,六顺娘便忙陪了笑问:“他爹,你给咱孩子指点指点?”

六顺爹抬眼看了看六顺娘,“嗯”了声。于是,六顺娘把棋盘摆在了父子俩面前。

“学着点。”六顺爹说着,身子并不动,只是示意六顺摆好棋子。

拱卒,跳马,飞象,出车……仅是两袋烟的工夫,六顺赢了。

六顺愣了一阵子,恍然明白了什么,不由忿然,冲爹说:“你为啥让我?”

爹脸一阵红,一阵白,说:“好,我不让你了,咱再下一盘!”

仍是六顺赢了。

六顺看着爹,爹看着六顺。

六顺出去方便时,娘随后跟了出来,轻轻拍了他一下,说:“憨娃,你就不能让让你爹么?”“我让他?”六顺不解地说一句,转身返回屋里。

爹已重新摆好了棋局,两军再度对垒。紧要处,六顺无意中一抬眼,见娘站在爹背后不住地冲他呶嘴,手也就不由得软了。

在六顺的记忆里,娘没少吃苦。娘很小的时候,爹妈就去世了,娘是在她叔叔家长大的。娘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俊姑娘,想追她的后生可不止一两个,现在常上门下棋的老头中,有几个就是娘当年的粉丝,娘却偏偏嫁给了各方面都很普通、爱下棋的爹。娘后来对六顺说:“你爹对我是真好,跟了他心里踏实。”

就是现在,娘已经五十出头的人了,可不像村里同龄女人那样显老。打他记事起,就常听村里有些婆娘在背后嚼舌头编派娘。娘的为人六顺清楚,娘从不跟男人们随便开玩笑。长大了,六顺知道那些人是在嫉妒娘。

“让你两盘,就不知道你是老几了?”六顺爹赢了,高兴,俯过身来,拍拍六顺,说。

“毕竟你是棋王嘛!”六顺讪讪地说。

改天,六顺找了山里常和爹下棋的几个老头下了,输得一败涂地。六顺便问:“你们真的赢不了我爹?”

“他是‘棋王’嘛,谁能赢得了他呢?”老头们相视一笑,岔开了话题。忽地,六顺感到了从没有有过的羞愧。

六顺一夜未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

次日,娘问他:“昨晚听到你折腾了一晚上。咋一直睡不着?是不习惯了咱乡下的硬板床还是咋了?”六顺带着怒气盯视着娘,说:“我爹的棋其实下得不咋样。”娘一愣,脸不由一红,支吾着说句“以后你让着你爹点就是了。”便避开了六顺的目光。

六顺走时,娘送他。路上,六顺忍了几忍,还是说了:“娘,以后俺爹下棋你可别再往俺爹身后站了。”

“人活一世,有个荣誉也不容易,再说,你爹也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就让他这么当个棋王吧。”六顺娘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平静如水。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几位村民下棋的生活片断,集中反映了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以及致富之后的农民思想上的落后和不觉悟。

B.小说刻画人物非常出色,不仅刘顺和刘顺爹娘有着鲜明的个性,就连着墨不多的几个前来下棋的村民,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刘顺娘是一个爱慕虚荣、极端自私的农村妇女,她直接要求刘顺让棋,即便刘顺表达不满之后仍然无动于衷,脸上的表情平静如水

D.刘顺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中心人物,他对爹的感情经历了由自豪羞愧的变化过程,这种感情变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E.本文篇幅不长,但情节较为曲折,叙事有波澜,构思颇具匠心;语言平实而又富有意蕴,字里行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2.小说刻画刘顺爹这个人物时,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列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
3.小说在叙事过程中,设有多处伏笔。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
4.有人认为,文中画线的段落显得多余,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记分)(5分)

⑴怒而飞,                           。(庄周《逍遥游》)

⑵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归京》)

⑷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⑸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⑺日星隐耀,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⑻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注】

【唐】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放船:坐船顺流而下。

1)本诗前四句与诗题放船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说明。(3分)

2)后人评价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两句写得入神,请作简要赏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黄门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之谋,是天下之兵也               引:引来

B.今若师未                         叩:攻打

C.魏若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           与:帮助

D.刘济合诸将曰                       会:拜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够印证谭忠对形势判断准确的一组是(3分)

①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          ②是上之谋反不如下

③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            ④后一日,诏果来

⑤信如子断矣                      ⑥燕孕怨,天下无不知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3分)

⑵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3分)

⑶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3分)
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