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一个峡谷的险峻处,挺立着两块天然形成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一个峡谷的险峻处,挺立着两块天然形成的石头。这两块石头一上一下,上面的是一块大石头,与上面的大石头相比,作为底座的石头就显得小得多。然而,多少年过去了,这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始终保持着平衡,风吹雨打都立得住。人们来到这里,在驻足欣赏的同时还若有所思。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想象?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找准位置发扬自我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万类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扬自我。 小草说:“我没有绿树高大的身躯,我没有绿树茂密的叶子,但我可以做草丛中的一棵,为祖国大地装点一片绿色。” 乌龟说:“我没有兔子飞般的速度,没有兔子健美的身体,但我可以凭我的毅力,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我的目标,我也是胜利者。” 小河说:“我没有大海的磅礴,没有大海的澎湃,但我可以汇入大海,作为大海一部分,增加大海的磅礴。”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从别的东西,我们人类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优点,找准自己的优点,在建设现代化小康社会中做贡献。 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不被功名利禄这些美好事物所诱惑,为国做贡献。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涛涛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司马迁忍辱负重,受过种种刑罚,甚至受过使人生不如死的宫刑,然而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写下了真实的历史,真正的中华儿女的精神。 现代的社会更有许多找准自己位置的人,不盲目羡慕高官厚禄、富足生活的人为祖国的安定、进步、发达做出了贡献。 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人民安定的生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自己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粮食的需求。刘翔、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以及中国女排等人用他们的热血沸腾整个中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人生茫茫的大海之中,劲风为号角,扯缆线做琴弦,发挥自己的优势,不盲目随从别人,也会为你的人生画出完美的弧线,为祖国做出贡献。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关键词:上面的大石头,下面的小石头,始终保持着平衡,顶住风吹雨打。大石头位于小石头的上方最显眼高处,风光无限,由此可得出:要珍惜现在的拥有,心怀感恩之心。小石头作为“底座”,长期承受重压,又最易被人忽视。由此可得出:甘愿为做绿叶,任劳任怨,默默付出;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小角色也有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大石头在上小石头在下,长期挺立在山谷险峻之处,迎接风雨的洗礼考验。由此可得出:合作共赢、互相联系、平衡互补、相辅相成、和谐共生。还可从莫忽视小的价值。也可反弹琵琶,不脱离材料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中学高二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5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昙华林的特色。(4分)

昙华林街区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街长1200多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街区内拥有50多处历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林立的教堂,早期的医院,异域风情的西洋小楼,独具特色的江城民居,阅尽沧桑的武昌老城墙……这些建筑记录和承载着武汉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文化、教育、艺术机构先后进驻,昙华林成为艺术门类齐全、文化气息浓厚的人文荟萃之地。如今,昙华林地区的保护工程已基本完成,未来的昙华林将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区。

 

查看答案

参考示例,从下列四篇课文中任选两篇,拟写一副对联。

要求:①上联和下联各联系一篇课文内容。②必须原创。③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寒夜随想念包弟(《小狗包弟》),会稽雅集有兰亭(《兰亭集序》)

课文:《苏武传》《蜀道难》《荷塘月色》《边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棋王

茨园

童年乃至少年时,爹很让六顺引以自豪。

那时候,六顺从集市上走过,总有人指着他跟人介绍:“瞧,这就是果园村棋王的儿子!”于是,六顺就能得到许多笑脸,也就有了无法言喻的自豪。

在六顺的记忆里,本村和附近村落的一些人常来找他爹对弈。当然,结局多是他爹赢。时间一长,爹就有了“棋王”的称呼。

六顺爹赢了,兴致颇高,笑眯眯地吩咐一直站在他身后观棋的六顺娘烧火做饭,打酒招待自己的手下败将。客人们边恭维六顺爹的棋艺边起身作势要走,六顺爹便满面红光地伸手去拦:“回去干啥?已经到了饭点了,就在这里搭个伙吧!”于是,客人就半推半就地留下了。当然,也不是每次都由六顺爹破费的,几个常客来下棋时,总有人忘不了拎上半斤猪下水或一瓶老白干什么的。

在爹的熏陶下,六顺也爱上了下象棋。不过,棋艺却总无长进,常输。

六顺长大后在城里上班。那年休假时回家,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没说上几句话,爹问:“你棋下得咋样了?”

“不咋样。”六顺说。

见六顺爹一脸不高兴,六顺娘便忙陪了笑问:“他爹,你给咱孩子指点指点?”

六顺爹抬眼看了看六顺娘,“嗯”了声。于是,六顺娘把棋盘摆在了父子俩面前。

“学着点。”六顺爹说着,身子并不动,只是示意六顺摆好棋子。

拱卒,跳马,飞象,出车……仅是两袋烟的工夫,六顺赢了。

六顺愣了一阵子,恍然明白了什么,不由忿然,冲爹说:“你为啥让我?”

爹脸一阵红,一阵白,说:“好,我不让你了,咱再下一盘!”

仍是六顺赢了。

六顺看着爹,爹看着六顺。

六顺出去方便时,娘随后跟了出来,轻轻拍了他一下,说:“憨娃,你就不能让让你爹么?”“我让他?”六顺不解地说一句,转身返回屋里。

爹已重新摆好了棋局,两军再度对垒。紧要处,六顺无意中一抬眼,见娘站在爹背后不住地冲他呶嘴,手也就不由得软了。

在六顺的记忆里,娘没少吃苦。娘很小的时候,爹妈就去世了,娘是在她叔叔家长大的。娘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俊姑娘,想追她的后生可不止一两个,现在常上门下棋的老头中,有几个就是娘当年的粉丝,娘却偏偏嫁给了各方面都很普通、爱下棋的爹。娘后来对六顺说:“你爹对我是真好,跟了他心里踏实。”

就是现在,娘已经五十出头的人了,可不像村里同龄女人那样显老。打他记事起,就常听村里有些婆娘在背后嚼舌头编派娘。娘的为人六顺清楚,娘从不跟男人们随便开玩笑。长大了,六顺知道那些人是在嫉妒娘。

“让你两盘,就不知道你是老几了?”六顺爹赢了,高兴,俯过身来,拍拍六顺,说。

“毕竟你是棋王嘛!”六顺讪讪地说。

改天,六顺找了山里常和爹下棋的几个老头下了,输得一败涂地。六顺便问:“你们真的赢不了我爹?”

“他是‘棋王’嘛,谁能赢得了他呢?”老头们相视一笑,岔开了话题。忽地,六顺感到了从没有有过的羞愧。

六顺一夜未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

次日,娘问他:“昨晚听到你折腾了一晚上。咋一直睡不着?是不习惯了咱乡下的硬板床还是咋了?”六顺带着怒气盯视着娘,说:“我爹的棋其实下得不咋样。”娘一愣,脸不由一红,支吾着说句“以后你让着你爹点就是了。”便避开了六顺的目光。

六顺走时,娘送他。路上,六顺忍了几忍,还是说了:“娘,以后俺爹下棋你可别再往俺爹身后站了。”

“人活一世,有个荣誉也不容易,再说,你爹也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就让他这么当个棋王吧。”六顺娘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平静如水。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几位村民下棋的生活片断,集中反映了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以及致富之后的农民思想上的落后和不觉悟。

B.小说刻画人物非常出色,不仅刘顺和刘顺爹娘有着鲜明的个性,就连着墨不多的几个前来下棋的村民,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刘顺娘是一个爱慕虚荣、极端自私的农村妇女,她直接要求刘顺让棋,即便刘顺表达不满之后仍然无动于衷,脸上的表情平静如水

D.刘顺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中心人物,他对爹的感情经历了由自豪羞愧的变化过程,这种感情变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E.本文篇幅不长,但情节较为曲折,叙事有波澜,构思颇具匠心;语言平实而又富有意蕴,字里行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2.小说刻画刘顺爹这个人物时,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列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
3.小说在叙事过程中,设有多处伏笔。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
4.有人认为,文中画线的段落显得多余,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记分)(5分)

⑴怒而飞,                           。(庄周《逍遥游》)

⑵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归京》)

⑷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⑸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⑺日星隐耀,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⑻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