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4分)

(1)及门而                贽:__________________

(2)而又                辱: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    徘徊_________________       

(4)学者去浮华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C.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3.结合全文,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3分)
4.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2)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

(3)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1.(1)拿着礼物求见(2)谦辞,承蒙(3)(皇帝)下命令(必须翻译为动词)(4)犹豫不决 2.B 3.(1)中进士前徒有虚名,文字浮薄(2)中进士之后的文章,不顺时,易获罪(3)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以齐肩于两汉 4.(1)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 (2)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 (3)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贽”可以用字形分析法,这是形声字,从“贝”与财物有关,联系原文可知是“拿着礼物求见”。 辱:敬辞,屈尊给我书信。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此题难度不大,根据上下文,前面好几次提到“辱”都是“委屈”的意思,可以推断此处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的请求。从文章的最后一节中,欧阳修引用《易》中的名言来阐述“困厄之人,言不可信”的观点,含蓄的表面了自己对当时处境和时局的不满,而非自己谦逊,认为自己无可效仿。学生应该先分析文章的主要意旨,再做题。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首先理解“不足学、不可学”的意思,是“不值得学习”的意思,然后到文中筛选先关信息,进行整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这是中进士之前,徒有虚名,文字浮薄。“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中进士后,所写文章不顺时,易获罪。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索”译为“所求”、“仆”谦称、“听”译为“听闻”。(2)句中关键词“穿蠹”译为“穿凿”、“移、俪”译为“并联”,(3)句中关键词“方”译为“正”、“困”译为“困厄”、 注意被动句,“为”表被动。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文集(送给我),先写书信给我,后来又带着见面礼来到我家。田秀才从西来,承蒙您给我来信;那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收到您的来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当时我没空回复您,(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给我书信;再次来信我(依然)没有回复,您更加应该与我断绝交往,可是又承蒙您给我来信。这样的殷勤真是太过了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程度呢?大概先生您致力于学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吧。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 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被举荐到相关部门(任职)。学习写作诗赋,用来准备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才考中。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有的就会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 我从小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时间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研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我)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盲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生怕不能取悦时人,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那样自成一家之言。但是相关部门却过高抬举采用,常常以为(我的文字)走在了其他读书人的前面。等到中进士以来,我自己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不值得与有司的举荐和长者的知遇相称,于是彻底改变写作风格,差不多有了可以立世的文字。但是(我)言语一出就罪行来到,学业有成却身心受辱,写作时文就能获誉,自成一家之言就要受祸,这是明摆着的结果。 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要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资质一般但勉强去写它,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凭借它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您年轻气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敕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的风采了。先辈您去学习它,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达到高的境界,这是同两汉时期士子的文章价值高度相当的。像我,那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以后所写的文章(有风险)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些话不能相信。”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您所取信呢?承蒙您的书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您明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材料要点,为“青奥会”下定义。(3分)

①青奥会是为14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

②它是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创办的。

③这项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

④这个综合运动会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说教的现象。

D.批评学生首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④①⑤⑥②③   B④⑤②③①⑥ C③②④⑤⑥①   D③②⑥④①⑤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      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     之势。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      的。

A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B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C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D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摩擦力    名门旺族    (chèn)    (yǔn)身不恤

B挖墙脚    转弯抹角    (juàn)永     (chī)之以鼻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dāo)扰      (jí)屈聱牙

D犹其      整齐划一    (yà)       (tún)积居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