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描述这幅题为《扶不起》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4分)

请描述这幅题为《扶不起》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4

满分5 manfen5.com

 

内容:题目是《扶不起》,图中一位老人摔倒在地,而不少旁观者无人搀扶,担心反被诬陷,有的想:“不敢扶”,有的想:“谁扶谁遭殃”,有的想:“被家属诬陷成肇事者咋办?” 寓意:(1)扶老人反被诬陷,伤到的不仅是老人自己,还有世道人心。(2)讽刺那些不尊重他人生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理,这是道德滑坡,缺乏正义感、责任感的表现;(3)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法制不健全,让救助者产生后顾之忧。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漫画是当下反映比较强烈的“扶不扶”的社会问题,漫画的内容很现实,很具有讽刺意味。描述内容时,要将所有的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描述出来,然后联系现实,展开联想,从两个角度分析其寓意:一是讽刺对有难者不实施救助的现象;二是揭示了一些施救者反被诬陷的事实。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下面的新闻素材写一篇短评。要求100字左右新闻点评是用概括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鲜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4分)

某中学政教处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人品银行”。“银行”以虚幻的“品币”为单位,学生表现得好,“品币”数值就增大;学生表现不好,“品币”数值就减少。期末学校对学生进行操行评价时,就与学生在“银行”存币的数额挂钩。

 

查看答案

默写(6分)

(1)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5)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  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③琼瑶:美玉。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旧唐书•高士廉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廉妹先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适:出嫁

B.属天下大乱                         寻:不久

C.俭与交游                坐:停留。

D.内离外              蹙:窘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父母孝闻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便国家

B.分其余资,轻装        项王按剑跽曰

C.又暇日汲引辞人          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士廉下车,以礼致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   

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               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 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

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

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5分)

(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过去30年,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如今正与令人咋舌的老龄化现象相伴而来。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挑战。目前,中国有13.5亿人口,并在继续保持增长,但中国人口总数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开始缓慢减少。要认识到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可以先看看劳动人口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1979年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时,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约为71,目前这一比例约为551。到了203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骤降至251。

此外,劳动人口的年龄分布也很重要。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30岁到40岁的工作人口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所谓的“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1979年改革以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人口老化的速度,但从2015年开始,这一趋势将发生逆转。到2035年将有15个年纪较大的工人50到64岁对一个年轻工人15到29岁。这一趋势在低龄人口中也是如此,中国小学新生从1995年的2500万下降到了2008年的1670万。这表明,中国正面临着与韩国、澳大利亚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的老龄化处境。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因为人均寿命的显著增加和生育率的急速下降。198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65岁,目前是75岁;1980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63个孩子,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15。在中国的发达城市上海,生育率只有06,这很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大城市中最低的。这表明,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与他们的西方同伴一样,比起家庭更看重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现在,中国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这是建国初期人口大爆炸和过去30年预期寿命急速上升的共同结果。但我们不能将这样的困境完全归咎于持续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施行的经济政策虽然帮助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却忘记了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

实际上,只以快速增长的人均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指标是有很大误导性的。首先,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主导的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以平均每年20%至30%的速度上升,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国内储蓄约有一半来自国有企业。相比之下,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同期年均增长速度只有2%—3%。此外,虽然中国居民的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全世界里都是很高的,但存下来的钱对绝大多数指望靠这个养老的人来说基本是不够用的。其次,人均GDP并不能体现实际的财富分配情况。现实中,需要考虑到财富分配指数,如基尼系数,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已经从全亚洲收入最平均的国家成了最不平均的国家。很明显,收入增长不平等和羸弱的家庭储备意味着中国普通居民对人口老龄化准备不足。没能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的居民,在退休后将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财务困境中。长期的偏袒国有企业和在金融上的有失公平,结果是中国家庭收入严重滞后于GDP增长速度。还有一个事实加剧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即只有大约15%的退休工人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中工作,他们享有某种形式的养老金。拥有退休金的人里只有大约10%至15%的人仍然依靠子女养老,但对于那些没有退休金的人,这个数字跃升至超过50%。

(摘编自《未富先老的中国》,有删节)
1.下列关于老龄化对中国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总人口目前已有13.5亿,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有所下降。

B.“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将会动摇,30岁到40岁的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工作入口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C.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相对于家庭来说,更看重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这是富裕群体人均寿命增加和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D.退休金的有无以及退休工人所处的企业性质的不同,造成养老方式的不同,使得老龄化后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养老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过去30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也带来了令人咋舌的老龄化问题,这一问题反过来又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

B.从2015年开始,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会快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低龄人口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短时间里很难改变。

C.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这与人口和寿命的快速上升有关,也与持续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D.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大多数人的储蓄是不够用来养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寿命显著增加,生育率却急速下降,这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

B.不能用快速增长的人均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指标,因为收入的增长是不平等的,财富的分配是不平均的。

C.长期地偏袒国有企业和在金融上压制普通中国居民,使得一些居民没能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退休后将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财务困境。

D.如果我们不能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中国过去30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就不能持续,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