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 从古至今,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中...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

从古至今,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动物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含有动物的成语乃至熟语中,有蕴含褒扬或鼓励意志的,如“马到成功”,表达了对创业者的良好祝愿;又如(1)“    ”,表达了     。也有蕴含贬斥或讽刺意味的,如“鼠目寸光”,表达了对见识浅陋者的嘲讽;又如(2)“    ”,表达了     

 

闻鸡起舞 对奋发之士的鼓励;惊弓之鸟 表达了对受过惊吓,遇到事情就害怕惊慌的人的讽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写句式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运用题,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先找出一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然后根据其比喻或引申含义组织答案即可。可根据褒扬还是讽刺鞭挞的提示语句,从闻鸡起舞、惊弓之鸟等成语的含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优点。(不超过30字)(4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无需特殊设备供应电力。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悬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出师表》)

(3)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4)        ,善假于物也。        (《劝学》)

(5)        ,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

(1)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4分)

(2)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隶中宫应奉,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京城不守,始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使亲信持归报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缢。

(《宋史》卷446)

【注】邻伍:邻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厚镇熙州,狄道令              辟:征召

B.密以闻,诏许之                  疏:稀疏

C.官吏悉遁,或舟请行              具:准备

D.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            夺:强行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款附图自安,此情实也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B.鉴湖民侵耕,官因收其租           大王为此计者

C.吾为郡守,当城存亡               赢而不助五国也

D.酌卮酒                         人非生知之者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韐“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①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              ②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③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④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          ⑥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夏人服从,西边遂安。

B.刘韐在做越州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百姓,免除了这里的赋税。

C.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使用怀柔政策,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D.金人兵临城下,刘韐率兵发锐箭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宁死不屈,自缢而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3分)

(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3分)

(3)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欠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D.《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2.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C.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