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 曾国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

曾国藩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也。

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是也。蕙西常言:“‘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我两个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于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

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兄国藩手具。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制义:八股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未沸之                    汤:热水

B.我两个颇有此风味              风味:美味

C.科名者,食禄之            阶:途径

D万不可以兼营并              骛:追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图自卫其身                  勇气闻于诸侯

B.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          彼且奚适

C.然则特患业不精耳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吾掘井多无泉可饮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然而并没有趾高气扬,在他的书信中流露出浓浓的手足深情,有对兄弟的谆谆教诲,也有对兄弟的殷切期望。

B.曾国藩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得出治学方法,说自己“平生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话语中流露出的是自悔和惋惜,教给弟弟们的是教训更是经验。

C.作者认为自强自立莫过于求得生存,农工商靠力气生存,读书人靠智慧生存,只要业务精通,都可以生存下去。

D.作者引用朋友的话,用挖井来比喻治学,是说学习贵在专一,贵在有恒,并以此告诫弟弟们,只有彻底抛开其他事情,才能有所成就。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3分)                                                                         

(2)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4分)                                                                         

(3)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3分)

 

1.B 2.D 3.D 4.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5.(1)老师和朋友一起帮助,即使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3分)(要点:“夹持”“虽”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一件事是增进道德,追求的是心意真诚思想端正修身齐家的道理,做到不愧对生身父母。(4分)(要点:“进德”“忝”“所生”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农夫如果努力耕种,虽然会有饥荒但一定有丰收的年岁。商人如果积藏了货物,虽然会有积压但一定会有畅销的时侯。(3分)(要点:“果”“雍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B项“我两个颇有此风味”中的“风味”如理解为“美味”就与整个语境合不上,语意上讲不通。联系前面的句子“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可以推测应解释为“风味,风采趣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A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是介词,凭借。B项第一个“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第二个“也”,句末语气词,表反问。C项第一个“之”放在主谓间,取独;第二个“之”是指示代词,这。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D项“其他的事都要彻底抛开,才能有所成就”错,原文说“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文中说的是“亦不必尽废他业”,只是在习字时“不可不提起精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这句话第一处“云”表示对话,应断开;固定句式“何若……”“盖……者也”;句末语气词“乎”;句首发语词“盖”。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的“夹持”,帮助;“虽”表假设,即。第二句中“进德”,增进道德;“忝”,表示羞愧;“所生”,生养的父母。第三句中“果”,如果;“雍滞”,积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吴廷栋最近和我往来很频繁,来了就作一整天的谈话,说的都是关于修身养心治国齐家的事情。吴廷栋一定要我搬进北京城里居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唐鉴,字镜海,号翕泽,是晚晴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可以以师礼相待,倭艮峰先生(倭仁,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晚清大臣,理学家)可以以朋友之礼相待,老师和朋友一起帮助,即使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我想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我生平的工夫,全都没有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知识,是从领悟的境界中得到的。偶尔下点功夫,也不过悠闲自得玩味索求罢了。好比没有煮沸的热水,马上用温火温,越温越不热。 镜海、艮峰两位先生,也劝我快搬。然而城外的朋友,也有想常常见面的几个人,比如邵惠西、吴子序等。邵惠西常说:“‘和周瑜交往,就像喝醇香可口的酒酿,(不知不觉就醉了)’,【语出《三国志·江表传》:时老将程普“颇以年长,数凌辱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较”。周瑜的谦让终于使普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我们两个人的交往很有这种特征。”所以每次见面就长谈舍不得分手。子序的为人,我至今不能确定他的品味,但是见识却是最博大精深,曾经教导我说:用功好比挖井,与其挖好多口井却都没挖到井水,哪里比得上紧紧守着一口井,力求挖到泉水而无限取用不会衰竭呢?这几话正和我的毛病相切合,因为我就是一个挖井而都不见泉水的人。 我们读书,只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增进道德,追求的是心意真诚思想端正修身齐家的道理,做到不愧对生身父母;另一件事是修习学业,操练的是默记背诵诗文的技巧,做到自强自立。增进道德的事,很难把话说完。至于修习学业自强自立的事,我来说一说。为自身谋求没有比谋生更大的事了。农民工人商人是通过体力劳动来谋生的人;读书人是通过脑力劳动来谋生的人。所以,有人在朝廷当官拿俸禄,有人在乡里教书以糊口,有人做名士官宦家里的食客,有人做达官显爵的幕僚宾客,都需要考虑他们所掌握的学业,足以谋生而无愧于心。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是当官拿俸禄的途径,也要衡量自己学业如何,将来不至于尸位素餐,这样之后得到科举功名才会心里不感惭愧。谋生谋得谋不得,困厄还是显达由老天作主,赐予还是剥夺由别人作主;学业精深还是不精深,则完全由自己作主。 然而我没有见过学业精深而最终谋不到生的。农夫如果努力耕种,虽然会有饥荒但一定有丰收的年岁。商人如果积藏了贷物,虽然会有积压但一定会有畅销的时侯。读书人如果能精通学业,怎么见得他最终不会有科举功名呢?即使最终得不到科举功名,难道不会有其他的途径来谋生吗?既然这样,那么就怕学业不精深罢了。追求学业精深,没有别的办法,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够维持生活,是说他不专一。我挖井多却没有泉水可以饮用,是不专一的过错啊。 各位弟弟要力求专一于学业,像九弟志向在书法,也不一定要全部废弃其他学业,但是每天写字的时候,不可不提起精神,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事情,都可以触动灵感。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专门的爱好没有?如果志向在研习所有儒家经典著作,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种经书。如果志向在八股文,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个人的文章。如果志向在作古文,那么应该专门看一个人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也一样,作试帖诗也一样,千万不可以同时兼顾。样样去学就一定一无所长。一再嘱咐!千万牢记! 哥哥曾国藩手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一半静另一半净

王宗仁

我曾三次亲近秦岭深处的蜀河古镇,爱上山里这个弹丸之地,是因为那里流动着山外难得遇到的新鲜空气和圣美人气。蜀河镇的街巷一半是静,另一半是净。它是我踏进秦岭之后寻找到的称心如意的一块净土。

蜀河镇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交界处,秦时设关,西汉置县,位置优越。它在历史上曾经演绎过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一页。古城就坐落在汉水边上,而且城镇有一半还建在江里。至今还留在小镇街巷里的会馆、寺庙、戏楼以及生意人的豪宅小院,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古镇的房子大都是用石头和石板筑建,街巷的路也是青石铺成,石板的边角已经磨损,显出历史的悠远。还有一段路为坑坑洼洼的鹅卵石道,那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古镇老街深藏着太多的故事!

斜斜石阶路,窄窄一线天。走在这样的小巷里,我本能地觉得生活的节奏放慢了。简简单单的小巷,却是盛着丰富的岁月。有时似乎踩碎了秦时的砖,有时又仿佛触摸到了汉时的瓦。时值午后,我走在街上不时遇到来往的行人,只是不多,有脚步却少有响动。洁净的街巷显得几分寂静。

许是我急于在小巷播种一粒散文的种籽,心急腿慢地匆匆地赶着路。我终于在一户宅院门前止步。门口没有老人,门紧紧合闭,门上挂着一把锁。木锁?是的,木锁。我止步在木锁前,感到无路可走了,似乎人间的路已经到了尽头。木锁挡住了我进小院的路。当然我十分清楚,它不是铜墙铁壁,我猜想,那个时候,大概砸锁破门的人不会很多,要不这把木锁不可能一直存在到今天。存在就是活着,活着就有生命。木锁有穿越千百年历史隧道的生命。

我继续在蜀河镇的街巷里漫步,就我一人。我乐于这样的独行,信马由缰,享受独乐。我走进了这条几乎悬挂在崖畔的小巷,久久地凝望并思考着这四个生涩的汉字:冻绿扁巷。它刻在一块并不平整的青石上,镶嵌在同样是青石垒成的一截墙头上。“冻绿”,这两个字意原本是相悖的呀!我放慢脚步边走边思,忽有所见所悟。临街的崖畔,栅栏以外的坡上,密匝匝地蓬满了树丛,我一眼便认出是冬青树。冬雪压来绿色不褪,酷暑漫过照样蓬勃。这条巷的起名想必与冬青树有关联了。这巷子里面该埋藏着沉淀着多少历史精髓。

冻绿扁巷4号。两层小楼,土木结构,依山而建。门窗都不大,但对于我的视线,已经足够。我喊了几声,没人回应,我便走了进去。一股粮食和蔬菜味扑面而来,很清新,庄稼人的气息。我攀上楼顶,看到了一位老人,他正在自建的小棚里做饭,锅里咕嘟着玉米粥,老人说那是他的早餐,当地人称“糊塗兜”。老人叫刘楚全,早年是插队的知青,回城后搞过建筑,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在家闲着。他说,儿子儿媳上班,孙子上学,老伴有病,他呆在屋里看看家。看家?楼门敞开着,家当全在屋里明放着,他就这么看家?我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一笑,说:“一家门口坐个人,全街上人家的门全看守了!有啥不放心!再说关上门憋得慌,开着心里豁亮!”

他的话在这空空的楼里,撞出了清亮的声音,我胸中的钟也被撞响。老人还告诉我,打前年开始,冻绿巷还有蜀河镇街上其他不少人家,就陆陆续续搬到新建的小区去安家。可他呢,总舍不下这个老巷,一直没挪窝。

至此,我在蜀河镇的所见所闻,都有了一个明晰的答案。老街古巷不是遗址,它活着。

因为静,也因为净,纵横穿错的大街小巷十分空旷。蜀河镇寂寞吗?也许有点吧。我想说的却是,享受寂寞的滋味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红尘繁华的时下,两耳灌满歌厅在酒杯中旋转的声音,常有人听不清鸟儿的叫声,也难分辨花开花落的颜色。蜀河镇真的好静,很静。我仅用这一个“静”字,就可以营造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

远去的正在消失的一种传统文明,与今天的人文道德结合成一种当代精神。也许它会流失,但是流失之后说不定又会返璞归真。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灵魂中那块安静的阵地,独自前行,这部分阵地才没有受到污染。应该说这块安静的阵地是一块大世界。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3分)
3.蜀河镇历史悠久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
4.文章用“一半静另一半净”做标题有什么好处?(5分)
5.结尾称“这块安静的阵地是一块大世界”,为什么?请探究其内涵及现实意义。(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9分)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文明可以沿着河流寻找到历史轨迹,原始人对河流有着亲和、依赖和畏惧的心理。

B.人类早期文明称之为大河文明,河流的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

C.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通过河流,获得了一种文化认同,产生了后来的民族凝聚力。

D.人类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和传统文化,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在地球景观中,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河流也是充满诗意的景观。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3.河流为什么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诗段,补写另一个诗段。(每句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写一句结论性的话,不超过30个字。(4分)

路旁有两棵桃树,一棵在篱笆内,一棵在篱笆外。篱笆内的受到保护,枝繁叶茂;篱笆外的常遭攀折,疏枝横斜。但是,外面的年年硕果累累,里面的总只稀疏几枚。对这现象我困惑不已。直到有一年去参观,才知果实的多寡与枝的疏密相关。

我有两位朋友,一个流浪写生,一个供职画院。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做专职的有十七个头衔,作画、开会、剪彩、参展、评奖,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在两汉文化艺术节上,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流浪汉的所有作品被高价买走,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

其实,大自然与人生常有相似之处,枝疏者果众,枝密者果少;同样,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按照国际惯例,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MP3.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严禁在1万英尺(约3048米)以下的高空使用,当到达1万英尺之上时,除手机之外,其他的电子设备都可以使用。但从2013年起,情况有了改变。

2013年10月,美国联邦航空总署允许移动电子设备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开机,但必须设定在“飞行模式”,即关闭移动电话对外联系功能。12月,欧盟航空安全局宣布,允许乘客在飞机起降和飞行期间全程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前提是必须调至“飞行模式”。近日,新加坡民航局也宣布,只要不启用无线通信或遥控功能,飞行途中乘客可在“飞行模式”下全程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开启无线通信连接或使用遥控的电子设备,可在航班爬升至1万英尺以上时使用,但语音通话除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