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题目。(14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题目。(14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入深林,穷回溪”用法同的是(2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哀吾生之须臾

D顺流而东也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醉则更相枕            作《师说》贻之

B施施                扣舷歌之

C悠悠与颢气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D颓然就醉,不知日      凌万顷茫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2分)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2分)

4.作者笔下的西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两个词句回答。(2分)

5.前后两段话,作者的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原文中的这两个词句。(2分

6.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的游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2分)

1.C 2.B 3.①认为所有的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山水水,都被我拥有了。②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融合。 4.异、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5.前面是“恒惴栗”,后面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6.作者由山而己,明白西山实乃自己,自己应当像西山一样卓然特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傲然于世,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解析】 1. 试题分析:“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遍。C项,“哀”,形容词用作动词,哀叹。A项、B项、D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水”“下”“东”分别译为“游水”“在……之下,相差,距离”“向东去”。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要结合语法知识判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A项,前“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后“以”,连词,来。C项,前“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后“乎”,介词,对。D项,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标志;后“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或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等)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1)关键字:“以为”译为“认为”。句式:“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译为“有异态的山水”;“皆我有也”,语意被动句,“都被我拥有”。(2)关键字:“形释”译为“忘掉形骸”;“ 万化”译为“万物”。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从原文“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中可以摘出来“异、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注意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从开头的总括性的句子和下文的总结性的句子里找,就很容易做了。要摘词句,不是抄句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分别从两段中找“作者的情绪”词,从“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中可找出“恒惴栗”,第一段的下文都是围绕这个句子在阐释;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中可找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是从上文自然得到的心灵感受。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6】 试题分析: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中分析,作者借物喻人,借“西山”说自己,明说物,实则说自己,自己应当像西山一样卓然特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傲然于世,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瞭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这年,是元和四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                快速,引申为“洪亮”

②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边,“天际”即天边)

B.①纵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                    (往、到)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                (奇特,特异)

C.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要)

D.①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沿着)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横渡)

 

查看答案

下列每组两句中全有通假字的是(  

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D.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配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荀况  ——战国时赵国人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

B.柳宗元——字子厚       —— “唐宋八大家”之———《昌黎先生集》

C.郁达夫——现代散文家   ——《沉沦》           —— 散文集

D.卞之琳——现代诗人    ——《错误》            —— 哲理诗爱情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