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旅人树在去年秋天落尽叶子之后,至今依然一身枯枝,...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旅人树在去年秋天落尽叶子之后,至今依然一身枯枝,并未显露任何吐绿的迹象;但今年的第一束樱花已经开了,木棉也露出了含蓄的小芽苞。天气还是好冷好冷,然而在冬的外套之下,春的灵魂已经醒了。世事也是如此吧,许多时候山穷水尽的境地,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好风好景。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等待 生活总在让人等待,爱情、亲情、希望等很多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些呢!我想人有时候,是需要等一些人或者是一些自己也无法弄清楚的东西。 可是还要去做和等待。 为了爱情有些人可以用一辈子来等待。就算最后是失望的,自己也愿意来等。可能你会说——傻。是啊,好傻,那你有试过等待的幸福吗?要是你尝试过的话,你大概也愿意坚持的。 不只是爱情,在家的老母亲每天在门口等自己的孩子回家,等着孩子回来时,离得老远就在叫他。那时候的他是最幸福的。脸上有最欣慰的笑容和很大的满足感。也许他就希望,每天只要重复就够了,让自己用多少年来一直这样地等下去也是值得的。相信很多年后的你也会明白那种至亲的爱。 手足之情也是可以让兄弟来等的。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好的朋友,好的兄弟。又怎么能够丢下他呢。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 等待明天。明天正在向我们走来,等待明天的过程中,应该振作精神过好今天。 等待成长。我们每天都在成长,焦急不得,拒绝不得,需要静静地等待自己的成长。 等待,更要争取。对于机遇,未来……除了等待更要争取,毛遂自荐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子。 等待爱情。爱情是美好的,但它不属于我这个年龄。我能做的,只有等待…… 漫长的等待。等待,由于焦急,由于渴望,往往显得非常漫长。但,这过程是人生的必经的路…… 等待是一种煎熬。 等待是向往的终点。 等到的是一颗受伤的心。 等回的一定是你爱的人。 等待最悲哀的地步是忘了原本的目的亦或是在等待什么,空余等待本身。 等待…… 今年的第一朵樱花已经开了,木棉也长出来含蓄的小芽苞,准备抽出嫩绿的新叶;但旅人树在去年秋天落尽叶子之后,至今依然一身枯枝,不会显露任何复杂的景象。天气还是好冷,好冷。然而,在冬天的外套下,春天的灵魂已经醒了。世事也是如此吧,许多时候以为山穷水尽,其实转个弯就是好风景。 四季的奥秘在于等待。 人生便是一种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唯美的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有人统计过,一个人的生命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等待”中。等待,有时漫长,也许会消耗我们的一生,譬如真爱的到来,死亡的降临;有时也很短暂,譬如考试成绩的揭晓,新的一天的开端。 等待有一丝神秘,有一份憧憬,但它却最需要耐心。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如愿以偿,不是每一天都会时来运转,所以等待的滋味往往并不好受。就拿等人来说吧,等的一方比被等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后留守的一方比离别的一方更觉凄凉。客人未到,等候的主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一方走了,另一方笼罩着的是空虚的时光。等待,因其有所希冀而令人兴奋,而又因等待的过程无所安排而使人百无聊赖。因此,这样的等待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时间久了,无聊便会占上风。当然,还有许多人在心急如焚中巴望,他们有时撩拨耳边垂发,或是用抽烟和叹息来抚平自己的焦虑烦躁,即使是沉稳如松、心净如镜之人,也挥不去瞬间的紧张和阴霾。所以有这样一句直指人心的话:等待使一生最易苍老。 然而,不论等待的漫长与短暂,却也正是因为那些长长短短的等待,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才使我们有勇气走完我们漫长的旅途。是啊,纵然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的浪漫?即便没有追求,但如果没有对未来的渴盼,哪里还有创造的喜悦?可以没有最终的结果,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绚丽的人生?有时,等待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憩,小憩结束了,我们的旅途还要继续。有时等待只是一个过程,过程终结了,新的旅途又在等待着我们。也许无所谓结果,无所谓终极目标,但活着总得等待些什么,因为我们需要这一个一个的过程组成我们完满的人生。 的确,等待不免无聊甚至痛苦,但一无期待的人更是无聊和痛苦。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日出的黑夜,茫然无措;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珍珠的项链,残缺不全。不要抱怨等待,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有何变数,因而,其中也就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无尽的可能。 人生有太多等待,我们不得不学会等待,还要学会习惯于一个个不尽人意的等待。 【解析】 试题分析:“世事也是如此吧,许多时候山穷水尽的境地,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好风好景”这句话告诉来我们材料的立意,本题可以转化为以“等待”为话题的作文,这样就容易多了,但注意立意应该强调“等待”的积极意义。立意示例:“等待是幸福的,因为有希望在前头”“等待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先做好准备”“消极的等待不会有结果”“等待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等待一定不能成功”“等待合适的时机”“ 等待是为了更好的行动”“等待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等 。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  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2分)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 涛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①如果在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你该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表征。

②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样的名句(刘桢《赠从弟》),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更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高大、粗壮、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挺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多么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⑦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至,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⑧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⑨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

⑩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略有删改)

1.段中为什么说“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请概括说明。(4分)

2.第③段“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是什么?(4分)

3.第⑥段中加点词“本意”一词在文中指什么?(2分)

4.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5.第⑩段划线句写到树和栽树人的关系,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此关系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2)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论语》)

(3)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论语》)

(4)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王实甫《长亭送别》)

(5)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司马迁《报任安书》)

(6)丰草绿缛而争茂,                  。(欧阳修《秋声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归至武阳渡作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释] ①此诗写的是诗人抵家时的一个情景。②楝:音liàn,落叶乔木。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析诗的前两句“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三)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臧获婢妾,能引决  犹:尚且    B.及见贾生    吊:安慰

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搅浑   D.生死,轻去就  同:把…看成一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怪屈原彼之材,游诸侯     久之,能足音辨人

    B.至激义理者不然             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C.生孩六月,慈父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

D.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何不餔其糟歠其

3.选出对两段文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被赋予一种文化内涵。作为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他是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的象征。

B.《渔父》一文中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屈原的高洁美好的品质,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通过渔父的语言传递出这样的思想。

C.《渔父》一文出自《楚辞》。《楚辞》是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楚地作家的作品合集,成书于东汉时期。

D.余秋雨曾说过,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但不可否认,屈原的“纵身一跳”相较于司马迁的“隐忍苟活”更能表现文人节气。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1)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