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①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② ,千金散尽...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滕王阁序》)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斌》)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

 

①念桥边红药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 ③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⑤奈何取之尽锱铢 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材”、“ 鼎食”、“ 舳”、“ 频烦”、“ 锱铢”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旅人树在去年秋天落尽叶子之后,至今依然一身枯枝,并未显露任何吐绿的迹象;但今年的第一束樱花已经开了,木棉也露出了含蓄的小芽苞。天气还是好冷好冷,然而在冬的外套之下,春的灵魂已经醒了。世事也是如此吧,许多时候山穷水尽的境地,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好风好景。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  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2分)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 涛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①如果在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你该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表征。

②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样的名句(刘桢《赠从弟》),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更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高大、粗壮、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挺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多么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⑦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至,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⑧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⑨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

⑩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略有删改)

1.段中为什么说“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请概括说明。(4分)

2.第③段“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是什么?(4分)

3.第⑥段中加点词“本意”一词在文中指什么?(2分)

4.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5.第⑩段划线句写到树和栽树人的关系,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此关系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2)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论语》)

(3)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论语》)

(4)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王实甫《长亭送别》)

(5)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司马迁《报任安书》)

(6)丰草绿缛而争茂,                  。(欧阳修《秋声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归至武阳渡作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释] ①此诗写的是诗人抵家时的一个情景。②楝:音liàn,落叶乔木。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析诗的前两句“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