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吕布杀进小沛,刘备弃家,投奔许都。曹操领兵亲征徐州。陈珪、陈登父子为曹操内应,设计残害吕布,徐州失守。

B.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瑜。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C.黄忠和魏延争夺头功,诸葛亮命二人分别攻打泠苞、邓贤军寨。魏延贪功,想独打两寨,结果被打的狼狈而逃,幸得黄忠及时相救。

D.关羽破襄阳后围樊城,曹操令于禁带兵前往救援,庞德自请为先锋。过后曹操又疑心庞德会降蜀,要收回先锋令,庞德断发以表决心。后来,他与关公大战百余回不分胜负。于禁怕庞德功成,乘乱射中关公手臂后,鸣金收兵。

E.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气成疾病,在营中治疗。诸葛亮得知此事,写信嘲笑曹真,把曹真气死了。

 

CD 【解析】 试题分析:C是庞统命二人分别攻打泠苞、邓贤军寨。D.错,庞德造一榇,抬赴樊城,与妻子生死离别,射中关公的也是庞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①首联中“”字用得好,请分析。(2分)

②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诗人什么样心境?(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熙宁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着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当发民力以宫室          治:修建

B又简不教者屏之远方        率:遵循

C区区之法何              预:预备

D安于放而乐于            诞:怪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反对改革学校和科举的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得人之道,在于知人        ②百里之内,置官立师

③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    ④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

⑤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      ⑥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封奏议中,苏轼认为,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于注重实际地了解人,如果朝廷能够了解人,有注重实际的政策,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也能获得人才。

B苏轼认为庆历立学,到现在也仅存空名,可当时却耗费民力、民财,结果只是制造纷乱,使天下人陷于愁苦之中。

C苏轼认为国家的治乱盛衰,根本不由实行了一百多年的科举的办法来决定,只要因循旧制,使先王的旧制度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

D苏轼认为现在关于“变科举,兴学校”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对于长远重大的事情没有什么改变作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赵尝五战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

②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滕王阁序》)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斌》)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旅人树在去年秋天落尽叶子之后,至今依然一身枯枝,并未显露任何吐绿的迹象;但今年的第一束樱花已经开了,木棉也露出了含蓄的小芽苞。天气还是好冷好冷,然而在冬的外套之下,春的灵魂已经醒了。世事也是如此吧,许多时候山穷水尽的境地,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好风好景。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  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