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周国平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郎咸平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走路 周国平曾说过:“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题记 我曾读过朱自清的一篇文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啊,世间万物,都会周而复始,但,唯有生命不会。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或许我们会茫然无从,或许我们会经历艰难险阻,或许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但命运之神不会因此而青睐你,人生不会终止,我们依旧要顽强地走下去。那么,就让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这生之路上,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前方升起的第一缕曙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在漫步人生路,从呱呱坠地的无知婴儿到满腹诗书的中学生,从数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泱泱大国,回首我们走过的那一条条布满荆棘泥泞的道路,怎能不让我感慨万千呢? 回忆12年前,1岁的我要学走路了。那时的我天真而又无知,不知道什么叫坚强,不知道什么叫彷徨,更不知道什么叫执著,只知道一步又一步地练习走路。在那片泥泞的道路上,我不知走过了多长的路程,挥洒了多少汗水,流下了多少眼泪。无数次的跌倒,无数次痛苦的眼神,无数次肉体上的折磨,都不能阻挡我那幼稚的脸庞上透出的一股坚定的决心:我要学会走路!终于,在经过几十个炎炎夏日的暴晒后,我翻越了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坎坷————我会走路了!蓦然回首间,只见妈妈的脸上已经挂上了两行晶莹的泪珠,我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我的人生路就此开始。 12年的风雨磨砺,已然让我的脸上多了一份淡定,从容与成熟。在学习的漫长道路上,我走得并不是一帆风顺。在经过无数次的暴风雨的袭击后,我终于破茧而出,成长为一个美丽绚烂的蝴蝶,在花丛中尽情飞舞,展现出曼妙的舞姿。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谆谆劝导,看到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领会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强态度,欣赏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景观,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赞叹不已。我的灵魂穿越古今,纵观历史,有多少能人志士都值得我们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有了这些文学先驱的指引,我漫长的人生路便不会再迷茫,我们会踏着他们的足迹,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直到我的生命逝去…… 我们的个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整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呢? 从遥远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生存,他们生火取食,他们制造工具为大家所用,他们按氏族生活在一起,这无不体现着我们在发展之路上的进步。 再说我们文明灿烂的古代文化,那是多少文明的积淀啊!我国的四大发明,到现在仍为世界所用。我国盛行一时的诗文,当现在还被人们传颂,实乃脍炙人口。在那时涌现的许多文人学者,到现在仍会出现在我们的银屏上。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郑和下西洋,带去了我们的文化成果,令他国赞不绝口;玄奘游学,更为我国的文化长河添上绚烂的一笔…… 但在近代发展中,我们的祖国母亲却承受了奇耻大辱。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但使我们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更使我们忍痛割下了台湾等诸多领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又使我们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指引下,我们君民团结一心,终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我们的祖国母亲也终于可以自豪地站起来了! 历史的车轮在飞快的前进。到现在,我国已成功举办了许多世界盛会,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这些文明的盛会已向别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快速发展的中国。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一条沉睡多年的巨龙正在苏醒!在世界性的各种比赛中,我国选手屡屡获得名次,每当我国国旗在会场中央冉冉升起,我国国歌缓缓响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总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飞舞吧,黄龙!飞舞吧,中国!你已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你的未来一片辉煌! 不管是个人的人生之路,还是国家的发展之路,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尽管有过那么多的酸辛,尽管有过那么多的痛苦,但我们无所畏惧。在这片沧桑的土地上,让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让我们走在前程似锦的人生路上,为我们的祖国开拓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走出自己的人生到路,不要跟着别人的足迹。第二则材料是说可以借鉴别人已有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可以选其中一个入手,也可以二者结合。立意:(1)走自己的路,不模仿别人;(2)取人精华,为我所用;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我们”作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3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7  

①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gān(   )gà(   )和             ,②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和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③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④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⑤              的网友迫不急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⑥这些持续             出的不同版本,⑦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分)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3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D.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4)上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修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5分)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耳顺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遇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①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拆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②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话中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E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2.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4分)
3.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题。为什么说余光中是“逍遥”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    

环境税开征毫无疑问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随着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日期的临近,国内酝酿十多年的环境税,也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环境税开征方案。其实,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就提交了《关于尽快将开征环境税纳入议事日程、出台环境税》的提案。这一提案当时得到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附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征收企业环境税已被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条件成熟时会推出。这表明环境税将成为继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之后的又一“环保新政”,体现了政府部门多管齐下,督促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

假若通过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排污企业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这无疑是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但如果有的企业将缴环境税当作买“排污权”,在排污数量和浓度上大大增加,这就背离了靠调整环境税收政策遏止环境污染的初衷。因此,我们还需要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

靠大幅度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来提高环保效率的做法,起源于战后欧洲经济高速发展期。此后为世界一些国家所仿效。但事实上,现在欧洲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了“污染者付费”模式。这是因为许多环境污染已无法准确地用钱来“计算”,尤其是“付费”排污容易让污染者逃避许多长远的责任。而“污染者负担”则不仅涵盖了对污染做出经济补偿的“付费”责任,也涵盖了包括停止污染、治理污染和对长期危害负责在内的一系列“连带责任”。这就让污染者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其一时的收益,污染者付了“排污费”也不能睡好觉或者几十年后再把自己“洗绿”。

不言而喻,我们在强调“污染者付费”的同时,也要强调“污染者负担”。最需要说清楚的是,“污染者付费”不是付费即可污染,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也不应只是一种经济补偿。不能让“污染者付费”掩盖了污染者的其他的更重要的责任,包括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长远“追责”——有些污染造成的恶果要多年后才能显现,所以,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

毋庸讳言,“先污染后治理”已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在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同时,还要有多种招数,尤其是不能出现污染权与污染费的“权钱交易”。如环境税可单列一项“污染排放税”,税率直接按排污强度分级,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对拒不治污的企业,应加重处罚,直至关停。选自《人民政协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国已经出台了诸如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环境税等“环保新政”。

    B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初衷是要遏止环境污染,排污企业决不可因为交了环境税就以为已经买到“排污权”,变本加厉地增加排污数量和浓度。

    C要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就必须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加重处罚拒不治污者。

D在战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时,为提高环保效率大幅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的欧洲,现在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污染者付费”的模式。
2.结合全文,阐释第5段“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这句话的含义。(2分)
3.从文中看,“污染者负担”与“污染者付费”有哪些不同?(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文段的阐述的中心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2)联系实际,谈谈对“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