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联想,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作文。 2...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联想,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作文。

2015年圣诞节来临时,中国内地许多地方的人士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庆祝圣诞”,给孩子买圣诞礼物,到饭店聚餐,去教堂参加活动……同样是圣诞节的这一天,长沙某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走上长沙太平街圣诞活动现场,呼吁广大市民“中国人不过外国节”,过中国传统节日。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土节与洋节 圣诞节刚刚伴着鹿铃乘着雪橇远去,情人节就带着它的浪漫与甜蜜,把人们淹没到了玫瑰与欢欣的海洋。愚人节也正蠢蠢欲动,要给人们一个温暖的欺骗、善意的谎言。真是乱哄哄你唱罢我登场,不知啥时才是尽头。 面对这些,老人们吹胡子瞪眼,中年人无可奈何,小孩子尝个新鲜。随着世界化的巨潮涌来,中国的土节被拍打到了浪尖。如今的人不知道春节的传说,爱汉堡胜过饺子,甚至不知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不知农历九月初九要干什么?倒是万圣节、复活节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不仅仅知道节日时间,节日活动,连节日传说都了然于心。这与对咱们中国土节的了解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如此看来,是非打一场土节保卫战不可了。然而洋节真的来进攻了吗?它们是来干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自己太弱了? 想想现在过的春节。除了放七天假,吃餐年夜饭,放几发炮竹,领个压岁红包,守一夜岁,看一场“春晚”,向人们道声“新年好”,似乎已找不到其它的事了。现今的年味早已被高涨的GDP冲淡了。初一十五发个短信,算是拜年了。饺子懒得包,年夜饭懒得做,干脆举家进餐馆。对联是买的,福字是印的,元宵是速冻的。家人也别团聚了,趁着长假去旅游,或在家补充睡眠。大家吃的用的都一样,自然相互间也不比了,对这些都不重视了,对这些东西的印象就浅了,渐渐的也忽略了。试想,端午节时,同学们带着自己家人包的的粽子来到学校,大家相互品尝,比较着谁家的更美味。而划起龙舟来各家都有自己的种子选手,家家都有祖传的技巧。或许那才是真正美好的。 而无数的海外游子却更好地保持着这样的传统,甚至把春节的气氛带到了国外,感染了无数的外国人。让他们体会到了东方节日的喜庆、热闹。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东方人的智慧,东方文化的魅力。譬如在法国一城市,就有近三十万人参加今年在当地举行的春节活动。可见中国节在外国的影响力。 我们的节日给西方人带去了一道道东方文化盛宴的同时,西方节日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呢? 圣诞节让我们在年末受到一份温馨的礼物;情人节让相爱的人又多了一次被世人祝福的机会;愚人节让我们与尊敬的上司开一个美丽的玩笑;感恩节使我们明谦逊,知回报;万圣节给了我们一场盛大的化妆舞会……这一切都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 或许洋节进入我们的生活后会使我们有几分民族失落感,但是阵痛后,当我们找会自己的节日时,看到的将是一片更美好的图景。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一篇材料作文,分析材料自然是重点,读后可知,材料讲述了两种现象:一是欢庆圣诞节,一是反对过外国节,要过中国传统节日。构思时,要注意揭示和挖掘“圣诞节”和“传统节日”所代表的内在的文化精神,从中找出合适的点,进行叙述或议论。比如传统节日节日,不必追逐洋节;洋节蕴含的文化东西,值得借鉴;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等。还可以延伸下去,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等角度构思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18分

不识

(台湾)张晓风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邢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主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竞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乌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一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王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竞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莲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1.作者开头说“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这句话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2.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2)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3.从全文来看,简要概括作者所写的父亲性格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拟一个恰切的广告语,用此来温馨地提醒广大踏出国门的游客。要求是字数相同、句式一致的两句话,总字数不超过20字(不计标点  l4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到海外旅游,但是有的中国游客在西餐厅用餐没有遵守西餐的礼仪,大声喧哗,把中国敬酒的习俗搬出国门;有的游客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着装习惯;有的中国游客在不打折的商店里高声讲价,在不准拍摄的地方随意拍摄;有的游客随地吐痰,在禁烟区内吸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插队,不依规定给残疾人士让座……

 

查看答案

仿照前面的语句,补写两句话,使得前后句式一致、文意连贯。(4分)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缓慢,而是徘徊;____,____;____, 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漫画,请先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揭示漫画的寓意。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   (《论语·泰伯》)

②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③细草微风岸,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④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⑥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