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雅斯贝斯在《智慧之路》中认为,中国文化的转折点在春秋时期,标志是老子和孔子的出现。这一观点早已为文化界普遍认可。现在的疑问是,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
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与否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此严酷的形式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在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看来,要想维持国家稳定,就要维护等级差别;维护秩序的方式是“礼”,以“礼”行“政”,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而要维护“礼”,就要落实于“德”,没有“德”的维护“礼”就难以生根,难以延续。春秋时代,《诗》被纳入到“礼”的范畴之内。从“不学《诗》,无以言”(《论语》)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尚书》还是《诗》,都是当时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既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藉此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
春秋时期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春秋时期中央王权更为衰落,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某些统治者表现出对“天”的怨恨和质疑。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所谓的“天命”或“上帝”的支撑有点靠不住,宗教文化开始动摇,现实世界受到更大关注。而春秋执政卿大夫更自觉地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现实统治智慧上,因此政治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儒家的那些基本文化观念都已经形成,只是在春秋末年孔子出现以后,通过《论语》以及《春秋》把这些观念加以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特别是引入了“仁”学观念,为“礼”文化找到人性基础。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
春秋时代诸侯分裂造成了政治的混乱,却为思想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执政卿大夫们具有不同的个人气质,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职位,面临着不同的生存处境,思想倾向就会有所差异。大部分执政卿大夫的思想都近于儒家,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却以强烈思想个性开辟了“法家”的一个源头。管仲作为国相看到了“礼”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但是通过道德和舆论来支撑过于乏力,因此他把“法”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此时还崛起了另一个思想家老子。老子的思想也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参照,主张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讲究“无为而治”,开启了自觉的生命意识。
(摘自2014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国的君主 B.诸侯国的贵族阶层
C.执政的卿大夫 D.老子和孔子
2.下列“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下移,“王官之学”在贵族阶层的普泛化,“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局面的形成。
B.宗教文化开始动摇,现实世界受到更大关注,执政者自觉地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现实统治智慧上。
C.春秋时代诸侯分裂虽造成了政治的混乱,为思想的多元化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D.执政者以“礼”行“政”,以“德”护“礼”,“礼”成为了春秋时期最核心的文化概念。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产生于春秋之前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在春秋时代都受到了挑战。
B.《尚书》《诗经》等典籍,是春秋时期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也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C.儒家形成于孔子之前,孔子通过《论语》《春秋》将“礼”的概念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并且引入“仁”的概念,从而成为儒家的集大成者。
D.春秋时期出现了对后世都有重要影响的三种治国理念:孔子提出的“以德治国”,管子提出的“以法治国”,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国家启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B.在“双十一”连年火爆的背后,充分反映了互联网经济的强大活力及其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巨大能量。
C.12月31日,眉山市东坡湿地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该公园规划为“一轴”“两带”和“五区”组成,集湿地教育、科技教育、游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D.近日在成都出土的南朝佛像,因为数量多,类别丰富,时间跨度长,保存完整,为进一步研究南朝佛像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不但不化解过剩的产能, 支持一些企业的改造、维持、疏解以及银行贷款等,培植了不少“该死没死、死不了”的僵尸企业。
②滂沱大雨中,一位市民默默地为交警撑着伞,交警聚精会神地指挥着过往车辆,经过的路人 了这一感人的一幕。
③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形势有所好转,但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挑战。一时间,国际社会看空、唱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声音 。
A.反而 目睹 不绝于耳 B.进而 目击 不绝于耳
C.反而 目击 不绝如缕 D.进而 目睹 不绝如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租赁 日食 走投无路 微言大义
B.编纂 伶俜 浅尝辄止 信口开合
C.垢病 贻误 阴谋诡计 仗义执言
D.膨胀 聒噪 蘖根祸胎 浑身解数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炮烙(páo) 浸透 (qìn) 横亘(gèn) 既往不咎(jiù)
B.吮舐(shì) 茎叶(jīng) 涎皮(xián) 羽扇纶巾(guān)
C.两靥(yàn) 踯躅(zhú) 精髓(suǐ) 良将劲弩(jìng)
D.蹂躏(lìn) 讥诮(xiào) 逡巡(qūn) 遥岑远目(cén)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