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3)屈原在《离骚》中,用“                    ”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

 

(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名句默写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辙、靡、怆、邃、惩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尚节亭记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大易:指《易经》。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而之曰“尚节之亭”    名:命名,起名

C.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D.故国,大节也          让:辞让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3分

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之亭”的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4.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仪式。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2.下列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支持封禅泰山理论,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但要封禅只能到泰山的传统,让不可一世的帝王只能低头妥协。

B.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就要进行封禅。

C.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D.儒家因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而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则因秦皇汉武对封禅理论的实践才真正确立了下来。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具体表现。

D.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一座山来代表,那么构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就是那个代言人,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那个代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60分

2014年5月13日,新疆呼图壁县牧民阿达克把羊群带到高坡草场放牧。突然一阵七八级的大风刮来,在山崖边上的领头羊不慎坠入百米下的沙石滩,部分羊也跟着“下”了山崖,44只羊当场死亡,15只羊受重伤。

新疆当地这种绵羊性情温顺,有较强的合群性。一个羊群,牧羊人只要训练出一只领头羊即可。领头羊只要做了什么,羊群一定会跟着做。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叶宗盛

章毅

宗盛搞小说,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为清末最后一茬翰林,只是做了三两年,大清便倒台了,这位遗老偏又随了张勋的“辫子军”光复朝廷,直至无望,才迁回小城。祖父便日日拖了花白辫子,去大户人家纵论诗文,写写对子,也不过是为了换得一碗米酒。

好在遗老留下一堆古籍,宗盛受益匪浅。宗盛熟读经史子集,一部《资治通鉴》,口若悬河。讲到现在,回回有新花招,从不重样。

宗盛的小说,便也来得厚重。

宗盛的妻子教书,人极好,讲一口好听的嘉兴话。宗盛写小说时,埋头不出,妻子便餐餐裹了棕子。粽子里有核桃、乌枣、腊肉,蛋黄。小巧好看,且又耐吃。

宗盛好论时事,又是政协常委。每次开会,总是借古鉴今,就如何发展本县经济,发表宏观大论,常常一矢中的。但提案上去,往往只是被签上“此提案极有价值,请某某部门研处”,便没了下文。宗盛却不气馁,照提不误。   

眼下文人的日子多过得艰难,宗盛也不例外。两个儿子均已大了,一家四口,仍挤在一间斗室。妻子常说自己裹得一手正宗的嘉兴粽子,应该到街上摆个摊儿试试。宗盛倒不清高,他说:“为商不耻,只要不奸。”却反对妻子卖粽子。宗盛一腔雄才大略,做生意也是如此。

果然有文学圈里的人来找宗盛,商议合伙做生意的事,这生意往往大得令人瞠目结,且往往唾手可得。宗盛便很激动,时常与来人商议至深夜,却从没有做成的时节。

时间久了,妻子不见有钱进来,且往往要打扫满地烟蒂,不免有了些怨言。机会终于来了。

乡下某山发现银铜矿,省地质部门来测定,品位极高,只是蕴藏量不大,不值得大工程队开采。有文学青年兴冲冲地找来,手持着省里的测定文书,说已与村里讲定,承包此山,每吨矿石只需交给村里十八元,运到外地却可卖出高价。

宗盛立时激动不已,翻开县志,果有记载,说民国十六年,有南洋巨商准备投资采矿,柰何运输机械的船只在海上遭海盗劫掠,只得作罢。宗盛再细读测定文书,记载的数据与来人所说无二。有史可查,又有现代科学鉴定结果为据,还能有假?宗盛便七拼八凑借来三万元,与来人合股开矿。

没料想。几个月过去,第一车矿石出来,运到矿厂,一测,却品位极低,以十八元一吨卖给矿厂,人家也不愿收。连运几个矿厂,皆是如此。

宗盛觉得自己像这矿石

背了三万元债,宗盛无心再写小说。

妻子却仍是极好,也不多言。

这时,县城的小吃兴起粽子热,一色儿挂着黄色小旗,上书“正宗嘉兴五芳斋粽子”。一元钱一只,生意极是红火。

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

宗盛却极爽快,说:“行!”

又说:“古时有卖药老人,卖的药货真价实,几十年‘言无二价’,生意却始终红火。《镜花缘》里又有一君子国,君子国里,卖的人总是嫌自己的东西不好,卖的价钱又高,请买方担待;买的人总是说卖的东西太好,卖的价钱又低,实在无法承受。我们虽不是君子国,但一要货真,二要言无二价。”

妻子也极看重品行,说:“这个自然。”

妻子裹粽子时,宗盛便在一旁督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一样不少,工艺也只只讲究,裹得严严实实,不松不垮。

宗盛便放心了。每到夜晚,便在街上摆一竹椅,置一煤炉,炉上安一钢精锅,一锅粽子热气腾腾。粽子九毛一只,一晚上能卖几百只,生意极为红火。

一星期下来,宗盛和妻子一结账,却发觉每只粽子要亏一毛钱。

妻子说:“要加价,一只一块一,好货不怕贵。”宗盛却说:“言无二价,我不卖!”

妻子又说:“价不变,那料要减几成。”宗盛更是不肯:“这样岂不欺了后买的客?我不卖!”

妻子恼了,说:“你以为君子国里做得成买卖?”宗盛坚持不卖。

后来,倒是合伙开矿山的文学青年和宗盛妻子一道,将粽子生意又做了起来。他们租了个店面,料不但减了,价格也不再是言无二价,一年里都有了四个价,都是往高里涨,生意却依然红火。

初始,宗盛也时时去店里走走,忍不住要看看原料,说说言无二价君子的买卖。妻子和文学青年自是不理。一年下来,非但将债还了,还略有结余。

宗盛不再去店里了,又写起了小说。写作时,妻子仍然餐餐另做了粽子给他端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依旧一样不少,宗盛吃起来,却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

不知怎的,宗盛的小说竟难发起来。写时,眼前总拂不去那位翰林先祖,拖了辫子纵论诗丈,以换一碗米酒。

    选自2015年第1期《短篇小说》,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叶宗盛的形象特点。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2分)

2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2分
3.小说倒数第二段,叶宗盛吃着妻子做的与先前完全一样的粽子,为什么会“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4分
4.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含义丰富,可以引发读者的多种理解。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