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40分)从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作。 ①请以“冬日春意”为题...

作文。(40分)从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作。

①请以“冬日春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②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引发的思考或联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学生说:“兔子不会爬树。”有的学生说:“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还有哪?”老师继续问。直到学生再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心中的目标 一位走钢丝跨越峡谷的杂技演员,谈到他走钢丝的体会时说:“当一个人走钢丝时,他并不是非常刻板的僵硬不动。虽然他基本上保持直立的姿势,但为了保持运动中的整体平衡,他的身体总是轻轻地摆动和弯曲,只有一点是不变的,他的脚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紧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 目标可以催我们奋进,给我们动力,助我们前行。有了目标,才有了奋斗的方向,就像远航中的巨轮,有了指南针,才能确定航向。学习,亦是如此,只有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努力的方向。 一位女演员在成名后,回忆起父亲当年教育她的话。父亲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匹良种马,当良种马在奔跑时,它们是戴着眼罩的,这样一来,它们的目光就会保持向前直视,而不会受到其他马匹的影响,只会按照自己的跑道向前跑。” 走钢丝需要的是保持平衡和克服恐惧,赛马需要的是排除干扰和发挥速度,但这二者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目标。 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干扰,始终把目光盯在目标上,我们才不会与成功错过。 正如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他从7岁就开始练习书法,熟读前代书法论著,以后遍游名山大川,结识书法名家,博采众长。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笔,从不间断,还曾留下过“临池学书”的美谈。正因为如此,才练出“入木三分”的笔力,形成“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字体,并成为了划时代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成功是因其坚持不懈而得到的,所以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义无返顾地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并且要能抵挡住物欲的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否则将会使自己误入歧途,最终一事无成。 《后汉书》记载过乐羊之妻的故事: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他的妻子问他何故,他回答说:“久行怀思,无他异也。”于是他妻子就剪断了正在织的布,对他说:“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被她的言语所激励,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如果你想通过最短的途径走向成功,那么你只需朝一个方向走,因为对一个坚决朝向目标走着的人,别人一定会为他让路;而对一个踟躇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别人一定会抢到他前面去,决不会让路给他。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篇是命题作文,审题时,应抓住“冬日”“春意”构思立意。“冬日”,可理解为寒冷的冬天或恶劣的生活或工作或学习环境;“春意”可理解为别人带给自己的一丝温暖、一缕阳光、一份爱心、一种关怀、帮助……因此,可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与温暖、爱相关的角度构思立意。要注意适当运用名言警句等。 第二篇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抓住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老师的一句话,“土拨鼠哪去了?”土拨鼠本是猎狗追逐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岔,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丢弃了最初追求的目标。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不断地反思、调整,看看在忙碌的事务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心中的目标是什么。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例如《心中的目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④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⑧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⑨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⑩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展现了母子俩曾经有过的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B第③段中“她心里太苦了”一句表现了母亲的艰难,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理解、思恋和怀念。

C文章以事件的重要性为序,前部分以写“人”为主,后部分以写“树”为主,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D合欢树既象征着母爱,又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事业的成就,同时,它还是母子合欢的象征。

E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饱含深情直接赞美了母爱是普遍的,又是独特的。韵味悠长,引人遐想。
2.第②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3分)
3.第⑥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4分)
4.第⑨段中作者说“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牌楼的产生

①不论放在建筑群的前面,还是立在通衢大道上,牌楼总归是具有一种大门入口的特点,所以它的起源和建筑群的门分不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建筑总是成群成组地出现,如一般民居,它由正房、左右厢房、大门、走廊组成为一个院子,周围院墙环绕,呈“四合院”的形式;官府乃至皇帝的宫殿,也是由大大小小的单幢建筑组合成各种形式的院落。因此,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组建筑的院门就成为建筑中的主要大门了。这种大门早期的做法非常简单,在两根直立的木柱子上面,加一条横木组成为门,多用做乡间普通建筑的院门,所以古代将简陋的房屋称为“衡门茅屋”。为了挡雨雪腐蚀,后来在这种简单的衡门的横木上加木板顶,如同房屋的两面坡屋顶。

②公元12世纪宋朝颁行的《营造法式》中见到一种乌头门的形式,两根木柱左右立在地上,上有横木,横木下安有门扇。与衡门不同的是,两根木柱直冲上天,横木插入柱内,柱头用一种水生植物乌头装饰,故名乌头门。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古代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是里坊之门。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把城市划为方形或矩形的里坊,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住宅。这种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到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已经发展到十分完备的程度。整座长安城设有一百一十个坊,每个坊都有专门的名称,坊内开有十字形或东西向的横街,街头皆设坊门以供出入。这种里坊之门在古代称为“闾”。中国古代有“表闾”的制度,就是把各种功臣的姓名和他们的事迹刻于石上,置于闾门以表彰他们的功德,有时还把刻石安在闾门之上。据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的分析,这种闾门上往往都书写着里坊的名称,而且按表闾的制度,将表彰事迹书写于木牌,悬挂在门上比石刻更为方便,这也是完全可能的事,就是说闾门上既有坊名又有木牌,牌坊之名可能就由此而产生。后来这种牌坊模仿木构建筑,形式日趋华丽,加了屋顶,并给屋顶和其它部分加了各种装饰,所以又称为“牌楼”。(取材于楼庆西《中国小品建筑十讲》)
1.下面各项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本文认为“牌楼”是古代民居的正门,因为中国古代建筑都是四合院的形式,整个院落需要一个共同的正门。

B第①段中所说“衡门茅屋”,在古诗文中时有类似的表述,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就有“衡宇”一词,用来指自己的家。

C衡门和乌头门都有建筑群落入口的功能,因此在第②段结尾的一句可能是“不论是衡门还是乌头门,它们都是牌楼的雏形。”

D牌楼上的屋顶最初的功能是挡雨雪腐蚀,后来屋顶有了各种装饰,使其在满足实用需要的同时兼有了审美功能。
2.说明“牌楼”产生的过程。(3分)
3. 北京城里牌楼很多,但多数只是一种装饰,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说说如果要使其更具备实用价值应该怎么做。(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①、②题。(5分)

秦楼月

金·完颜璹

寒仍暑,春来秋去无今古。无今古,梁台风月,汴堤烟雨。

水涵天影秋如许,夕阳低处征帆举。征帆举,一行惊雁,数声柔橹。

注:①梁台:梁代梁孝王所筑,台以复道连属诸营苑,在河南开封东南处,久废。②汴堤:隋炀帝开凿汴渠两堤,汴渠沟通运河,已经湮没很久。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以议论发端,首先就四季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发出慨叹,先声多人,气势不凡。

B“梁台”二句以对仗的手法,交待了与友人离别的具体地点和当时烟雨蒙蒙的天气。

C下片中的“水涵天影”写秋季天光水色之明净,“夕阳低处”表现出依依惜别之深情。

D全词虽着墨不多,但意蕴丰厚,思接千载,神与物游,诗情画意哲理完美地结合。

②末三句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本应是帆举——橹响——雁飞,但作者却将后两者作了颠倒,除了声律的考虑之外,还有其他艺术妙用,试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分)

①当我们想告别过去,面向未来时,可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勉励自己。

②忠君孝亲是传统士子的道德要求,但现实中这两种道德要求常常陷入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陈情表》中,描述作者进退两难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马迁《自序》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变为诗体号之曰述范晔改彼述名呼之以赞寻赞为例篇有一章事多者则约之使少理寡者则张之令大名实多爽详略不同且欲观人之善恶史之褒贬,盖无假于此也。

(取材于刘知几《史通·内篇·论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