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实欲携其徒             贰:离间

B.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安石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D.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2分     

①自是外户不闭   ②巩先期区处猝集     ③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④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余      ⑤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⑥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觉得非常不平。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曾巩疏远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2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1.C 2.D 3.C 4.①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 ②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解析】 1. 试题分析:轻:以……为轻,轻视。理解文言实词要结合文段语境,原文语境: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所以“轻”理解为轻视,看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不是措施内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错,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他吏”译为“其他地方的官吏”、“ 暴诛亟敛”译为“横征暴敛”、“ 堪”译为“忍受”。(2)句中关键词“文学”译为“文章学问”、“行义”译为“行为道义”,“及”译为“比得上”。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2)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3)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6)雕栏玉砌应犹在,                   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又远又准,因此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在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北宋的“三苏”,清朝的“桐城派”……这样的例子,可谓_____      ____。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便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1分)

(2)请在材料横线上补出恰当的成语                  (1分)

(3)文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改正。(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俄)米哈伊尔· 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①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儿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待了肯定不止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摘自2008年6月10日《环球时报》)
1.我乘坐出租车经历了一系列的情绪变化,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情感或心理。(任选答三句,每句1分,共3分)

①“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②“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  

③“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④“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
2.标题“被骗”如何理解?小说用“被骗”作题目有什么好处?(4 分)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赞扬人性美好,也有人认为是揭露人性丑恶,你同意哪种说法,并阐述理由。(5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