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 尔令奇 ①AP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

尔令奇

①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让我们再一次对“中国时刻”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受,亦如4年前的上海世博会、6年前的北京奥运会、13年前的上海APEC会议……如果拉长时间的距离来看,过去的30多年,每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赢得了一次世界性的关注,每一个“中国时刻”都见证了我们的巨大变化,每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而正是一个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时刻”,为这个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国家赢得了“中国时间”。

②“中国时刻”是用实力赢得的尊重。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像APEC会议这样的“中国时刻”越来越多。正如一个进入“而立之年”的成熟个体,他自身的自信和担当,是与对外界的贡献和作用同步提升、密不可分的。2001年的“中国时刻”,我们还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融入者,只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和第六大贸易国;今天的“中国时刻”,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就已经从13年前的1200多亿美元,增至今天的25万亿美元,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8个是APEC成员。

③“中国时刻”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质疑说,在自身仍然面临诸多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时,我们有必要“兴师动众”来追求这样的“中国时刻”吗?就以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车辆“单双号限行”来说,199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APEC成员国时,整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刚刚突破600万辆,而今天北京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就已经达到530多万辆。发展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今天的中国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其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立足于国内,而要将自己的战略主张融入世界的游戏规则中。

④“中国时刻”不是装扮自己的花环,而是一个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基于中国国家战略的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这些战略在经济层面,都是立足于中国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从客观效果讲,也充分体现了亚太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⑤我们需要用今天的“中国时刻”赢得未来的“中国时间”。包括2014年APEC会议在内的每一个“中国时刻”,都可以看作历史进程中的新坐标和新挑战,“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则是中国民众心里的“中国时间”。沿着“中国时刻”的台阶稳步上升,“中国时间”才能如期而至。

(选自2014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每一个“中国时刻”的实现,都使我们向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目标前进一步,其影响十分深远。

B.中国作为成熟的现代国家,面临的“中国时刻”将更多,我们要充满自信地去迎接它,在立足自身的同时为世界多做贡献。

C.我国许多规划的制定,既基于国家战略,也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的,客观上体现了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

D.怎样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要增强荣誉感,二要有责任意识,三要迎接新挑战。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时刻”的具体内涵。(3分)
3.请简述文章第③段的行文思路。3分

 

1.D 2.是指中国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1分),展现国家巨大变化和新的发展活力(1分)、赢得世界关注(1分)的重大事件。(意思对即可。) 3.首先承上启下提出观点,(1分)接着摆出“有人”的质疑,(1分)然后通过举事例和讲道理(举车辆限行的例子,讲中国发展要融入世界的道理)得出结论(表明解决问题要靠发展,这正是追求新的“中国时刻”的责任所在)。(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论述的是为什么需要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而不是“怎样用”。其中第②段“用实力赢得尊重”,关键语在“实力”而不在“尊重”或“荣耀”,该段侧重从过去的角度谈成就。第③段侧重从当下的角度谈责任。第④段围绕“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侧重从未来的角度谈发展,并没提到面临挑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树立全文意识,加强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尤其是概念的主要特征、本质属性等信息;审清题意,符合下定义的要求;区别主次信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具体来说,第1句先提出“中国时刻是一种责任”;第2.3两句借助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批驳对“中国时刻”发展必要性的质疑;第4句,则是正面阐述“中国时刻的责任”内涵,或者说是阐述如何实现“中国时刻的责任”,4句话呈现的是逐层深入的关系。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有子曰:“孝弟①也者,其为仁②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②为仁:践行仁德。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2分)

(2)对同一主张的阐述,上面两个选段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三国演义》第39回)

孔明坐守的县城是何处?他是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请简述。

(2)歆曰:“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丕从之。(《三国演义》第79回)

曹丕如何“以才试之”?结果怎样?请简述。

选答第(   )题

 

查看答案

(1)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孙策有“小霸王”之称,他以弟弟孙权为质,向袁术借来兵马以图大业。渡江途中,遇见太史慈,太史慈表示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第15回)

B.蒋干自告奋勇前往江东说降。周瑜大会群英,并故做狂态,佯醉泄露“机密”,诱使蒋干偷了假密信,致使曹操中计,除掉两位水军都督。(第45回)

C.关羽想入川与马超比试高低。诸葛亮写信给关羽,说马超比不了美髯公的绝伦超群,还指出守荆州的重要性,打消了关羽入川比试的念头。(第65回)

D.孙权起五路大军,大举伐蜀。诸葛亮安居相府,只令“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各自领兵迎敌,很快就平定了五路大军。(第85回)

E.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嘱咐他“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但马谡执意屯军山上。司马懿指挥大军围山,断水,放火。蜀军大乱,街亭失守。(第95回)

(2).下列各选项中,对小说《三国演义》的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张郃在瓦口关坚守不出,张飞无计可施,借酒浇愁。张郃前来偷袭,却大败而归。张飞乘胜追击,奋力攻下了瓦口关。(《三国演义》)

B .赵云为救出幼主与曹军在长坂坡大战一场,他怀抱幼主在敌营中几番冲杀,险象环生,最终把幼主完好无损的交到刘备手中。(《三国演义》)

C.刘备占据徐州后,为避免曹操前来进攻,请乔玄写信给袁绍,求袁绍相救。袁绍起兵,让陈琳写檄文声讨曹操。曹操见了檄文,毛骨悚然,头风病发作。后来在谋士荀彧的宽慰下才决意与袁绍作战。

D.关羽千里寻兄来到古城,遇到张飞。但张飞认为关羽背叛兄长,投降曹操,是负义之人,要和关羽拼个死活。甘、糜两位夫人和孙乾都无法劝住他。此时曹将蔡阳率军来到,关羽斩了蔡阳表明真心。

E.玄德于水镜庄院歇息,夜来忽听有人与水镜对话,疑是伏龙,天明待问,水镜却不答。及至入城市上,见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此人自称徐庶,即前日与水镜先生夜谈之徐元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唐]张乔

调角断①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1)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2)首联“调角断清秋”中的“断”字,“征人倚戍楼”中“倚”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实欲携其徒             贰:离间

B.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安石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D.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2分     

①自是外户不闭   ②巩先期区处猝集     ③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④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余      ⑤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⑥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觉得非常不平。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曾巩疏远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2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