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10分)
①廊腰缦回, ; , 。
②《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③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 。
④袅袅兮秋风, 。
⑤五更鼓角声悲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拙 效 传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③。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 过:经过
B.一日至比舍,犬逐之 比:邻近
C.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 坐:因为
D.主者谅其无他 谅:原谅
2.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而四拙以无过
B.其狡狯者,相继逐去 唯恐其失所也
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
D.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与诸门隶嬉游半载
3.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3分)
①冬仆迷路 ②冬仆饮酒 ③冬仆推门
④东仆市饼 ⑤戚仆缚薪 ⑥奎仆市帽
A.③⑤ B.②⑥ C.①②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
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
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
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5.翻译(8分)
①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②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区册序①
韩 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②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从游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③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②侔(móu):等同。③挐(ráo)舟:划船,撑船。④“逃空虚”句:意思是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便觉得欣喜了。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 虞:忧。
B.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且:将近。
C.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奉:接受,遵守。
D.与之翳嘉林,坐石矶 翳:昏暗。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言语不通,画地为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然后可告以出租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自南海挐舟而来 抚孤松而盘桓
D.若有志于其间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说起宋代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与唐诗相提并论的宋词。不过,宋代文人真正最重视的、也最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的文学体裁,实际还是诗歌。这一点从宋代论诗的著作大盛上也能得到证明。
由于一方面宋代文人的性格已经与唐代文人有很大不同,又一方面,唐诗作为一个难以企及的诗歌巅峰也在他们心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撇开宋初沿袭晚唐五代诗风不说,到了宋人有意识地开辟自己的诗风的时代,他们就不能不特别小心地在唐诗之后绕开烂熟的套路去别开生面。只不过,唐诗的影响实在太大,宋代文人没有可能完全绕开前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别搞一套。毕竟都是写诗,沿袭传统也毕竟可以作为创新的基础,于是,他们便着意选择了两种唐人虽已开创但尚有开拓余地的路数。一是打散诗歌的节奏、语脉,比前人更多地引入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使诗歌的意象变得自然亲切、意脉变得流动顺畅,意境变得平常冲淡,把机智和精巧如盐入水化得了无痕迹,等待读者来体验感悟其中的韵味;二是紧缩诗歌的节奏、语脉,使诗歌向拗峭瘦硬方面再进一层,将生僻语词、典故及特异的句式引入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组合、意脉结构引发读者的探究与惊异。他们常把自己的知识与学问加上机智与用心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让人仿佛嚼橄榄似地咀嚼其中的深意。因此,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大抵唐人的诗重在情韵,而宋诗更费功力,显得精深。有人提起宋诗就以为宋诗有一个统一的风格,或以为它平淡流畅,或以为它拗峭瘦硬,其实各说对一半,宋诗中两种风格并存,任何一种都不足以代表其全体。只是在这两种诗风背后,都有宋人深刻的心思、复杂的心境、细腻的感觉,倒和唐人大不一样。宋代诗歌恰恰就是以这两种语言技巧、两种诗歌风格及其背后的深刻、复杂、细腻摆脱了唐诗的笼罩,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唐、宋诗不同风格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大致激情发越者多喜唐诗,性格沉潜者多爱宋诗。但不管怎么说,宋诗毕竟也另辟了一片天地,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尤有显著的创新与发展,这是不应否认的。
在宋代,词的意境、形式、技巧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五代词虽然从艺人的歌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它完全独立并取得与诗体抗衡的地位,却要有待于宋代诗歌“言情”功能的衰退与让位。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看来,个人那些不那么正经和荣耀的情怀不宜于在“言志”的诗中宣泄,而在词中却可以比较自由地流露。“词为艳科”、“词为别体”的观念,实际上成了宋词逃避伦理准则的审查的免战牌和保护伞。虽这种保护也是有限的,却使词得以承担唐诗中的一部分即“簸弄风月”的功能。正是由于宋诗的缺陷,使得词在当代文学中具有了较之前代更重要的意义。即使它在宋代许多文人眼中仍不像诗那样崇高庄严,实际上它已经赢得了与诗相当的文学地位。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概说》
1.下列关于“宋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诗相对于宋词来说,更能反映宋代文人的思想性格。
B.宋诗的风格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沿袭。
C.宋诗更多地引入了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使诗歌的意象变得自然亲切。
D.宋诗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尤有显著的创新与发展。
2.结合文中第二段,下列不能成为“性格沉潜者多爱宋诗”的原因的一项是
A.宋诗作者将机智和精巧如盐入水化得了无痕迹
B.宋诗作者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
C.宋诗平淡流畅和拗峭瘦硬的风格
D.宋代诗歌“言情”功能的衰退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宋代论诗的著作大盛是宋诗产生的重要原因。
B.宋诗带给人的是瘦劲、深刻和曲折的感受,不同于唐诗,但也是对唐人已有的诗歌路数的开拓。
C.宋代词开始从艺人的歌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D.宋词之所以能和唐诗一样受到世人的推崇是因为宋代文人对词的庄严性和正统性的认同。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由于杜甫与他诗风相近,人们并称他们为“李杜”。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B.《谈艺录》对许多问题都做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它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震动了学界。
C.在房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大多数买房居住的人都不免陷入紧缩日常开支的境地,使整个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国内需求不振。
D.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