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

阅读下面的材料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见解,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事业有成 要正确认识自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人,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 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 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生的道路。世界上没有不落的太阳,人生中没有永远的红火。生活的道路大都是曲折不平的,人生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可能事业不顺、生活坎坷或身处逆境,但你不能怨天尤人,因为生活的道路可以改变,遇到的困难可以克服。生活中时时会有这样的现象: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怀疑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没有宽裕的经济,但英俊、美貌、宽裕的经济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要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 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工作。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人在职场,要懂得扮演好自己应扮演的角色,要懂得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尤其是——对于职场某些规则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遵守规则,更不能“我行我素”。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有个人主观臆测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陷于个人主观臆测不能自拔而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把现在的工作做好,那人家就会肯定你,如果现在的工作做不好,什么都不是。 要想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明智的自己,最需要的是心静。在静中可以燃烧自己,也可以释放自己。心静就是一种境界,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云在春天水在瓶 故事是这样说的。其实什么样子的橘子不是橘子呢?只不过人心不足,这山看着那山高,总想拥有更好的东西罢了。 静下心来想,橘子虽酸可是分量大,小一点的还很甜,不是各有所长,皆有可取吗?世间本无完美之事,只要懂得欣赏,略有缺憾的人生岂不是更加美好? 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每看到什么事务,总是更容易看到它的不足的甚至夸大它的效果。那些已有的美好我们总是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总是奢望更好的。当然,人是应该有所追求才会成长,但也不要有过分的奢望,须知自然与人生总是这样,当它为你关上一扇门,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然而二者往往难以全,但这却完全不影响人生的美好。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更有孙子膑而作兵法,无一不是为难重重。无一不是成果累累。试问,谁人人生无缺憾,月总有阴晴圆缺,却也掩盖不了她清丽的容颜,挡不住众人羡慕的眼神。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挑战,缺憾让人生美丽。 君不见,昭君和亲,扎根塞外,黄沙狼烟千里之地,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她又何尝不是一种唐突与缺憾?然而,这稚嫩的肩膀却担上了和平的重任,绝代芳华香飘大漠,泽披万里,短暂的人生也因此升华。人生,因为缺憾,而更具深度,缺憾让人丰富。 从来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一定会各有所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亦没有完美的人生,这世间,缺憾是必然的。然而,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欢乐无穷,而又悲苦欲绝,人生便是如此,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欣赏,开对了窗,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那么,调好焦距,选对角度,屏住呼吸,让我们倒计时——一、二、三。看! 看着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看云在春天水在瓶,各有各的姿韵,各有各的美丽。懂得欣赏的人自有主意。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作文材料。审题时首先要弄清其寓意。漫画家蔡志忠以橘子为喻,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分为二的,既可以看其优点,也可以看其缺点。但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对自我的感觉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自己事业能否成功。 本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从“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的角度确立“端正认识,改造自我才能走向成功”“善于发现长处,才能鼓起奋进的风帆”“只见缺点,有碍进步”“认清自己,才能发挥长处” “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点评这则新闻。(不超过70个字)

2014年11月6日,一则题为“汶川抗震小英雄涉嫌诈骗46万元或获刑10年以上”的新闻吸引了国内各大媒体的眼球。

雷楚年,这个名字,不只在成都、在四川,乃至在全国来说,都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汶川抗震小英雄”。2008年5月12日,作为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3班学生的他,是汶川地震中师磁峰中学“第一批救援队员”,在7名同学脱险之后,他迅速“隐身”志愿者的队列,并四处奔波找到班上所有老师和同学,在汶川地震中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入选当年“感动中国人物”。

此后,雷楚年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荣誉和特殊待遇:被成都一所重点高中免试录取,有专门的老师给他开小灶,到全国各地作汇报演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然而,后来据该校老师反映,雷在上学期间经常逃课,出外吃喝玩乐,月花销万元以上。由于“名声在外”,雷楚年吹嘘有“特殊关系”,以帮人当空姐、进重点中学、买驾照等为名诈骗包括女友在内的21人共46万元……2014年6月,雷楚年因涉嫌诈骗被抓获。据悉,定案后他有可能获刑十年以上。

 

 

 

 

 

 

 

 

 

 

 

 

 

 

 

 

 

 

 

 

 

 

 

 

 

 

 

 

 

 

 

 

 

 

 

 

 

 

 

 

 

 

 

 

 

 

 

 

 

 

 

 

 

 

 

 

 

 

 

 

 

 

 

 

 

 

 

 

 

 

 

 

查看答案

下面是《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一段解说词,请在横线上填出正确语序。(只填序号)

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①“五味”既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

②“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

③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④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⑤这种平衡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

⑥又为中国人在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查看答案

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我最印象深刻的中学课本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人物点评。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人物中选择两个最令你感动的人物,分别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形式工整,可不完全拘泥于示例句式。(4分)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廉颇     蔺相如     苏武     张衡

示例    人物:大堰河

点评:用勤劳打点悲苦岁月,以爱心彰显善良人性

(1)人物:__________

点评:                                                

(2)人物:__________

点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马说:“你应该知道,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

C.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

D.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E.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这里写出了马因一件小事败坏了自己之后的沉痛懊悔。
2.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马在诉说自己“为什么瞎了眼睛”前,为什么要讲述琴女春琴、俄狄浦斯、马文才等三个故事?(4分)
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及社会现实加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篇各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遥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5)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7)                  ,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