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毛佩琦 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毛佩琦

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讨论历史剧,首先要区分古装戏和历史剧。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古装戏的古装仅仅是一种假托,可能只是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均可虚构,剧中人可以穿着古装演现代故事,甚至可以移植外国故事。仅仅以古代服装为道具的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历史剧则不然。历史剧要求真实。真实是历史剧的基本品格。

那么,什么是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我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不能把虚假的、编造的故事当做历史,乃至不能把本不是历史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习俗作为那一时代的东西向观众展示。

但是,仅仅有史实的真实就够了吗?显然不行,历史剧是对历史形象的解读,它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忠奸善恶,有的予以颂扬,有的予以鞭挞,也就是说,作品要表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应该是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剧要求的另一方面的真实,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不允许对历史迸行曲解,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乃至不能够颂扬过侈,贬抑过度。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其它形式的历史读物一样,应该具备认知功能、益智功能,因此它不能说假历史,不能把错误的历史知识告诉读者或观众;历史剧同时还具有史鉴功能、教化功能。

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还应该具有文艺作品的属性,应该可供观赏。具有娱乐功能。历史剧必须好看。不能简单地说教,也不能罗列史事;不是历史解说图,也不是历史情景的复原。它可以有适当的虚构和想象,可以移花接木,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提炼、使之更加集中更加深刻,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无异。历史剧应该比真实历史更生动、更感人。历史剧讲述历史有历史书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把古人请出来。让他们形象地现身说法;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今人带到古人的时代环境里去感悟,去潜移默化。历史剧是不可以用历史教科书或历史书籍取代的。

从长期的文艺实践看,历史剧的创作还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历史剧的教化、借鉴作用片面化、庸俗化。其结果导致说教,毫无艺术性可言。而最忌讳的,对历史剧以至对社会伤害最大的,是在为政治现实服务的口号下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现实作简单比对和影射。历史被当作特定的工具,史实必然要受到歪曲以削足适履;另一方面要避免或者坚决反对的就是对历史的戏说。戏说历史的作品,不顾基本史实,任意胡编滥造,其终极目的是娱乐,是票房。这种作品即使不祸乱人心,也会给观众传达错误的知识信息。

我概括历史剧的写作原则是:大事真实,细节精致,剪裁润饰,不失本质。

(选自2013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有关“历史剧的历史真实”的表述,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历史剧中所有的历史背景、人物、情节乃至建筑、器物、服饰、习俗等都必须符合真实的历史。

B.作者认为历史剧的真实是由史实的真实与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构成的,惟其如此,它的认知功能、益智功能才得以彰显。

C.所谓历史剧的历史真实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D.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是不许对历史进行曲解,不许颠倒是非,乃至褒贬过度。
2.下列对历史剧文艺作品属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剧应该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更感人。

B.历史剧应有观赏价值和娱乐功能,它必须好看。

C.历史剧适当的虚构和想象,或“移花接木”,或提炼历史史实,能够让历史剧更加深刻。

D.历史剧创作的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多少有点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既能够让历史人物形象地现身说法,又能够带观众到历史时代环境里去潜移默化的历史剧,就是好的历史剧。

B.对于历史剧的许多讨论,其实并不是认识上的分歧,而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C.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地与现实比对是对历史剧乃至对社会的最大伤害。

D.历史剧在讲述历史方面比历史教课书有更大的优势。

 

1.B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A 项中说“所有的历史背景、人物、情节……”错,原文为“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C项只是谈历史剧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而非谈历史剧的历史真实;D项的表述也不全面。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原文是“无异”,即应该完全一样。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项是讲历史剧优于历史教科书的地方,但却不是评判历史剧好坏的标准;B项由原文中说“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可知,文章并未否认在有些问题上是有认识分歧的,并非全“是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和分寸把握的难题”;D项由原文中说“历史剧讲述历史有历史书不具备的优势”可知,文章并没有讲历史剧更优于历史教科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见解,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点评这则新闻。(不超过70个字)

2014年11月6日,一则题为“汶川抗震小英雄涉嫌诈骗46万元或获刑10年以上”的新闻吸引了国内各大媒体的眼球。

雷楚年,这个名字,不只在成都、在四川,乃至在全国来说,都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汶川抗震小英雄”。2008年5月12日,作为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3班学生的他,是汶川地震中师磁峰中学“第一批救援队员”,在7名同学脱险之后,他迅速“隐身”志愿者的队列,并四处奔波找到班上所有老师和同学,在汶川地震中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入选当年“感动中国人物”。

此后,雷楚年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荣誉和特殊待遇:被成都一所重点高中免试录取,有专门的老师给他开小灶,到全国各地作汇报演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然而,后来据该校老师反映,雷在上学期间经常逃课,出外吃喝玩乐,月花销万元以上。由于“名声在外”,雷楚年吹嘘有“特殊关系”,以帮人当空姐、进重点中学、买驾照等为名诈骗包括女友在内的21人共46万元……2014年6月,雷楚年因涉嫌诈骗被抓获。据悉,定案后他有可能获刑十年以上。

 

 

 

 

 

 

 

 

 

 

 

 

 

 

 

 

 

 

 

 

 

 

 

 

 

 

 

 

 

 

 

 

 

 

 

 

 

 

 

 

 

 

 

 

 

 

 

 

 

 

 

 

 

 

 

 

 

 

 

 

 

 

 

 

 

 

 

 

 

 

 

 

查看答案

下面是《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一段解说词,请在横线上填出正确语序。(只填序号)

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①“五味”既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

②“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

③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④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⑤这种平衡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

⑥又为中国人在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查看答案

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我最印象深刻的中学课本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人物点评。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人物中选择两个最令你感动的人物,分别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形式工整,可不完全拘泥于示例句式。(4分)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廉颇     蔺相如     苏武     张衡

示例    人物:大堰河

点评:用勤劳打点悲苦岁月,以爱心彰显善良人性

(1)人物:__________

点评:                                                

(2)人物:__________

点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马说:“你应该知道,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

C.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

D.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E.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这里写出了马因一件小事败坏了自己之后的沉痛懊悔。
2.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马在诉说自己“为什么瞎了眼睛”前,为什么要讲述琴女春琴、俄狄浦斯、马文才等三个故事?(4分)
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及社会现实加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