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

课内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2.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3.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1.B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1】“一切景语皆情语”,蓝色或白色为冷色调,能表现秋的清、静、悲凉,从而传达作者的感情。B项分析正确,A、C、D都只对颜色本身发表看法,而没有联系到作者的主观感情。 2.2】D项正确,写声音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A项分析不符合文眼“清、静、悲凉”。B、C项都是讨论声音无关紧要的特点,没答到要点。 3.3】A项恰当地概括了三节文字的内容。B项三节文字并非一一对应秋的“清、静、悲凉”,而是每段文字都渗透了秋的三个特点。C项这三段文字没有提及南国之秋,分析与选段内容不符。D项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说法有误,每一节主要是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考点:品味语句的含意,鉴赏语言表达的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句的含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频仍,屡次。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相互。

C、农夫相与于野                       忭:喜乐。

D、以客而告之                         属:劝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1)夫夷近,则游者众             (2)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2)竞周容以为

C、(1)丁卯大雨,三日止             (2)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1)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2)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吾以名吾亭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译文: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

〔南朝·梁〕范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帆。
1.诗歌第一句“东风柳线长”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体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征?(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10•17》)

(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7•27》)
1.选段(一)(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答:                 
2.选段(一)中马房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与“泛爱众”是否矛盾?综合选段(一)(二)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查看答案

简述题。(二选一)(5分)
1.《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说的是哪两人?请简述“两人互吐剖心语”的情节。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解救甘果瓦”的情节。

  题〔填(1)或(2)〕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贾母心疼宝玉,吩咐贾政的亲随,以后贾政若唤宝玉就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每日游卧园中,甘为诸丫环充役。薛宝钗劝他读点书,宝玉气得骂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因为只有林黛玉不曾劝他立身扬名,所以宝玉愈加敬重林黛玉。

B、刑台上被绑着的卡西莫多受到无情的鞭打,他口渴难熬,绝望地叫道:“给我水喝!”观看的人们嘲笑他,羞辱他。爱斯梅拉达看着这一切,从人群中走上刑台,从胸前取出一只装有水的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卡西莫多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眼睛滚出一大颗眼泪,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C、香菱入园后,要黛玉等人教她作诗。黛玉自愿给香菱作老师,教其写诗。她们俩一个认真地教,一个认真地学。香菱作诗的能力提高很快,第一次作诗就得到众人的认可。

D、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准备回家,她向众人告辞:与凤姐告别时,为她女儿取名“巧哥儿”;贾母送她一包袱东西;鸳鸯送她一些自己的衣服;宝玉送了妙玉不要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刘姥姥受宠若惊。

E、自从克洛德刺伤弗比斯之后,爱斯梅拉达就被说成是一个女巫。宗教法庭审判她时,也一口咬定是她驱使黑衣魔鬼刺杀军官。爱斯梅拉达有口难辩,尽管她一直不认罪,但法庭仍然判她绞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