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申 甫 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注】  媐(xī)嬉戏。 瘗(yì)埋葬 窭(jù)贫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人                     濒:临近

B.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不能办         卒:步兵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3分)

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权贵人俱不习兵;

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翁 // 故颍州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人 // 皆好言兵 // 然无一人及甫者

B.刘翁故颍州 // 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人 // 皆好言兵然 // 无一人及甫者

C.刘翁 // 故颍州大侠也 // 门下食客 // 数百人 // 皆好言 // 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D.刘翁故颍州 // 大侠也 // 门下食客数百 // 人皆好言兵 // 然无一人及甫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不学佛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5.把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5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分)

 

1.D 2.B 3.A 4.C 5. (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得分点:复、故、乞、师)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得分点:所以、关、盗、出入、非常)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放卒:终究,最终。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是没给申甫士兵,属于失败的客观原因。②兵源不佳,客观原因。③申甫传授的方法不适合,主观原因。④权贵之人不懂兵法,与申甫失败无关。⑤催促申甫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出战,属于客观原因。⑥是与刘公有关的事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C“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在前,授予官职在后。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行侠仗义,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引诱了一只狸猫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申甫刚刚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没有什么收获。他来到嵩山,又碰到原先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见许多朝廷公卿,经常不被听从、相信。明愍帝即位,清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终究不能操练。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满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而且嘲讽刘之纶、金声不了解人。等到清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_  _    _     _     _       

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量”

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

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

“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

这辆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A.②①⑥⑤③④ B.⑤⑥②④①③ C.②⑤③④①⑥ D.⑤③②④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建文(1402年)四年,惠帝的叔父燕王朱棣(dì)起兵攻陷南京,自立为帝。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诗送安秀才失解西归。

C.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D.“我知道你们是怎样说话的,”我说,“但是只要你们肯开车子就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莫言从小醉心于文学艺术,虽然家中并无藏书,但他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凡能偶然入目的片纸只言,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

B.人民与军队鱼水情深,当人民遭受灾难时,人民军队就会无所不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此次雅安地震就是明证。

C.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后,在政治上日渐孤立,他们自知理亏,便东奔西跑,逢人说项,试图拉拢不相干的国家,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D.享年91岁的“五保”老人刘盛兰生前省吃俭用,拾荒助学,助学捐资总计7万多元,他的善行,简直让那些细大不捐的亿万富翁们无地自容。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句/阅     /     /       /炙人口

B.戚/     /馄     服/游       纸/山

C.软/拘     /弯     制/拜       /疾风

D.道/     大/承     嵘/       身/人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在《时间都去哪儿了》质朴的旋律中,有人想到赵薇的“致青春”,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韶华;有人想到父亲母亲,深深皱纹浓浓亲情;有人想起胡风创作的《时间开始了》,燃起热情与希望,脚步从容,重新出发……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