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裴延儁,字平子,河东闻喜人。延儁少偏孤,事后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裴延儁,字平子,河东闻喜人。延儁少偏孤,事后母以孝闻。涉猎坟史,颇有才笔。举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迁尚书仪曹郎,转殿中郎、太子洗马,又领本邑中正及太子友。太子恂废,以宫官例免。顷之,除太尉掾,兼太子中舍人。世宗初,为散骑侍郎,寻除雍州平西府长史,加建威将军,入为中书侍郎。

时世宗专心释典,不事坟籍,延儁上疏谏日:“臣闻有尧文思,钦明稽古;妫舜体道,慎典作圣。汉光神叡,军中读书;魏武英规,马上玩籍。先帝天纵多能,克文克武,营迁谋伐,手不释卷。良以经史义深,补益处广,虽则劬劳,不叮暂辍。斯乃前王之美实,后王之水镜,善足以遵,恶足以诫也。陛下道悟自深,渊鉴独得,升法座于宸闱,释觉善于日宇,凡在听瞩,尘蔽俱开。然《五经》治世之模,六籍轨俗之本,盖以训物有渐,应时匪妙,必须先粗后精,乘近即远。伏愿经书玄览,孔、释兼存,则内外俱周,真俗斯畅。”

及诏立明堂,群官博议,延儁独著一堂之论。太傅、清河王怿时典众议,读而笑曰:“子故欲远符仆射也。”

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余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又命主簿郦恽修起学校,礼教大行,民歌谣之。在州五年,考绩为天下最。

延儁继母随延儁在蓟,时遇重患,延儁启求侍母还京疗治。至都未几,拜太常卿。时汾州山胡恃险寇窃,正平、平阳二郡尤被其害,以延儁兼尚书,为西北道行台,节度讨胡诸军。寻遇疾,敕还。三鸦群蛮寇掠不已,车驾欲亲征之,延儁乃于病中上疏谏诤。寻除七兵尚书、安南将军,徙殿中尚书,加中军将军,转散骑常侍、中书令、御史中尉。又以本官兼侍中、吏部尚书。延儁在台阁,守职而已,木能有所裁断直绳也。

                                           (节选自《魏书裴延侑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暂                            辍:停止。

B.六籍俗之本                         轨:规范。

C随力分                            督:督促。

D时遇重                            患:灾难。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事后母孝闻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笑曰                      风飘飘吹衣

C百姓至今赖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考绩天下最                  且君尝晋君赐矣
3.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8分)

(1) 斯乃前王之美实,后王之水镜,善足以遵,恶足以诫也。(4分)

(2) 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4分)
4.文言文中,裴延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采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    (选自《史记正义论史例》)

 

1.D 2.A 3.这些是先王们值得称道的事例,是后世帝王(用来对照自己)的明镜,好的完全可以遵循,不好的完全可以(引起)警惕。(4分) (2)当时水涝和干旱时有发生,百姓大多饥饿(不堪),裴延儁认为疏浚开通以前的渠堰,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上书请求(批准)修建。(4分) 4. 博涉经史,有经世济民之才;直言敢谏,有远见卓识;任职地方,造福百姓;屡被重用,历练丰富;孝敬继母,始终如一。 5.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采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 【解析】 1. 试题分析:患:病。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原文理解其继母生病,延儁请求待继母回京治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都是介词,因为;B项,并列/表修饰;C项,代词,他/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成为/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美实”:译为值得赞美的事实、值得称赞的事例、好的事例,1分;“后王之水镜”:译为后世帝王的借鉴、楷模,1分。(2)“饥馁”:译出饥饿、饿其中一个意思,1分。“营造”:译出连造、修造、修建其中一个意思,1分。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做好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文段,了解无事件并进行概括。博涉经史,有经世济民之才;直言敢谏,有远见卓识;任职地方,造福百姓;屡被重用,历练丰富;孝敬继母,始终如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裴延俊,字平子,河东闻喜人,是魏国冀州刺史裴徽的八世孙。曾祖父裴天明,曾任谘议参军、并州别驾。祖父裴双虎,是河东太守。死后追赠平远将军、雍州刺史,谧号为顺。父亲裴崧,任官为州主簿,行平阳郡事。因平定蜀地盗贼丁虫有战功,死后追赠为束雍州刺史。 当时,世宗皇帝专心于佛教经典,而对儒学经籍很少接触。针对这种状况,延俊上疏谏道:“臣听说毫壶的才智道德,是历代君主的指南;垦爱的哲学道理,是圣贤要典的结晶。东汉光武帝虽天资神奇睿智,也在繁忙的军务中勤奋读书;魏遣童直墨尽管英明多识,也常在戎马倥偬之际鉴赏典籍。我大魏先帝,天赋奇能,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经营迁都,筹划征战,曰理万机之余,仍然手不释卷,孜孜以求。确实是因为经史之义无比深奥,其作用和补益非常广泛,所以先圣们虽然军国大事那么忙碌和辛苦,也从不停止读圣贤经典。这些事例是先王们的光辉实践,也是留给后世帝王的宝贵经验和永恒的楷模。好的帝王足以遵循,恶的君主应该借鉴。陛下悟性高深,见识独到,在宫廷中设法座,在朝会时谈佛教,凡是有幸见到或听到的臣民,无不尘俗尽扫,茅塞顿开。然而《五经》毕竟是治世的标准,六艺才是规范社会的根本。因为任何事物是逐渐发展的,不可一蹴而就,竞追时尚不一定是件好事。学习与办事都必须先粗后精,先近后远。诚恳地希望陛下儒经佛教兼顾,孔子和释迦牟尼并行互存,如此才达到内外都周全,信教者与世俗之人都能心情顺畅的局面。” 皇上下诏建立明堂,群臣广泛讨论,延俊熟知礼仪,独着一堂之论。太傅、清河王元惮当时负责讨论明堂之事,读了延俊的文章后,笑道:“先生是想与仆射遥相呼应吧。” 范阳郡有一条旧水渠,叫督亢渠,长五十里;渔阳燕郡戾陵有一些旧塘堰,方圆约三十里。这些渠道塘堰都长年失修,废毁多时,一直没有修复利用。而当时水旱灾害频繁,百姓饥饿不堪。延俊认为修复旧渠堰,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上书请求批准动工。工程开始后,他亲自勘测水利地形,对各种施工都检查督促,不久,工程竣工,可灌溉田地百万余亩,效益提高了十倍,老百姓至今生产还依赖它们。他又责成主簿官郦埋兴修学校,致使当地礼教大行,人民纷纷以歌谣赞美这些事迹。任州官五年,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 延值的继母随他住在蕴业,当时病得很严重,廷值写信向朝廷申请送继母回京治病。回京不久,被任命为太常卿。当时汾州有山胡凭藉险峻地势据山为寇,正平、平阳两郡遭到逭股盗贼的严重骚扰,于是朝廷任命延俊为尚书兼西北道行台,统率各路军队讨伐山胡。不久因患疾病而被批准回京。这时三鹅群蛮也纷纷为盗寇,皇帝准备亲率大军征讨,延俊便在病中上书谏静。不久被任命为七兵尚书、安南将军,转为殿中尚书,加中军将军,再调任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御史中尉。又以原职兼侍中、吏部尚书。延俊在政府任职期间,衹是循规蹈矩、例行公事而已,对国家大事并无多少决策和匡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很大,但东西文化的差异同样显著。即便是在南北两个区域内部,也存在不同的东西文化。例如在黄河流域,由西向东,依次就有关陇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文化的地域差异,是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又影响了文学的多样性。

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地理环境会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对文学家的创作造成影响,这些影响的表现形态或者载体,便是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另一方面,这种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久而久之会融进当地的地域文化,成为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又反过来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愈多,文学作品的质量愈高,对一个地方的文化贡献就愈大,这个地方的文化土壤就愈厚实,它对新一代文学家的成长就愈有利。

一个文学家迁徙流动到一个新的地方,他的感受、体验、思维方式、审美倾向等等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其作品的主题、题材、体裁、语言等等也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的本籍文化色彩会有所减弱,会融进客籍文化的某些成分。另一方面,一个文学家迁徙流动到新的地方,除了有选择地吸收、消化当地的人文养料,他在当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也会对当地人文环境的总体构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即反哺于当地文化。

还应该注意的是,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虽然大量存在,但不会是,也不应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单纯。大量情形下,这种影响并不是显在的,而是隐性的。浙东农村的目连戏这种文艺形态对鲁迅的创作不能说没有影响,有时还相当明显,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浙东那个“报仇雪耻之乡”的精神文化因素潜在地影响着他,影响着他那辛辣、冷峻的精神气质与文学风格。然而,并不一定每一个浙东作家都会深受这种民间文艺形态和地域文化的影响,都会有这样的气质与风格,如果是那样,则一个地域培养出来的必然是一些气质相仿、风格雷同的文学家,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扫兴的事情!实际上,一个文学家会接受哪种类型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种程度上接受该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与他的个人气质、生活经验等是有密切关系的。
1.下面有关文学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理环堍会影响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使文学家的创作表现为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

B.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久而久之就会融进当地的地域文化,成为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C文学家的迁徙流动会使作品本籍文化色彩有所减弱,从而使作品的主题、题材、体裁、语言等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D.文学家迁徙流动到新的地方,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也会对当地人文环境的总体构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东西文化的差异人手,目的是论述文化的地域差异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

B.第二段论述文学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指出地理环境会影响文学创作,产生地域的文学或文学的地域性,文学也会影响人文地理环境。

C第三段从作家流徙的动态角度论述文学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表明文学家的迁徙可能会使作品发生变化,其文学创作也会反哺于当地文化。

D.第四段进一步论述地理环境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强调由于文学家个人气质、生活经验等不同,其接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具体情况也会有差异。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地域的文学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反过来会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影响,进一步强化文学的地域性。

B.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愈多,文学作品的质量就愈高,对一个地方的文化贡献也愈大,这个地方的文化土壤就愈厚实。

C.鲁迅辛辣、冷峻的精神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受到民间文艺形态与浙东独特的精神文化因素的显在影响。

D.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否则一个地域培养出来的必然是一些气质相仿、风格雷同的文学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当前问题,我们应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构建大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体系,努力营造更优人居环境。  

B.专家指出,母亲能否扮演好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能否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发挥正面而有效的作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C.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首个纯搞笑节目主要是以观众拍摄的视频为内容,采用全媒体互动形式,注重挖掘观众身边事,很接地气。  

D基础自然科学研究是探究自然界的各种基本规律、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智力活动,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有关中华美食的纪录片,片中精当的食物、婉转的配乐、人文的剧情、诗意的解说都让观众陶醉。  

B.随着世界各国海洋经济投入的不断增加,海洋产业门类的不断扩大,海洋科技的迅速进步,海洋经济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  

C.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建筑群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以致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等经济价值。  

D.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色调明艳,图案生动,特殊的浮雕镶嵌式立体效果使它显示别具匠心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帐篷      昏馈      久负盛名     立竿见影  

B.伉俪      羸弱      不谙世事     永保青春  

C.诨名      嫁接      要言不烦     元气大伤  

D罹难      涨幅      盘根错结     班师回朝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zhài        博闻强 shí  

B服(shè       jīng     界点 lín         风云 zhà  

C.笨 zhuō    xuán       阳湖          若寒蝉 jìn  

D chuò             稀泥 huò        独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