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雁过也、正伤心,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5)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3)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4) 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 (5)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萧”、“渺”、“粟”、“悱”、“隅”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     思想,被后人称为“     ”。(2分)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的三乐,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君贶①题潞公东庄

(宋)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②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贶,读kuàng②萧相即萧何。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此时司马光退居洛阳。

1.请简要分析首联和颔联的写景手法。(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新轩乐府引

【金】元好问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

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近岁新轩张胜予亦东坡发之者欤。

时南狩已久,日薄西山,民风国势有可为太息而流涕者,故又多愤而吐之之辞。予与新轩臭味既同,而相得甚欢。或别之久而去之远,取其歌词读之,未尝不洒然而笑,慨焉以叹,沉思而远望,郁摇而行歌,以为玉川子尝孟谏议贡馀新茶,至四碗发轻汗时,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真有此理。退之《听颖师弹琴》云:“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忽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吾恐颖师不足以当之。

予既以此论新轩,因说向屋梁子。屋梁子不悦曰:“《麟角》《兰畹》《尊前》《花间》等集,传播里巷,子妇母女交口教授,媱①言媟②语,深入骨髓,牢不可去,久而与之俱化。浮屠家谓笔墨劝淫,当下犁舌之狱。自知是巧,不知是业。陈后山追悔少作,至以《语业》命题,吾子不知耶?《离骚》之《悲回风》《惜往日》,评者且以“露才扬己、怨怼沉江”少之,若《孤愤》《四愁》《七哀》《九悼》绝命之辞,《穷愁志》,《自怜赋》,使乐天知命者见之,又当置之何地耶?治乱,时也;遇不遇,命也。衡门之下,自有成乐,而长歌之哀甚于痛哭,安知愤而吐之者,非呼天称屈耶?世方以此病吾子,子又以及新轩,其何以自解?”

予谓屋梁子言:“子颇记谢东山对右军哀乐语乎年在桑榆正赖丝竹陶写但恐儿辈觉损此欢乐趣耳东山似不应道此语果使儿辈觉老子乐趣遂少减耶?”

【注】①媱(yáo):艳美;②媟xiè:淫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家谓笔墨        劝:规劝

B子妇母女交口教授       交口:齐心

C评者且以“露才扬己、怨怼沉江”     少:轻视

D世方以此吾子         病:批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求与前人角胜负          今君亡赵走燕

B歌词取称              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未尝不洒然           朝济夕设版焉

D小夫贱妇              若属皆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好问认为,词的根本性能在于“吟咏情性”,所以论词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情性”的有无与真假。

B新轩写乐府多多为抒发自己愤慨的言辞,但得到作者的认同,认为读他的词好像饮茶一样,令人心旷神怡,能将平生不平之事尽数宣泄出来,这与韩愈听人弹琴感受相似。

C作者对性情的理解是十分宽泛的,忧幽无聊之感,滑稽戏谑之意,愤世不平之气,宫怨闺思之情。诸如此类,在他看来皆为“性情”之所在。

D屋梁子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形成问答体,将分歧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引发读者的共鸣,还能激发读者对新乐府创作的理性思考。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子颇记谢东山对右军哀乐语乎年在桑榆正赖丝竹陶写但恐儿辈觉损此欢乐趣耳东山似不应道此语果使儿辈觉老子乐趣遂少减耶
5.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3分)

(2)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雨夹雪

刘正权

雨夹雪,半个月!

爹放下收音机对我说:“你把砍刀给我寻出来,我明天上山打两担柴,天气预报说了,后天有雨夹雪。”

我们这地方气候很特别,一热热个死,一冷冷个死,好多年不下雪了,陡然来十天半个月的雨夹雪,会把人冻苕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烤火,乡里人不习惯捂被窝。

烤火就得上山砍栗树棒子,现在都用液化气做饭炒菜,谁家还备有柴禾。好在村后就是山,山上杂树多,封山育林这么多年,人们的砍刀都生锈了。

爹吩咐完我,跟着冲厨房打了声招呼,我出去转转,晚饭不要等我!

“转转?你当你还是村长啊!”爹愣了一下,爹才想起自己旧年里已下了台,不该操这份心了。

爹嚅动嘴巴:“我也就顺便跟大伙说说,这雨夹雪的天气没火烤很难熬的!”

“是你的村长后遗症难熬吧!”娘不依不饶地损了一句,也是的,娘有太多的牢骚,自打爹当村长起,家里地里就没伸过一根手指头,还落背后叫村民骂。

可爹还是出了门,娘在厨房里使劲捣了一锅铲骂道,贱!天生的贱命!回头又冲我说:“不等他了,吃饭!”

吃这么早的晚饭?我知道娘是故意难堪爹,爹不当村长了,谁还管他晚饭,眼下的人,势利得很!

爹是裹着寒气进的门,倒春寒的前兆呢,爹使劲跺了跺脚,他的老寒腿这会肯定疼得不行。

我问爹:“吃晚饭没啊?”

爹说,“家家忙着寻砍刀呢,没空吃!”

娘把留在锅里的饭菜狠狠墩在爹面前,爹苦笑了一下,没作声,埋头呼呼吃起来,吃相很狼狈,没一点村长风度。

像是为自己补过似的,爹二天大清早就背好绳索拎上砍刀就出了门。

我吃完早饭后好久,才见村民三三两两结伴上了山。也是的,两担柴,好弄,栗树棒子熬火,十天半月很好打发的。

我坐在门口看书,还有个学期就高考,我压力很大,爹娘只准我看书,别的什么也不许我插。不到中午,有人挑了柴禾三三两两回来了,娘在门口搓了搓围裙,不说话,脸上比天上还阴。

我躲进屋里看书,不看天,看天我担心爹的老寒腿,也不看娘,看娘我害怕娘的刀子嘴。

爹到底回来了,都下午二点半了。爹挑着一担柴禾,却是一些荆条枝子,这哪是烤火的柴啊,生火还差不多。

我问爹饿不饿,爹偷眼瞅着娘的脸说不饿不饿,农村的饭两点半,正是时候呢!爹卸柴禾时明显趔趄了一下,是饿得没劲呢,还是老寒腿打颤呢,不得而知。

娘说,山上栗树都死绝了吧!

爹说,没呢,多了去!

娘一叉腰,那你咋半天工夫没弄回一根?

爹低下头,声音一点也不像当过村长的人。我疏道呢,山路几年没人走,让荆条枝儿封住了,不疏一下,进不去啊!

难怪爹挑回一担荆条枝儿,他忙着疏道,人家砍栗树棒子,等疏通了,近处的也让人砍完了,爹只能担回一担荆条枝了。

娘把荆条枝往外一扔,拍着大腿埋汰了爹一通,比头天晚上的磨刀声还响亮。

雨夹雪说来就要来了!我早早捂进了被窝,读书养成的习惯。天亮时我起床跑步,也是读书养成的习惯,却被门外吓了一跳,一大堆栗树棒子堵在门口。

喊娘,再喊爹,爹眼里泪花直闪,我说没错吧,村里还把我当好亲待呢。

娘一撇嘴:“瞧把你能的!”眼圈儿却红了许多。我挺不解地说,“不就一堆栗树棒子吗,把你们美气的!”

爹说:“你娃懂啥,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娘舅无好亲!”

这回娘没对嘴,娘抬头看天,天上果然下起了雨夹雪。
1.“爹”头一天晚饭没赶上吃,转天午饭又延误了很长时间,文章先用“苦笑”,后用“偷眼瞅着”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爹怎样的心理?(3分)
2.“吃这么早的晚饭?我知道娘是故意难堪爹,爹不当村长了,谁还管他晚饭,眼下的人,势利得很!”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娘在门口搓了搓围裙,不说话,脸上比天上还阴。(3分)

(2)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娘舅无好亲。(2分)
4.请概括文中“爹”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5.“雨夹雪”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之所以在其形制质料上注重葛麻丝帛和推崇黄色,在其社会功用上讲求森严井然的等级秩序,除了华夏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决定,还有其更为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味。

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是与祭天结合,敬天祭祖、崇拜神灵,成为一种礼制。《礼记·玉藻》正义引用郑玄之言:“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晚服之事也。”这说明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的有关服饰记录。“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这记录了当时天子大祭时所穿服饰的形制,即头戴饰十二旒的冠冕,每旒要以五彩丝线穿玉,前后下垂齐肩,身穿天子专用的龙袍,然后才可以祭祀天帝宗庙。

周代的礼仪,多出记录了敬天崇神的服饰规则: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向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供郊庙之服,无有敢惰”这就规定在这个月令里,尽量减少妇女劳务,严格禁止妇女过分地妆扮修饰,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因为所有这些都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问题。所以不得有误,从这里可以看出,周代的服饰首先是关系到崇敬天地的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天神通过特定的服饰和一定的仪式与人相连。可见当时的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构成了一条沟通“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也就是周礼中问什么对人们衣着服饰有着详细而又繁琐的规定的原因了。

这里,“别禽兽”的“衣”与人逐渐统一,且作为社会化的个人符号,化为各种各样不同的“衣”,这样,服饰便进一步由“天”“人”合一的中介,一变而为人的符号化指意,并向上天传达人的崇拜与祈福,从而达到高度的“天人合一”。,此后的统治者,出于统治国家的需要,改造或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所以从汉代起,封建帝王制定了新的服饰制度,将森严的等级制度与虔诚的祭天仪式合为一体,相提并论,从而使服饰制度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后代统治者虽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在大一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的统摄下,中国的舆服制度虽历代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追求森严的等级和尊卑的秩序为其主要目标,而这种追求又是以根本上寻求天上的秩序在人间的具象化为其深层意蕴的。

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文章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古代服饰文化注重特定材质和颜色,讲求等级秩序的原因理解的一项是()

A.既得利益者为了保证自己对财富的长久占有,必须要将自己同贫穷阶层加以区别,于是在服饰上便对色彩、样式进行规定,以便使服饰形成一定的形制。

B.古时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茂盛,山间河谷枝条随处可见,葛藤纵横交错且其纤维细长柔韧,适宜纺织编织,制成的麻衣“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

C.中国服饰质料上以葛藤丝帛为主的特征,不仅在外观上使人类和大自然亲密与共、和谐相处,而且在内蕴上也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精神追求。

D.礼仪离不开华服,包括服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礼制典章,就构成了一条沟通“人”与“人”的情感纽带,这其中蕴含着大一统的文化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2.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关系到祭天祭祖的礼服问题,古代妇女在季春之月都被严禁过分地妆扮,以便专事蚕桑丝服之事。

B.周代以后的统治者,处于治理国家的需要,改造并沿用周代之礼,将礼仪、宫舆、服饰的等级制度与修齐治平文化道统结合起来。

C.《礼记·玉藻》引用郑玄的话,说明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源于皇帝祭天活动的有关服饰记录。

D.服饰与人逐步融合,并进一步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媒介,又一变而为象征人的身份、地位等的社会化符号。
3.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