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梅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4分)

(2)请分析诗人将梅称为“世外人”的原因。(4分)

 

(1)梅独自屹立在暮色苍茫的天地中,开辟出一片春天。(2分)运用拟人与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梅的生气勃勃,铁骨铮铮,梅不是附属于春天,而是春的主人。(2分) (2)梅花傲霜开放、生机勃勃、空色相、不斗精神。(2分)诗人称梅为“世外人”,表明自己无意名利,与梅意气相投(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鉴赏题一般先通畅的翻译原诗句,然后分析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何种思想内容即可。本诗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即通过梅独自屹立在暮色苍茫的天地中写出了它的铁骨铮铮,而“独立”是拟人,“能开天地春”则是夸张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诗中最后“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即通过我与“野客”的闲相对,像喜逢的老朋友一样,表明我同这梅一样都是世外人,也就说明了自己无意名利,才能与梅意气相投。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民隐。人皆悦服。久,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郡邑,核吏治,民隐      咨:询问

B.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      绌:不足,不够

C.或原吉背初议                尤:错误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        寝:平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移驻蕲州               ,烟炎张天

B.九载满,蹇义皆宴便殿       嬴而不助五国也

C.言者劾大臣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

D.退则恂恂无预者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夏原吉勤于国事的一组是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②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    ④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    ⑥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5分)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两会”期间,收入分配、食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改革、住房等民生热点问题成为媒体、报刊和网络热切关注的焦点。

B.电影《鸟人》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剧本4项奥斯卡金像奖,成为第87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

C.医学专家经过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直接造成的。

D.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诗经·小雅》的自觉,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袁阔成先生博采众长,吸收话剧、戏曲、相声……等艺术形式之长,用民族语言诠释了评书的艺术真谛。

C.鲁迅先生所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道出了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

D.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共产党人读书作文,更要把目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羊年春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激活古老优秀传统,让人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C.季羡林在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精通德文、梵文、吐火罗文等多种语言,令人侧目而视

D.从父亲带孩子玩的《爸爸去哪儿》到旅行真人秀的《花样爷爷》,综艺旅游节目风生水起,从“娃娃时代”跨入了“爷爷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