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①“慎独”最初是儒家的重要概念,意思是,君子在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①“慎独”最初是儒家的重要概念,意思是,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因此,“慎独”得到共产党人的大力提倡。刘少奇对“慎独”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②“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慎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修炼成的,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必须从私人生活做起,必须从“慎私”做起。“慎私”要求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之余要小心谨慎,八小时之外也要坚守廉政防线。公务活动有公众的关注,自然会有约束和顾忌,在私人生活上这些约束和顾忌就少了,更应谨慎小心。能不能做到“慎私”,最直接的体现是如何处理私人关系。私人关系很多,最典型的有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有以地缘为纽带的关系,比如同乡、邻里等;有以感情为纽带的关系,比如朋友、仇人等。

③很多先贤都是“慎私”的高手。武则天时期,娄师德问弟弟:“我做到宰相,你又做很高的地方官,人家会嫉妒,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说:“今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还嘴,擦去就是了。”娄师德说:“这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唾你,是对你发怒了。如果擦了,说明你不满,人家会更加发怒。应该.让唾沫不擦自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娄师德教育弟弟要戒骄戒躁,夹着尾巴做人。东汉时,有人曾受到过扬震的举荐,送给他十金,说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杨震说: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还有个故事流传很广,清康熙时.时任礼部尚书张英的家属为宅基地打官司,写信让张英给地方官打招呼。张英写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  始皇。”对方听说,也让了三尺,于是就有了六尺巷。唾面自干、暮夜却金、六尺巷,让我们领略了古人“慎私”的功夫。

④我们党有很多“慎私”的楷模。周恩来生前为家人亲属定了“十不准”,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等。“十不准”是周总理对亲属的具体要求,更是他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

⑤“慎私”“慎独”最能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慎私”是“慎独”的阶梯,“慎独”是“慎私”的最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在“慎私”和“慎独”上狠下功夫,以前人为榜样,在锤炼个人品格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41013
1.下列关于“慎独”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慎独”要求君子做到谨言慎行,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这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

B.刘少奇对“慎独”的解释是:一个人在他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够不做任何坏事。

C.“慎独”必须从“慎私”做起,要求领导干部在八外时之外也要坚守廉政防线。

D.“慎独”就是在没有人关注的时候,在私人生活上,或在处理私人关系上要懂得约束和顾忌,谨慎小心。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从古今的角度谈对“慎独”的理解,“慎独”得到共产党人的大力提倡。第①段引出下文。

B.第②段谈“慎独”和“慎私”的关系。能不能做到“慎私”,最直接的体现是如何处理私人关系。“慎独”必须从“慎私”做起。第①②段提出中心论点。

C.第③段从历史的角度举例论证很多先贤都是“慎私”的高手,第④段举例论证我们党有很多“慎私”的楷模。第③④段与第②段构成递进关系。

D.第(勤茭论述“慎私”“慎独”最能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希望人们要“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第⑤段总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慎私”,就是要谨慎处理私人关系。私人关系包含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感情关系等。

B.娄师德弟弟在兄长的教育下戒骄戒躁,夹着尾巴做人。让我们领略了古人“慎私”的功夫。

C.广大党员干部只要在“慎私”和“慎独”上下足功夫,锤炼个人品格,就可以成为人民群众的楷模。

D.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慎私”“慎独”最能体现人的素魇和修养,要“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

 

1.B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A.偷换概念。C.说法片面化或偷换概念。D.答非所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第③④段与第②段不是递进关系。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无中生有。C.说法绝对化。D.张冠李戴。“‘慎私’‘慎独’最能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这不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内容,而是本文作者的观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会发现许多不完满:比如生长在平常人家,买件衣服都要省几个月零花钱;学习很努力了,却并没获得满意的成绩;很用心跟同学交往,却总觉得没有真心朋友……

曾经、现在、未来,方方面面总有无尽的不完满,你怎样面对?

请以“生活中的不完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苏轼《赤壁赋》)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5分)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23.“天下可运于掌“的意思是                         (1分)

24.孟子在表述自己观点时,表现出了高超的表述技巧,请分析这段材料运用了何种说理方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两题。(7分)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宋)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注:瘦雪:白色的梅花。    青子:青梅。
1.这两首词都借                  来写闺怨。(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是如何表达“闺怨”的。(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伊尹论

苏轼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天下之大节者,天下者也               :狭小

B.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                   役役:劳苦不息

C.取其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心情急切 

D.后之君子,常而习故                      蹈:遵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以天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              草拂而色变

B则天下群起诮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

C伊尹耕有莘之野                        会稽山阴之兰亭

D莫敢不正犯之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B.紧承首段提出的观点,文章第二段通过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妇的比较,说明不取者愈大,所办者愈远。

C.文章第三、四段引入孟子和孔子的相关材料,是为了证明“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因而行文更严谨。

D.作者认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贤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进退,不以自己的荣辱而喜忧,穷达利害都不能动摇其对精神本质,也即道义的追求。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七处)。(3分)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3分)

2 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