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耕堂荷韵布衣人 周伟 ①我常爱抚摸那本素朴的《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耕堂荷韵布衣人

周伟

①我常爱抚摸那本素朴的《曲终集》,久久地出神。这是《耕堂劫后十种》里的一种,也是孙犁的最后一本书。

②是啊!曲终人未散,坐深云自淡,行尽月犹清。

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孙犁若如某些人,其实也是可以大红的。当年,孙犁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荷花淀》,毛泽东看过后写道“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大为肯定。孙犁却从未向人言说,只是独守芸斋,寂寞耕堂,以笔为犁,用作品说话。

④我读孙犁,深深地感受到他作品中的“唯真、唯善、唯美”。他总是那般真诚,他的作品都是从生活出发,对“美的极致”的发掘和诗意的表达。《荷花淀》是这样,《铁木前传》、《风云初记》也是这样。孙犁对待作品是认真的,也是有感情的。

⑤孙犁对于文坛,一向总是清醒的。他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作的序中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匿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⑥孙犁至性至情。“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游子难归,孙犁晚年思乡心切。他曾托朋友去他老家走一趟,拍下他家几间老屋的照片。关于老屋,村支书曾来信催问处理意见。孙犁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后来,孙犁在《老家》文中解嘲地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⑦再后来,村里来了几个人找到他,说村里建小学,县里不给拨款,资金困难。孙犁二话没说,建小学,每个人都有责任。他拿出一本刚刚出版的散文集,说写了一年多,人家才给八百元。村里来的几个人都不言语,一个个盯着自己的脚尖看。孙犁考虑良久,就说:“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我给你们两千元;一个是你们回去把旧房拆了卖了,我再给一千元。”后来,村里采用了第二个方案。从此,故园消失了,老屋存于孙犁的记忆之中、念想之中。

⑧在文艺界,孙犁尊重妻子、疼爱妻子是出了名的。他和妻子是旧时代典型的媒妁之婚,却一直不离不弃。孙犁还经常给妻子剪头发,教妻子认几个简单的字,给她讲几句古诗。孙犁在《亡人逸事》的结尾处写道:“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有人说,孙犁与妻子的感情是一颗无花果。没有艳丽的花,却有甜甜的果。

⑨在儿女们的心目中,孙犁更是一介布衣。孙晓玲写父亲的书就叫《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她在写父亲的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照片上父亲身穿长袖白衬衫,灰色布裤,黑布鞋。他拢着我细瘦的小胳膊,我娇憨地依偎在他的身旁。”

⑩有一年冬天,孙犁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苏联参观访问,带回很多照片,他妻子找了半天也没找着他,后来对亲戚说:“人家照相都靠前站,他却总往后面躲,找不着他。”

孙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人生云水过,平常自然心。

布衣孙犁,荷般高洁;清曲绝响,淡云长流……

(《人民日报》2011年12月14日,有删改)

注:①耕堂:孙犁的书斋。
1.试分析本文题目耕堂荷韵布衣人的好处。(4分)
2.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试简要分析。(5分)
3.段说“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句话矛盾吗?试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6分)

 

1.①这个题目简练概括了孙犁的特点。“耕堂”指出了孙犁的作家身份和创作上不断追求真善美的特点,“布衣”则概括了孙犁至性至情的特点。“荷韵”则总括了孙犁高洁的品格。(3分) ②题目本身用语古朴典雅,很有文化气息,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①文中介绍孙犁事迹的文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2分)如“孙犁还经常给妻子剪头发,教妻子认几个简单的字,给她讲几句古诗”“人家照相都靠前站,他却总往后面躲,找不着他”等;(1分) ②文章开头结尾句式整齐,文言意味浓,显得古朴典雅,(1分)例如“独守芸斋,寂寞耕堂,以笔为犁,用作品说话”、“ 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 、“曲终人未散,坐深云自淡,行尽月犹清”、“ 布衣孙犁,荷般高洁;清曲绝响,淡云长流”等。(1分) 3.不矛盾。(1分) ①孙犁为人低调,淡泊名利,由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只字不提、照相往后躲、认为“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等处可知,所以说他“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3分) ②孙犁执着于文学事业,在创作上追求“唯真、唯善、唯美”,由孙犁作品中的“唯真、唯善、唯美”、“ 对待作品是认真的,也是有感情的”等可知;(1分)孙犁至性至情,由他爱家乡、爱家人可知(1分),所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本文标题“耕堂荷韵布衣人”在文本中的好处,在内容上,应结合着孙犁的形象特点分析作答;在形式上,应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一般要从语言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古朴典雅、句式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本题应结合着文本中的具体语境分析其语言特点。可联系“孙犁还经常给妻子剪头发,教妻子认几个简单的字,给她讲几句古诗”“人家照相都靠前站,他却总往后面躲,找不着他”“独守芸斋,寂寞耕堂,以笔为犁,用作品说话”、“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曲终人未散,坐深云自淡,行尽月犹清”、“布衣孙犁,荷般高洁;清曲绝响,淡云长流”等语句从语言通俗易懂、句式整齐、古朴典雅等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联系3.4.5段具体内容来分析“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的原因;联系第6.7.8.9.10段具体内容,从孙犁的人物形象、精神追求等角度分析孙犁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原因。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鞋声

①扶着冰凉的铝质栏杆,连登三十四级,他慢慢踱到桥端。一切都是疑惑,包括自己在内,但只要低头望望桥底的流水,便知道那唯一的答案是什么。可是他却以另一种方式来宣示他的心事:他说他只是来听取过桥的鞋声。

②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几乎是一夜之间便在市中心架起许多桥,像是从河面升起来的一些岛屿。全部铝质的架构,坚实而稳固,在清晨的阳光中闪着耀眼的光辉。卧于两条长街之间,它以冷眼看着这个世界的春去和秋来,熙攘和变化。水在流去,时间在消逝,晨曦上升为太阳,太阳下坠为灯火,灯火点亮千万条街,每条街都曾发生过一些美丽以及不美丽的事件。明天仍然如此,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桥底下一群泡沫吞食了另一群泡沫。

③他宁愿相信桥下流着的是河水,而不是喧呶的车辆和匆匆的脚步。唯有时时感到自己在激流中承受着一种没顶的压力,他才能肯定生存的真实。他紧紧抓住桥边的栏杆,两只手背的青筋颤动着,他的力量传透了整座桥身。但事实上他并非如此坚强,感觉究竟不是生命的全部,甚至他经常企图逃避一些明知无法逃避的事。只有一件事他最清楚,也最有把握:他决不做使别人不快乐而又于自己无益的事。

④他说他来是为了听取过桥的鞋声,这句话你等下就会懂得。他是一个极为敏感的中年人,敏感的人多少有些腼腆。每次来到桥上除了俯视桥下汹涌而去的车辆人群外,他从不探视那些擦背而过的行人。他无需抬头即可从鞋声中分辨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个性,甚至身份来。清脆而节奏匀称的定然是一个雅致而有教养的少女,沉重而拖沓的定然是一位满怀心事的中年男子,急起急落有如鼓点的想必是一位鬓发过长、裤脚过短、匆匆赶赴约会的年轻人。他的推测经常是灵验的。这还不算,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能从鞋声中听出某人内心的悲哀或欣喜,听出另一个人正是昨天这个时候从桥上经过的人。据他说,只有一次他是全然失败了。那简直不像是鞋声,而是从墙外经过时一片偶然飘落在头发上的叶子,或者台上一位舞者在毫不经心之下弄出的一个旋舞,感到它的力量而抓不住它的存在,悠悠忽忽,他感到非常之熟悉而又说不出它的形质和来历。他隐隐体悟到这双脚步底下的空茫,像是浮尘,或从旷野飘来的一声呼唤。

⑤他完全为这种感觉所震慑,他忍不住抬起头来,竟发现整个桥上除了自己外,再无其他的路人。这一发现对他的打击很大,他瘫软地靠在栏杆上。这时正值午夜,午夜的河水不再流动,他忽然想起了一个老和尚的两句诗来:“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时不但桥在流,他觉得自己也在漂浮起来,而且向四方流去。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从未想到如何了解别人,更不要说自己了。有时在月亮下看到身边瘦长的影子,他竟坚决否认是他自己的,他说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影子的人。他怕一切的音响,所以把身上的钥匙分别摆在各个口袋中。他说惟有在绝对的孤寂中才会感到存在。喏,就在这里,伸手即可抓到自己。可是这次在无意中第一次听到自己的鞋声是如此幽微而空旷,他竟掩面哭泣起来。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中国卷)》,有删改)
1.文章的题目是“鞋声”,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桥”?(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3.本文写“他”听“鞋声”的经过和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 (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

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当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选自《爱因斯坦文集》,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关于“猪栏的理想”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

B.用个人的理想去决定自己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C.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D.不断地用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

E.努力追求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因斯坦认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因为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

B.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而现实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到外界和内心的双重约束。

C.在叔本华的启示下,爱因斯坦以自我安慰的方式推卸某些重大的责任,并认为这是幽默的人生观。

D.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这是千古不易的规律。
3.爱因斯坦如何理解自己受到的崇拜?(4分)
4.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顾准是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后来,他两次被打成“右派”。由于来自社会的强大压力以及对顾准的不理解,与顾准患难与共30多年妻子汪璧被迫提出与顾准离婚,五个子女宣布与顾准断绝关系,并断绝一切来往。在逆境中,顾准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不知命,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          。”(《论语》)

(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4)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3分)

(2)联系全词,请从情和景二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这一句。(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僧圆泽传

苏轼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居第。禄山陷东都,□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吾已绝世事,岂可复道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泽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源遂不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约。至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回烟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之。

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竟死寺中,年八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舟南浦                次:停靠,停留

B.源遂不             成为事实

C回烟棹上瞿塘         却:但是

D拜谏议大夫,不        就:就任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禄山陷东都,□居守死之

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 

自洛适吴,赴□约

A                  B.   

C                  D.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B.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C.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D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居光禄卿,驻守洛阳惠林寺,安禄山攻陷洛阳,李守卫惠林寺,兵败而死,他的儿子李源耿耿于怀,发誓不做官。

B.李源践行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的誓言,很符合佛家修行的理念,是他和圆泽和尚十分投缘的信仰基础。

C.圆泽向李源介绍说自己注定是要做这个姓王的妇女的儿子,如果自己不来,这个妇女怀孕三年也不能哺乳。

D圆泽迁就李源时感叹“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他已经知道自己此行必然死在路上。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绝世事,岂可复京师哉!(3分)

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4分)

(2)圆泽和李源可以说是莫逆之交,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举出3处。(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