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我们接触过许多词牌名,如“念奴娇”、“永遇乐”、“虞美人”、“醉花阴”等,请推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2分)

(2)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韵味。(3分)

(3)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愁?并简要分析“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是怎样写“愁”的。(3分)

 

(1)虞美人 (2)“丝丝”这一叠词,看似平常,其实颇见巧妙,从音调上讲,这个叠词协畅自然,念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1分)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绘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暗衬倚栏人愁绪的万缕千丝。(2分) (3)本词主要写了羁旅思乡之愁。(1分)“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用“楼儿忒小”,衬托愁思之多;“不藏”有藏不住、飘出之意,也暗含“愁”之多。(1分)并且以空间的大小来喻愁之多少,妙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形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巧妙表现了愁情的深重。(1分) 【解析】 (1)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题干已经给出了备选项:“念奴娇”、“永遇乐”、“虞美人”、“醉花阴”。词的标题中包括词牌和题目,词牌决定了词的格式和字数。学生可以回顾学过的词,依据它们的格式进行选择。本题可以参考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技巧。炼字的对象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叠词。炼字的步骤:先解释该词的意思,然后将意思代入句中描述,最后点明手法和效果。“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中有两问,一是“主要写了什么愁”,这是考查愁的内容和原因;二是“分析‘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是怎样写‘愁’”,这是考查表达情感的方式。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卫鞅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  )具,未布,恐民(  )不信己,(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数日不              厌:满足

B.民之,莫敢徙           怪:责怪

C.军既相                 距:通“拒”,相距对峙

D.将太子                 法:处罚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令(  )具,未布,恐民(  )不信己,(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A.既                                B       

C.既    之    乃                       D之    其     以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B.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C.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D.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旋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4分)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3分)

(3)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3分)

 

查看答案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    ;中年读书,如   ;老年读书,如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客观地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有联系,          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融会贯通,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性善良和审美情韵。这样的读书,乐趣更大,境界更高。

1. 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台上玩月   隙中窥月    庭中望月

B.庭中望月   台上玩月   隙中窥月

C.隙中窥月   台上玩月    庭中望月

D.隙中窥月   庭中望月   台上玩月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

A.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B.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C.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D.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查看答案

“微文化”起源于微博客的风(   )流行,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的广泛普及。“微文化”正以其“    ”的内涵和“    ”的外延,通过一些看似“    ”的行为从细微之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比如微博用户用140个字就能(   )录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点滴,也能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这是“大而全”的传统表达和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小行动也能(   )聚成大磁场,“    ”的“微文化”就是一种积聚的力量,潜移(   )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靡mí              B.靡mǐ       

C.靡mǐ 记  汇 默           D.靡mí   纪  荟   墨

2.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微言大义  微不足道  无微不至  微而深厚

B.无微不至  微言大义  微而深厚  微不足道

C.微言大义  无微不至  微不足道  微而深厚

D.微而深厚  无微不至  微言大义  微不足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孔子的弟子看到小孩落水,跳下去把孩子救起,孩子的父亲送头牛表示感谢,弟子高兴地接受了。人们议论纷纷,认为他贪心;孔子却赞扬了他。

鲁国政府规定,凡是在鲁国之外看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找政府报销。孔子的弟子赎人后没有报销,人们交口称赞,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保护文化遗产日”。请为此拟写一段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明确,富有感召力,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25个字。(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