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记 钟惺①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之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①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②青羊宫:亦名青羊观,相传老子曾牵青羊到此,故得名。③舁夫(yú):抬轿子的人。④严公:严武(726—765),字季鹰,官至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封郑国公。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八哀》诗曾悼念之。⑤磬折:弯腰如磬,表示恭敬。磬,一种形状如矩的乐器。
1.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                        委:下游

B.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洞达:透彻通达

C.东屯险奥,各不相                  袭:重复,重叠

D.迫暮                            趣:通“促”,急,赶快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作者写景细致如画的一组是(  

①纤秀长曲;窈然深碧

②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④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⑤浣花清远;浣溪可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三段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交代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条理清晰分明。

B.文章结尾写出了“使客游者”游浣花溪杜甫草堂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杜甫的崇敬。

C.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杜甫当年生活境遇的描写,充分颂扬了杜甫在窘迫之时,还能够选择景色秀美之处定居的不慌不忙,安闲从容的处世哲学。

D.钟惺此文,显示了竟陵派特有的造语冷隽,用字简省、节奏峭拔、用字铺叙的笔法,不失为明代游记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3分)

答: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3分)

答:                                                                       

(3)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分)

答:                                                                       

 

1.B 2.A 3.B 4. (1)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专名” “以”各1分,句意1分) (2)(杜甫的)像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 “肖” “当”各1分,句意1分) (3)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可老”1分,“患难之于朋友”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洞达:爽彻、清畅。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④句是对杜甫塑像的描写和议论,不是写景,据此排除B项和C项。⑤句中的“浣溪可老”是对杜甫生活境遇的感叹,也不是写景,所以再排除D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使客游者”之流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表现了作者对此类人入骨的嘲讽。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浣花溪记》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 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 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B.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C.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D.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贾宝玉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种偏激的思想既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生活情调,又表现了他虽然幼稚、却很执著的清高脱俗的意识。

B.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C.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咏怀古迹》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D.《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在整个作品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高老头的悲剧促成了他性格的形成,其他人的故事也主要围绕他性格的形成而展开,如伏脱冷对拉斯蒂涅进行赤裸的教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4月10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在4月11日零点起开始每吨上调120.115元,引得网友们议论纷纷。

B.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C.自从去年9月发布并于今年3月亮相后,让果粉们苦等了半年多的苹果首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终于开始接受预订,果粉从现在开始可以到苹果直营店预约试戴。

D.黄石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启动中,围绕以袁仓煤矿等工矿棚户区为中心的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些作家们在一      暗黄的灯影里          的时候,他们       不会预先知道,在时光的另一岸,肘边这叠稿纸将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永恒珍藏。在那一岸,许多的日子已经逝去,许多的歌声已经喑哑,        有前辈们如丰碑一般永不色的著作依然鲜亮如初,令人们恒久感动。

A.缕      舞文弄墨      可能    

B.片      埋头苦干      也许    

C.晕      奋笔疾书      或许    

D.抹      笔耕不      兴许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阜盛         谬种     庠序       地崩山催

B膏腴      谪亲     聒噪        养生丧死

C舵柄      黏液     寒喧       东船西舫

D咨嗟      峥嵘       呕哑      轩峻壮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