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11分) 【中吕】红绣鞋·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11分)

【中吕】红绣鞋·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星。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注】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②支吾:本义为“抗拒,抵触”,引申为“应付,挨过”。
1.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2.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两句,虽未出现思乡、思亲的字眼,但思乡、思亲之情却浸透在字里行间。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通过语序的倒装,突出了灯烛被风吹得欲明欲灭、昏昏惨惨的情景,而且能与上下句构成对仗,使句子押韵、工整。 2.明写主人公在旅店中形单影只,衾冷胜铁、枕冷如冰的凄寒苦楚,暗写了其对与家中亲人合衾共枕而身心温暖的想念。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昏惨惨半点灯明”,从句式上来说,属于倒装句,强调的是“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应从内容和句式结构上来答。在内容上,将“半点灯明”放在后面,能起到突出其被风吹的昏暗欲灭的情景;从句式结构上,与上文“雨潇潇一帘风劲”和下文“薄设设衾剩铁”等句构成对仗工整、押韵,给人以音律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抓住关键词分析。“薄”“铁”“孤”“冰”等词语写出了主人公旅途中的凄寒苦楚,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而想到了与家人在一起时的温暖情形,由此可得出主人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永平五年,迁右中郎将。十年,拜太常。

泽果敢直言,数有据争。后北地太守廖信坐贪秽下狱,没入财产,显宗以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是时京师翕然,在位者咸自勉励。

堪字子稺,河南缑氏人也。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于人,以节介气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间,堪常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

建武中,仕郡县。公正廉洁,奉禄不及妻子,皆以供宾客。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喜分明去就。尝为县令,谒府,趋步迟缓,门亭长谴堪御吏,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后复仕为左冯翊,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数月,征为侍御史,再迁尚书令。永平十一年,拜光禄勋。

堪清廉,果于从政,数有直言,多纳用。十八年,以病乞身,为侍中骑都尉,卒于官。堪行类于泽,故京师号曰“二稺”。

十二年,以泽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十八年,拜侍中骑都尉。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下促急        坐:因为    B纳用          见:谒见

C以泽司徒事      行:兼摄(官职)       D其妻泽老病      哀:怜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堪去就分明、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

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于人 以节介气勇自行     奉禄不及妻子,皆以供宾客

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       清洁循行,尽敬宗庙  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泽年轻时很有学识,曾隐居招收门徒传授学业,后来出仕为官。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官吏和老百姓的敬重。

B.周泽果敢直言,曾多次与皇帝据理争论,后来被显宗没收了财产,因而京城安定,官员们都勉励自己。

C.孙堪公正廉洁,俸禄不花在妻子儿女身上,都供应了宾客。后任长吏,所到的地方都有好的政绩,为官吏百姓所敬重。

D.孙堪曾任县令,拜谒太守,因为行动稍缓,门亭长谴责他的御吏,于是孙堪便解下印绶离去,不去官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

⑵堪常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新的一年,新的春天,就会有新的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想象;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

请以“期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5)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题。(4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

(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在楚地任职。捷报传来,他写下这首《水调歌头》。②燃犀:指消灭敌人的地方。③周指周瑜,谢指谢玄。谢玄曾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北方入侵的军队。

19有人对这首词的点评是“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