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1.C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不正确,艺术文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非内容。“能以感情动人”是艺术的作用,而非目的。B“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有误,原文第一段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有误,原文第二段说““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可见对群体依然起作用。D无因果关系。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可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仔细的辨识,找出细微差别,D项,“担负具体功能”不正确,礼乐分别构成秩序条理、和谐与团结力,可见其意义是抽象的。“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有误,原文中礼乐是社会的柱石,涉及的范围广,只有“人生里面的礼乐”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夸大了其作用。C项,“没有“悲剧精神”有误,原文说“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并不等于没有。D项,原文结尾处并未对两者的艺术价值作对比。所以选A。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春来了,天气渐暖了,小鸡看到鸭在水里嬉戏着,将头扎进水里,然后抖抖身上的水,它羡慕极了,也扑通一声钻进水里,成了落汤鸡,母鸡急了,忙把它捞上来,说:“鸭有鸭的本领,你有你的长处。”小鸡往前走,又瞧见一只鸟嗖的一声便飞上了树梢,它使出浑身力气,也想飞上树上,可怎么也飞不到,母亲笑着说:“孩子,要据实而行呀。”小鸡点点头,快乐地觅食去了。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对联兼具诗歌散文之长,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课文所学内容,完成下面两幅对联的上联或下联。(6分)

(1)上联:忠信报楚国正道直行志士路

下联:                        (《离骚》)  

(2)上联:                             

下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2个字。(5分)

食肉植物多半都生长在养分贫瘠的石缝、沼泽或浅水中。        ,是它们获取养分的重要方法,猎物大都为昆虫,通过食肉获取养分为三个过程:吸引、        。但是它们本身仍然可以通过根系吸收矿物质。如果它们不食肉,至多生长不良,并非        ,所以食肉植物并不需要进化出高超的捕食本领,只要能够对付昆虫这样的小动物就够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高考研讨会在我市召开,近百个学校的老师聚集会议室,共同研讨下一轮高考的复习工作。

B.回归15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取得这些成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澳门各界始终将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作为特区发展的最大保障的结果。

C.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

D.由济南军区组建的首支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22日在山东省莱阳市举行出征誓师大会,该营将于近日赴南苏丹执行维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想知道,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雕刻家的巧夺天工相遇时,会迸发出怎样的艺术灵光?

B.这节公开课,教室后面多了十来位听课的家长,只见他们时而开心微笑,时而目不窥园认真思考。

C.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有时我们也需要因人成事,特别是面临那些棘手的事情的时候。

D.陈立夫先生在世百年,晚年能认清形势,毅然改弦更张,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