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注】①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②涔:积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    易:平坦

B.三战所亡,一朝而              反:往返

C.布衣弗友,人君弗                臣:能臣

D.不计其大功,总其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人之小过掩其大美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求斗斛之禄

B.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C.则终身破军擒将矣      有如此之势,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D.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4分)

(2)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4分)

 

1.A 2.B 3.B 4.(1)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誳”“直”各1分,大意2分,共4分);(2)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缧绁”“合”“一”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判断。B反:返回,这里指收回;C臣:以他为臣子;D略:大致的,主要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使:都是表“假使“;A以:前是连词,因为,后是介词,来;C为:前是判断动词,是,后是表被动的词语,解释为”被”;D而:前是连词,如果,后是连词,表并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需要逐项分析、判断。B项中,“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的说法不合文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誳”译为“委曲”、“直”译为“站直”(2)句中关键词“缧绁”译为“牢狱”、“合”译为“会合”、“一”译为“一举”。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参考译文】 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 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周公有杀害亲兄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静。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绩。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功绩。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 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精神文化是用符号来表达的。文化的创造性、先进性、特殊性最终都要转化为符号的形式,才得以保存、理解、传播、发展。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符号、规则与观念。符号是高度浓缩的文化表征。

一种文化的定型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表征形象逐渐形成、塑造、定型的过程。文化的表征形象是多方面的,文化的典型表征就是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典型表征形象。文化符号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文化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创造的,但一种文化现象上升和抽象化为一种文化特有的表征符号,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变革中,经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断选择、淘汰最终定型的。春秋时期的孔子在鲁国不受待见,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只是到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统治地位,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所以,文化符号的形成,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文化符号的形成标志着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被人们普遍接受为标志性的特征,说明它所代表的事物、人物、事件及其体现出来的精神被人们普遍认同,从而产生群体的一致性。孔子只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之一,但他的思想被后人逐渐认同,上升为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思想。孔子所主张的儒学思想为传统社会所普遍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共同心理基础。

文化符号的形成有助于对文化自身特质的文化自觉过程,也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文化符号就是文化自觉的符号化。凡是没有符号化的文化现象都是偶然的、分散的、表象化的,不能产生文化的一致性。文化符号是文化群体共同认可的文化标志,是文化共同意识的表征。人们可以在文化符号中找到现实中的自我和想象中的自我。李白的浪漫潇洒,杜甫的悲天悯人,既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的理想追求。他们做了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已经或将要做他们做过的事。他们就是我们的形象,这就是我们认同他们代表我们的原因。

文化符号的形成有助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文化符号是浓缩和抽象化了的人们的活动成果。语言文字、英雄人物、神话故事、唐诗宋词等都是符号化了的生活,接受了这一切,也就接受了中华文化。同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主要是通过文化符号实现的。没有文字的原始民族缺乏文化符号化的能力与手段,通过长期耳濡目染,口口相传,也能传承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必须上升到符号层面,才能充分实现。西方世界认识中国,是通过丝绸、长城、故宫、京剧、中医等文化符号来实现的。中国人认识西方世界,也是通过电影、芭蕾等文化符号实现的。非符号化的文化需要生活体验,符号化的文化易于扩大影响,为人们所理解、认识并接受。
1.下列关于“文化符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符号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典型表征形象,如丝绸、故宫、京剧、芭蕾等,它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创造的。

B.文化符号具有群体的一致性,因而能使它所代表的事物、人物、事件及其体现出来的精神被人们广泛认同。

C.文化符号就是文化自觉的符号化,是文化共同意识的表征,它的形成标志着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D.文化符号是浓缩和抽象化了的人们的活动成果,如果没有形成文化符号,那么该文化既不能传承,也不能传播。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的创造性、先进性、特殊性只有转化为符号的形式,才能够保存、理解、传播、发展。

B.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我国一种文化符号,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密切相关。

C.李白、杜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就意味着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找到现实中的自我和想象中的自我。

D.西方世界和中国虽然文化不同,但在长期交流过程中形成了相同的文化符号,因而能相互认识。
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某种文化的定型过程也是该文化的表征形象逐渐形成、塑造、定型的过程。文化的表征形象是多方面的,文化符号是其中之一。

B.文化符号的形成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就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

C.凡是没有符号化的文化现象都是偶然的、分散的、表象化的,它不会被某一文化群体共同认可,也因没有价值而不会被传承和传播。

D.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英雄人物、神话故事、唐诗宋词等符号化了的生活,那就说明他已经接受了中华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大自然的活动 )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①(日月的光明永恒不变)。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菜根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请在下文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比喻句。喻体之间必须相互关联,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6分)。

郁郁葱葱的大片松林,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大雪山半腰,①          。镶嵌在万绿丛中的一栋红房子,三角形的房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②           。远处那黝黑的山石,被皑皑白雪层层包裹着,③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只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英国《卫报》7月1日头版刊文独家披露说,美国对其欧洲盟友设在纽约、华盛顿的机构和使领馆都实施了窃听,目标多达38处。                                            

①其中包括在电子通讯设备上安装窃听器

②此外,美国的窃听目标还包括日本、墨西哥、韩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其他盟友。

③美国情报机构还在欧盟驻美机构的加密传真机中安置了窃听器

④文章还披露了“一系列不寻常的”监听方式细节

⑤监听电缆通讯和使用特殊天线等

⑥欧盟驻华盛顿代表团被窃听的工作人员高达90名

A.④①⑤③⑥②   B.④③⑥②⑤①  C.②①⑤⑥④③   D.②①⑤④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