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红 苇 ①为什么说年是“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①为什么说年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呢?从年的深远的影响上来说,对于过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出一大堆感受、感想和故事。过年是最能牵动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事情了,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文化,而以年文化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又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年,之所以称之为“最后”,是说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这个传说对汉民族生活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能与之相匹敌的口头传说,几乎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年的传说又可说成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②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却一直保持在民间口头传说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要揭示年的真相,最为直接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年的口头传说,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就其被忽视的程度而言,我把它叫做“最后”的口头传说。

③把年的口头传说当成一个文化问题,就会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现实呈现的景象是:一条细弱的藤上却结出了一个巨大的果子。细弱的藤蔓就是年传说,关于其内涵我们知之甚少,相关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巨大的果子是指年传说的直接后果——过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至今依然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盛事,两者真是反差强烈。

④透视年传说,首先面对的就是资料、史料特别匮乏的现实。但对于民俗学来说,既有的资料、史料并不是第一位的,民俗学更注重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也就是说,民俗学更为看重那些活生生的在民俗生活中起作用的事物。正如民俗学家钟敬文所说的,民俗学是一种“现在的”学问,而不是“历史的”学问,这两者的不同,正像“生物学”与“古生物学”的不同一样。这样看来,年传说就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口头传说”出身而自卑。

⑤以文字为中心的史料观,是社会历史逐渐发展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口头传说如果不能纳入文字的视野,被文字收编,就难以得到保存,更难以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这样看来,年传说真是命悬一线。史学家傅斯年在史料观上却别有见地,他认为“史学即史料学”,并特别看重包括口头传说在内的所谓直接的史料。顾炎武做学问的一个特点,就是搜求直接的史料以修订史文,阎若璩也是以实在地理来订定古记载。傅斯年对他们的做法都特别推崇,他认为“地方上求材料,刻文上抄材料,档库中出材料,传说中辨材料”,花费真工夫,搜求真材料,这样才能做得出真学问。

⑥其实,传说有其独特的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传说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学家泰勒通过对前文明状态中南太平洋岛民历史记忆的研究,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在文字出现之前,民族历史的传承或多或少是要依靠传说来完成的。传说中可能有后人不能理解之处,但传说的内容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这正如李学勤先生在《走出疑古时代》中所说,不能单纯地把传说看成是神话故事,而否认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的“素质、核心”。

⑦从民俗学的角度看,作为“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年传说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口头传说应该说与资料、史料的地位一样重要,甚至有其不可替代的鲜活性与丰富性。它们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从历史上看有许多资料、史料就是由口头传说而来的,有价值的口头传说完全有资格变成资料、史料。据认为,《国语》的来源即是口说的史料,《左传》的一部分材料也来源于口头史料,还有战国诸子在其论说中所记的故事也多是如此。司马迁的《史记》,也采纳了相当多的口头传说。即使是被奉为圭臬的《旧约》,在其成为经典以前,也只不过是流传于祭司、土师和民间的口头传说而已。所以,口头传说自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⑧由此可见,作为口头状态的年传说,其在史料上的意义,是不输于任何所谓以文字状态记载下来的材料的。

                   (选自《年的三幅面孔,中国时间文化的前世今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共5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得分)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过年牵动着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B.对于民俗学来说,重要的是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已有的资料、史料并不是最重要的。

C.口头传说没有被纳入文字的视野,没有被文字收编,所以难以得到保存,更难以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

D.在文字出现之前,民族历史的传承主要依靠传说来完成,传说中可能有后人不能理解之处,但传说内容不是无中生有的。

E.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口头传说与资料、史料的地位一样重要,甚至有其不可替代的鲜活性与丰富性。
2.根据文意,列现象不属于民俗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学者不仅从历代各种书籍中找出记载孟姜女的材料,还关注从民间收集的关于孟姜女的传说、歌谣、戏曲等等。

B.《红楼梦》中为贾宝玉出生后抓周,身上带护身符,订婚“吃茶”,结婚下聘,端午贴符、中秋赏菊等等的叙述。

C.研究“盛唐时期的广东”时学者主要通过现存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去构建盛唐时期广东的发展状况与历史进程。

D.这里的苗族山寨前竖着一根柱子,上面挂着苗族人演傩戏(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戏曲)的面具。
3.作者为什么认为年的口头传说是“最后的”口头传说?(4分)
4.从全文看,传说有何价值?(4分)

 

1.CD 2.C 3. “最后的”说的是难以超越(1分)。年的传说影响深远,没有任何一个口头传说能与之相匹敌(1分)。 “最后的”是说被忽视的程度之深(1分)。保持在民间口头传说的状态,资料匮乏,缺乏研究。(1分)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4. (1)传说可以对民族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2)传说在文字出现之前,可以传承历史; (3)传说可以成为史料,帮助人们研究历史; (4)传说有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鲜活性和丰富性。 (评分标准:答对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与“过年是最能牵动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事情了,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文化,而以年文化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又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表达的意思一致。B项与“但对于民俗学来说,既有的资料、史料并不是第一位的,民俗学更注重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意思吻合;C项把“在这种状态下,口头传说如果不能纳入文字的视野,被文字收编,就难以得到保存,更难以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的假设处理成客观现实;D项与原文不同,原文是“或多或少”而非“主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注意④段“民俗学更注重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民俗学更为看重那些活生生的在民俗生活中起作用的事物。” C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已远离了现实生活,所以属于历史学的范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年传说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和是不输于任何所谓以文字状态记载下来的材料的。 这两句话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年的价值与现状。所以最后的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有价值,一种是被忽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⑦段,可从影响与历史等方面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

(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     第:落第        B.玄宗     奇:引以为奇

C.房琯布衣时与甫       善:友好        D.恃恩放     恣:放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琯兵败陈涛斜       一夕而卒耒阳

B帝许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C严挺之有此儿       游东蜀依高适

D既至适卒           未维舟江陵乱
3.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杜甫“生活困顿”和“为人傲诞”的一项是(3分)

A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尝凭醉登武之床

B自负薪采梠                 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武卒,甫无所依             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D游衡山,寓居耒阳           自棹舟迎甫而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参加科举落第,却因文章写得好得到玄宗赏识。

B.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肃宗大怒,将两人都贬出了朝廷。

C.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刚到东蜀投靠高适,高适又去世了。

D.杜甫举家到荆楚之地避难时,江陵发生了变乱,耒阳聂县令亲自划船迎接杜甫。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3分)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3分)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到图书馆,小到书报摊,不难发现欧美及香港和台湾的有关家庭装修的书  刊、杂志摆得花花绿绿一大片,但我们的室内建筑设计专家却看出了问题。

B.回国后,他们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起信心,克服了困难。

C.预付费电度表又称职能电度表,使用这种电度表可以减少用电抄表等环节,   还能解决防止偷电、杜绝拖欠电费等。

D.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人的性格、思想、精神对于音乐确实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