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山之子 李广田 自“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山之子

李广田

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却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我不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

害怕?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物。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坊一旁的小庙里。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于是我急忙说道:我一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 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之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隹:你且慢讲,我告诉你。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说那个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 的飘摇吗?

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芦,到底哑巴说些什么?

“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爹爹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摔死了。”一个孩子答道。

山花?什么山花?两个孩子告诉我:百合花。

他们继续讲哑巴的故事。哑巴的爸爸是一个结实的山汉,他攀上峭壁,采摘百合,卖给香客。悬在崖上掘一株百合须费很大工夫,且十分艰险,因此一株百合也卖得一个好价钱。凡进香人都乐意带百合花下山,于是哑巴的哥哥也做这件事。然而父子俩都遭了同样的命运;爸爸在浓雾天里坠入山涧,哥哥被山风吹下悬崖。从此别人再也不敢前去采百合,然而我们的山之子——这个勇敢的哑巴——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他趁香客最多时去采摘百合,来奉养他的老母和寡嫂。

雾渐渐收起却又吹来了山风。我们都觉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辞。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决定下山,两个孩子前来送行。忽然他们招呼道:哑巴,哑巴来了!

不错,正是那个哑巴。他手上携一个大柳筐,筐里一把铲子,一把刀,一把剪子。我沉默着,哑巴却同别人打开了招呼。旅馆中人问他是否下过山,他就大声哑哑地回答着,并指点着山下,指点着他的筐子,又指点着南天门。我们明白他昨天曾下山去,今天早晨刚上来。我很想从这个人身上有所发现,但也不知道要发现些什么。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朵里还仿佛听见那个哑巴的咿咿呀呀。

选自李广田《圈外》,有删改)

1.作者回忆哑巴在升仙坊讲话时,为什么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4

2.文中多写到百合花,这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佚用?(6分)

3.文章刻画哑巴形象时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分别从孩子和香客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山之子的丰富意蕴。(6分)

 

1.⑴喜悦是因为:①哑巴作为一个普通的山民,却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深深感染了我;②哑巴说话的背景、站立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辅助的动作,让我觉得壮观。 ⑵怅惘是因为:①哑巴讲故事,别人听不懂,我感到他寂寞;②哑巴居住环境恶劣,我对他生活的凄苦感到忧虑。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哑巴冒险以采百合花来维持生计,表现了哑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的勇敢和孝顺;②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百事合意,香客们买百合花下山,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③作者反复写到百合花,寄托着他对哑巴及人们的深深祝福;④百合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联系相关人物和事件的纽带,使文章内容的表达更加集中。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3.①通过两个孩子的叙说,交代了哑巴悲惨的身世,写出了哑巴悲苦的生活;②通过香客买百合花、聆听哑巴讲话,写出哑巴的热情、纯朴和善良的品性。 评分建议:一点2分,如写出哑巴“寂寞”“坚强的品格”“热情好客”亦可。 4.①暗示哑巴生活于大山,大山是哑巴生存的根基;②大山崎岖陡险,喻示哑巴艰难的处境;③揭示大山雄奇高峻孕育了哑巴刚毅不屈的品性;④突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山民精神的热情赞美。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注意分析喜悦的原因和怅惘的原因,答题区间在这句话后面的文段,“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通过孩子讲的哑巴的故事可知巴居住环境恶劣,“我”对他生活的凄苦感到忧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百事合意,香客们买百合花下山,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哑巴冒险以采百合花来维持生计,表现了哑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的勇敢和孝顺,同时含有作者对哑巴的祝福。结构上,百合花作为全文的线索,是联系相关人物和事件的纽带。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孩子讲的哑巴的故事可知巴居住环境恶劣,生活的艰辛。哑巴讲的故事没有人听懂,香客买百合花、聆听哑巴讲话,写出哑巴的热情、纯朴和善良的品性。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切入点: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意蕴丰富,含有双关义;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好学近乎知,行近乎仁,                《礼记中庸》)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古之立大事者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3分)

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4分)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问天集》、《岩居川观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所,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信之者        笃:厚道

C.余而抄之              假:借

D.宗点学钧衡谨          识:记

2.下列句子中画线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穷天下山水奇迹            乃共取编

B.平方氏生平所叹服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

C.以雄天下                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峑生平每子长自命    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3分)

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3分)

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分)

4.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

比例\对象

时间

研究生

本科生

高中生

初中生及以下

1小时以下

55.13%

60.75%

78.24%

79.17%

1-4小时

40.52%

36.72%

t'.lr

19.71%

19.12%

4小时以上 ^

4.35%

2.53%

2.05%

1.71%

 

A.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

B.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

C.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

D.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喜欢通过门、窗等事物接触外面的大自赢,是为了    。窗子不单为了透气,也为了能领略到新的境界,甚至亭台楼阁的建造也都是为了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意为一座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再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个小房间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一门一窗都是为了   

①体会无限的时间、空间  ②获得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③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