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映射到薛宝钗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宝钗听到金钏儿跳井惨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这也奇了。”赶忙到夫人处“道安慰”去了。接着就写两人一段对话。夫人有意掩盖她污辱和逼死金钏儿的真相,推脱自己的罪过。而薛宝钗却这样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些冷冰冰的话,令读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层,是所有这些又都一齐映射到贾宝玉的身上,使他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贾宝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金钏儿的惨死悲痛到“五内摧伤”,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场几至丧命的毒打之后,还对林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金钏儿。艺术上经过这样几层映射,便突现出贾宝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纯朴!

映射艺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而眼光敏锐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作品中自觉地揭示这种联系。映射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触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运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阅读《红楼梦》就需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有删改)

1.下列对于“映射”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映射”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否成功运用,关键在于作家能否整体认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B.“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能使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进而从整体上显现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C.在运用了“映射”艺术技巧的小说中,作者所写的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贾宝玉挨打这件事就和金钏儿跳井相关联。

D.“映射”体现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贾府中,聋老婆子虽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一样,都是被压迫者,但对金钏儿被逼惨死却极其冷漠,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

B.曹雪芹安排聋老婆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既是因为情节发展方面的需要,又是因为要通过她映射贾政、薛宝钗、王夫人和贾宝玉的性格。

C.从聋老婆子的语言和态度,读者可联想到金钏儿之死这类事在贾府一定经常发生,也可知贾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假。

D.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是贾宝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贾宝玉还说情愿为金钏儿这些人而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善良和纯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聋老婆子把贾宝玉说的“要紧”听成了“跳井”,这是匠心独运之处。作者由“要紧”而“跳井”,起到了映射作用。

B.读者阅读《红楼梦》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因为《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最为杰出的作品。

C.曹雪芹对生活体验深切,眼光敏锐,看到了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红楼梦》中自觉地揭示了这种联系,这使《红楼梦》具有独特魅力。

D.《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似琐碎但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写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

 

1.B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从文中找到与“映射”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理解不正确,这些人物、事件在生活中有内在联系。故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理解错误,贾宝玉此时并非关心金钏儿之死,而是自己要挨打让聋老婆子去报信。故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D项,“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理解错误,从文中看,主要是通过聋老婆子来映射其他人,故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责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陈子展

①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话,这话本来不错。因为他只教人忍小事,当然权衡轻重,以成就大计划,忍耐小事件为是。倘若对方要使你的大计划弄不成,那就不是小事,只要你还有做人的血性,一定忍无可忍了。比如他看见鲁国当权的季氏在家里擅用只有天子可用的八佾乐舞,就气愤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②五代的冯道以孔子自比,他忍性的修养工夫,似乎要比孔子进步。相传他做宰相的时候,有人在街上牵着一匹脸上挂着一块写有冯道二字布的驴子,这分明是在取笑他了,他看见了也不理。

③俗语道:宰相肚里好撑船。唐朝有一个叫做娄师德的宰相,就留下了唾面自干的故事,活活描出了为着做官,不惜忍受一切耻辱的心理。

④明朝大儒白沙先生有一篇忍字箴道:不乱大谋,乃其有济。如不能忍倾败立至! ”他要学张公艺百忍,可惜他不曾做得宰相以忍治国,他只能学张公艺以忍治家。从家到国,都离不了一个忍字,中国民族算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伟大民族了。

⑤这个忍字,真可算得咱们唯一无二的国粹。忍的哲学,道家发明最早,老子的不争主义,就在于能忍。自从佛家的哲学传到中国,老子的哲学又得一个帮手。相传释迦行禅,在一棵树下兀坐不动。有鸟飞来把他看做木头,就在他的发髻里生蛋。等他禅觉,才知脑袋顶上有了鸟蛋。于是再行入定,直到鸟蛋已生鸟儿飞去,他才起身。此故事虽未必为真,可是佛家忍性的工夫,实在比道家高了许多。

⑥六朝道家佛家的思想最有势力,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最倒霉。宋朝虽说好像是儒家思想最占势力,其实一般道学家戴着儒家帽子,却穿了佛家道家的里衣,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也最倒霉。明朝道学号为中兴,而儒家贩的还是佛道两家的货色,即消极的哲学,懒惰的哲学,不求长进的哲学,中国民族又倒霉三百年。我虽然不一定要把两千年来受异族侵略倒霉的责任,通通推在道家佛家乃至号为儒家的道学家身上,但这三派思想浸透中国民族的血液,三派所最注重的忍性修养工夫做得愈精进,愈深湛,就愈成为牢不可破的民族性。因此这个在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也就愈成为最适于被侮辱被侵略的民族了。

⑦记得清儒张培仁说:忍之一字,天下之通宝也。如与人相辩是非,这其间著个忍字,省了多少口舌。凡世间种种有为,才起念头,便惺然着忍,则省事多矣。

⑧但忍中有真丹,又是和之一字。以和运忍,如刀割水无伤。和者,众人以为狂风骤雨,我则以为春风和气;众人以为怒涛,我则以为平地。这也像是说忍耐与和平两者有不可分离的关系。难怪 中国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和平的伟大民族。

原载《太白》杂志,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中列举孔子反对季氏擅用八佾乐舞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2.分析文章论证层次o 6分)

3.文章论述了的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山之子

李广田

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却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我不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

害怕?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物。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坊一旁的小庙里。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于是我急忙说道:我一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 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之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隹:你且慢讲,我告诉你。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说那个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 的飘摇吗?

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芦,到底哑巴说些什么?

“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爹爹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摔死了。”一个孩子答道。

山花?什么山花?两个孩子告诉我:百合花。

他们继续讲哑巴的故事。哑巴的爸爸是一个结实的山汉,他攀上峭壁,采摘百合,卖给香客。悬在山崖上掘一株百合须费很大工夫,且十分艰险,因此一株百合也卖得一个好价钱。凡进香人都乐意带百合花下山,于是哑巴的哥哥也做这件事。然而父子俩都遭了同样的命运;爸爸在浓雾天里坠入山涧,哥哥被山风吹下悬崖。从此别人再也不敢前去采百合,然而我们的山之子——这个勇敢的哑巴——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他趁香客最多时去采摘百合,来奉养他的老母和寡嫂。

雾渐渐收起却又吹来了山风。我们都觉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辞。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决定下山,两个孩子前来送行。忽然他们招呼道:哑巴,哑巴来了!

不错,正是那个哑巴。他手上携一个大柳筐,筐里一把铲子,一把刀,一把剪子。我沉默着,哑巴却同别人打开了招呼。旅馆中人问他是否下过山,他就大声哑哑地回答着,并指点着山下,指点着他的筐子,又指点着南天门。我们明白他昨天曾下山去,今天早晨刚上来。我很想从这个人身上有所发现,但也不知道要发现些什么。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朵里还仿佛听见那个哑巴的咿咿呀呀。

选自李广田《圈外》,有删改)

1.作者回忆哑巴在升仙坊讲话时,为什么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4

2.文中多处写到百合花,这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佚用?(6分)

3.文章刻画哑巴形象时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分别从孩子和香客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山之子的丰富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好学近乎知,行近乎仁,                《礼记中庸》)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古之立大事者,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3分)

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4分)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