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

小偷敲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美丽得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花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到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太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小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拘束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图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一个空罐头瓶,“您看这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轻轻吐出三个字。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琴声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代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妖艳的真正的玫瑰。“噢!”她吻着那些芳香四溢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您不会见怪吧?”

“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那幅画。”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他问,“我可以抽烟吗?” “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它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早已枯萎了。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喳,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      )。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那支半蔫不蔫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于塑料花,一般人都能辨别得出来, 女高音不会没有发现。小说借“塑料花”这一客观外物,刻画出女高音与外界的接触与联系。

B.塑料的玫瑰花对于小偷和女高音而言,不能只看成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抽象的事物,可以代表一种希望与支撑、沟通与交流、求生与向善。

C.小说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扶”、“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表现出小偷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如玫瑰般芬芳。

D.濒临死亡的女高音对玫瑰喜爱,对小偷的出现的盼望,反复回忆自己艺术的生涯和成就等表现女高音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着如玫瑰般美丽。

E.文中划线句“她吻着那些芳香四溢的花朵”中的“芳香四溢”即写出了玫瑰花的新鲜和芬芳,有衬托出女歌唱家像鲜花一样恢复了生命力,可以健康快乐地拥抱生活了。
2.小说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3.女高音对塑料花又是“凑近”,又是“嗅”,又是“陶醉”,还说“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请谈谈你对次描写的看法。(4分)
4.小说结尾部分陌生老人的后半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依据原文的有关描写做出你的选择。(4分)

A.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 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B.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C.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D.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死了。两个月以前。
5.请你为文中括号处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符合情节,呼应题目;合乎情理,文从字顺。限80字内。(6分)

 

1.BE 2.(1)“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在小说中是一首动听而忧伤的歌曲,一首没有唱出弹奏出的歌曲,联系着小偷与女高音的关系,是文章的线索(1分).(2)“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在文中有双关(1分)作用,它既是一首歌曲,又是那位美丽的女高音歌唱家的象征;更是一种感恩。(3)既表现出女艺术家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着,也表现出小偷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这是一曲人性的赞歌(1分),是一种对美好的积极向善精神的礼赞。 3.(4分)女高音不是没有发现,这个情节是小说作者刻意为之的(1分),该情节中的塑料花起到了桥梁作用,建立了女高音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1分),反映出她想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心理和她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留恋(1分),推动情节发展(1分) 4.C 5.小说原文: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束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2分)。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一朵玫瑰(2分)了,他想。(“合乎情理,文从字顺”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差别,B.对小偷是具体的东西;对女高音而言,是一种抽象的事物,可以代表一种希望与支撑、沟通与交流、求生与向善。E.与开头“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矛盾,应该是反衬女歌唱家生命垂危。故选BE。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读后可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具有比喻义,一语双关,既指花,又指女高音歌唱家,也指感恩。在主题山个,可从女歌唱家和小偷的角度分析积极向善、人性美。在结构上,“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贯穿全文,起着线索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女高音对塑料花又是“凑近”,又是“嗅”,又是“陶醉”,还说“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这是细节描写,故答题时,要从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角度组织答案。在内容上,可从表现女歌唱家的心理活动与情感角度分析;在结构上,从下文小偷再次来送真花的情节看,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可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结合上文“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一句话,抓住“瞥”和“漠然”可知,C项符合。故选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从全文故事情节来看,小偷出狱后,必定会买玫瑰花去看望那位女歌唱家。从题干要求来看,要照应题目,故买玫瑰花很困难,而且根据后文“那支半蔫不蔫的玫瑰花”可知,小偷应该是买到了不鲜艳的玫瑰花。可根据这些关键节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形象。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吾尝跂而望矣,                                         (《劝学 荀子

2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苏轼)

3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4)三顾频烦天下计,                                       (《蜀相 杜甫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6)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2分)

(2)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

(3)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记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起,即科头             甫:接近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      间:机会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     僻:怪僻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哄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   积土成山,风雨兴

B.竹床一,坐             不敢兴兵拒大王

C.或变味,亦不觉也              臣死不避

D.余怅然久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2分)

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3分)

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

国际热核计划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这些成就表明: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料。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1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2006年1 1月2 1日,参加热核计划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在前两年,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为实验堆开辟地盘。按计划,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将点燃它的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随后,实验堆将运行15到20年。
1.下列各项中不是“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的理由的一项是

A.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

B.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

C.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核废料

D.核聚变原料氘和氚可从海水中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相关概念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际热核计划指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B.作为可控热核聚变能的一种方法,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

C.磁约束是指构造一个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殊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D.托卡马克是指一种类似于面包圈形状的目前成就已证明可在其中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环形器装置。
3.下列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聚变能研究途径不止一种,其中磁约束研究目前处手领先地位,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 6兆瓦的“托卡马克”。便是很好的证明。

B.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C.目前,参加国际热核计划多方代表已正式签署了相关协定及文件;启动了这一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同时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准备点燃聚变之火。

D.如果利用科学家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的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来点燃“人造太阳”,那么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B.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且直接聚焦于镜头。

C.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D.新型激光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精确制导、定向爆破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许多血管瘤患者解除了“心腹之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