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②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取材于唐·陆羽《茶经》)

链接材料:

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取材于宋·赵佶《大观茶论》)

【注】①呿(qū):张口。②蠲(juān):驱出、祛除。

(二)

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①,杜康秫酒,岂以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糵②之气故尔。麴糵气消,皆化为水。昔先王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

大率晋人嗜酒。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浇其礌磈③者耶!

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邪?平居无事,污樽④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薫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与酒游者,死生惊惧交于前而不知,其视穷泰违顺,戏事尔。

(取材于宋·朱肱《酒经》)

【注】①醪láo):浊酒。②麴糵(qū niè):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③礌磈(lěi kuǐ):此指心中块垒或不平之气。④污樽:凿地以代酒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掇之                            B岂以酿得名

                                乎,酒之移人也

C所以醉人者                       D浇其礌磈者耶

黄帝所以治疾耶                        戏事尔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苦茶久食,益意思

长期饮用苦茶,有助于提高思考的能力

B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你既然不能发扬我的品行,为什么还要浪费我平时的积蓄呢

C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

后世的人们把酒当作“浆”来饮用,不喝醉反而感到羞耻

D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借酒逃避现实的束缚,未必真能体会到到酒中的意趣
3.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既爱酒,又爱茶。下列诗句没有表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B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C看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   

D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浆、酒、茶这三种不同性质的饮品,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B饮茶需要冲淡平和的心境,在惊惧慌张、手足无措的时候是不能饮茶的。

C“茶”字有三种写法,每种写法都表现出了“茶”作为植物的本质属性。

D人类酿酒的历史非常久远,仪狄、杜康被认为是酿酒的鼻祖,名闻天下。

E有些人因过量饮酒而导致失去理智、伤害身体,这并不是酒本身的过错。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取材于《淮南子》)
6.在下文方格中填写与酒有关的语句。(任选四处)(4分)

有人说,如果能从古典文学中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就是酒。酒可以“助江山之兴”,也可以宣泄情绪。苏轼①□□□□(《前赤壁赋》),与友泛舟赤壁;范仲淹②□□□□(《苏幕遮(碧云天)》),难解思乡之苦;而陶渊明则③□□□□□□(《归去来兮辞》),自得田园之乐。酒是诗的催化剂。无论是畅叙幽情的④□□□□(《兰亭集序》),还是热闹酒宴上的⑤□□□□(《醉翁亭记》),即使是闺房中的⑥□□□□□□(《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可以催生感人至深的诗词美文。
7.根据文(一)(含链接材料),概括“茶”有哪些功用。(4分)
8.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已经超过了4000年。现今社会,各种口味、各种功能的饮料层出不穷;但是,茶,仍然是很多人钟爱的饮品。请用一个词表达茶留给你的印象或感受,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对这种印象或感受进行解说。(6分)

 

1.D 2.B 3.B 4.AB 5.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6.(4分)①举酒属客 ②酒入愁肠 ③引壶觞以自酌④一觞一咏 ⑤觥筹交错 ⑥三杯两盏淡酒 7.解渴;解除身体不适;提神醒脑,提高思维能力;祛烦解闷,给人平和的心境。 8.对茶的印象或感受表达合理;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正确、恰当;语言表达清晰。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而,前者表顺承关系,后者表修饰关系;B项,善,前者为“善于”;后者为“改善”;C项,所以,前者“的原因”;后者“用来”;D项,特,均为只是。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B项,你既然不能把我的品行发扬光大,为什么还要玷污我向来清廉朴素的操守呢?所以选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侧重的是酒,故体现不出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既爱酒,又爱茶的特点。所以选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对文意的疏通与理解,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饮茶时)内心淡泊、安闲,气质高雅,意态宁 静。(这种情趣)就不是惊慌忙乱的时候能够得 到和追求的了。所以选A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此题可根据名词做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还可根据文言虚词“乃”“故”断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属、觞、筹、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文(一)(含链接材料)的相关内容,筛选出与“茶”的功用相关的语句,提炼出来加以概括。例如,“荡昏寐,饮之以茶”“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等,可根据这些语句大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答出表达茶留给你的印象或感受的词,该词能对茶的印象或感受表达合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正确、恰当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语言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参考译文】 (一) 茶是南方的优良树种,(高度在)一尺、二尺乃至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的(茶树),(需要)砍下树枝才能采摘到茶叶。“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有的从“木”部,有的“草”“木”两部兼从。 长翅膀能飞(的飞禽),长毛能跑(的走兽),开口能说话(的人类),这三类生物都生长在天地之间,(依靠)喝水、吃东西来维持生命,“饮”的意义是多么深远啊!解渴,需要饮水;排遣忧愤,需要饮酒;消除昏沉困倦,需要饮茶。华佗《食论》(说):“长期饮用苦茶,有益于提高思考的能力。”如果感到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姑且喝上四五口,(效果)与醍醐、甘露不相上下。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味极寒,作为饮料,最适宜精心一志、行事严谨、有节俭美德的人。《晋中兴书》(说):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想拜访他。陆纳兄长的儿子陆俶埋怨陆纳不做什么准备,(却又)不敢问他,就私下准备了十多个人的饭菜。谢安来后,陆纳准备的只有茶和果品而已。陆俶于是摆出丰盛的饭菜,珍馐佳肴很齐全。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棍,说:“你既然不能把我的品行发扬光大,为什么还要玷污我向来清廉朴素的操守呢?”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凝聚了瓯闽山川的灵秀与气韵,蕴含着美好的品性,它驱除了胸中的郁结,荡涤了心中的愁闷,带给人们清新而平和的心境。(饮茶时)内心淡泊、安闲,气质高雅,意态宁静。(这种情趣)就不是惊慌忙乱的时候能够得到和追求的了。 (二) 酿酒的历史很久远。仪狄酿造浊酒,杜康酿造秫酒,(他们)难道是因为善于酿酒而成名的吗?大概是因为(人类酿酒就是)从他们开始吧。 酒味甘、辛,性大热,有毒。酒虽然可以使人忘记忧愁,但也能让人产生疾病,就是所说的腐烂肠胃﹑溃精髓﹑毁筋骨。刘词《养生论》(说):酒能醉人的原因,是酒曲作用的缘故。酒曲的作用消解后,酒就都化成了水。从前先王说:上天让百姓酿酒,只是用来祭祀而已。后世的人们(却)把酒当作“浆”来饮用,不喝醉反而感到羞耻,哪里知道(酒作为)百药之长,是黄帝用来治病的呢! 大概晋朝人最喜欢饮酒。【陆羽《茶经》与朱肱《酒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诗词鉴赏。嵇康﹑阮籍这些人,更是不可以一天不饮酒。(他们)主要是纵酒畅饮,借酒逃避现实的束缚,未必真能体会到酒中的意趣。古时候所说的得到酒的全部意趣的人,恰恰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他们)知道酒这狂药自有它玄妙的地方,难道只是用来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的! 酒在世上的作用太大了!祭祀天地,敬事鬼神。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诗人墨客,渔夫樵妇,谁都不能离开酒。(饮酒之后,)闲适自在,解开衣服露出肚腹,安然酣睡在江湖之上。嗜酒的人(因过量饮酒)到了败坏品性、失去理智、伤害生命(的地步),往往摒绝、毁弃酒具,终身不再饮酒,酒又有什么过错呢?平常居住无所事事,随意畅饮,激发狂放的思绪,有助游览江河山岳的兴致,还不足以称得上是懂得饮酒的意趣。当遭遇流离放逐的时候,面对秋声暮雨,(沉醉于酒,)在烟岚雾霭中驾驭妖魔鬼怪,把荒蛮偏远之地转化为极乐世界,(这时)酒的力量,差不多接近“道”了吧!酒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啊!(使人)在阴阳变化中调节情绪,在艰难险阻中平衡心态,使刚愎自用的人变得温和仁慈,懦弱胆小的人变得感慨激昂。善饮酒的人,即使面临生死的威胁也不畏惧,他看待穷达顺逆,只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断句参考译文】 楚宣王会见诸侯,鲁国赵国都向楚王献酒,鲁国的酒淡薄,赵国的酒醇厚。楚国的主酒吏向赵国索要好酒,赵国不给,主酒吏生气了,就把赵国的好酒调换(成)鲁国的薄酒,上奏楚王(赵国进献的酒很淡)。楚王因为赵国的酒淡薄,所以(发兵)围攻邯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

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

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按照《考工记》的思想,营建都城的时候,在都城的内部要修筑九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南北走向的道路称“经”,东西走向的道路称“纬”,“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一轨,是一辆乘车的轴距。九轨,是指九辆乘车。能够驰骋九辆乘车的道路,便是首都的干道。大都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略有变化。今天北京旧城(二环路以内)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只是拓宽、延长了而已。

干道之间,分布着微观道路系统:纤细的火巷与胡同。今天的东四、西四、南锣鼓巷【注】一带(见附图),专家考证,基本是那时微观道路的遗存。按照当时设计者的规划,大都的道路分为四种状态,在宽度上依次递减。首先是大街,其次是小街,再次是火巷,最后是胡同。这四种状态的道路,有三种称谓保存下来,数量最多的“火巷”则没有延续下来,被后世统称为胡同。

大街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小街十二步阔,折合1848米。那么,火巷与胡同呢?至今没有查考到文献记载。明以后,胡同作为北京道路的特殊名称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主要称谓。发展到今天,一些纤细的道路,诸如巷、条、里、院、夹道、廊下等,虽然不叫胡同,但是,在北京人的观念里,还是被视为胡同。甚至以“街”为称的道路,如果狭窄,也往往被看作胡同。

那么,什么是胡同?或者说,胡同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子?

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

北京的大街基本是笔直的、平坦的,南北、东西纵横交叉。与其相比,北京的胡同也大都是笔直的、平坦的,而且绝大多数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原则。这样的胡同布局反映了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

北京位于北纬39度26分至41度03分,东经115度25分至 117度30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北是蒙古高原。北京冬季刮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刮东南风,燠热多雨;春季多风沙。冬至正午日照的最大角度是27度,夏至日照的最大角度是76度。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北京的住宅以      为宜。这样朝向的住宅适宜采暖通风。住宅朝向决定胡同的走向,胡同自然以东西走向为宜,于是根据这个原则在南北干道与次干道之间开辟东西走向的胡同。东西走向保障了住宅的朝向,南北平行则保障了每一所住宅都可以均匀地得到阳光的照射。

□□干道之间,□□干道与次干道之间距离过大,不便于居民出行,□开拓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与主干道或者次干道之间,依然按照东西走向的原则构筑胡同。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的原则基本适用于北京旧城其他地区的胡同。

长度与宽度的悬殊比例

胡同是一种狭长的形态,长度超过宽度。以内城的东四头条到九条为例,其中,头条长193米,宽5米;二条长386米,宽9米;三条长722米,宽8米;四条长726米,宽7米;五条长78l米,宽7米;六条长715米,宽9米;七条长724米,宽9米;八条长717米,宽8米;九条长718米,宽7米。东四头条与二条,之所以在长度上相对于三条等胡同短了许多,是由于后世在这两条胡同的东部修造了新的建筑物,把它们截断了。如果不把这两条胡同计算在内,那么三条到九条的总长是5103米,平均长度729米;总宽55米,平均宽度约78米。长与宽的比例约为931

外城的大栅栏地区,从廊房头条到甘井胡同一带的胡同总长是2159米,平均长度1676米;总宽416米,平均宽度32米。长宽比例约为521。

高宽之比的美学原则

胡同两侧基本是单层建筑物。街道的立面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临街地平至建筑檐下),胡同的宽度一般在3米到6米之间,如果是6米,二者之间的比例是2:1,如果是3米,二者的比例是1:1。

在外城的商业区,两侧的商业性建筑往往采取传统的两层木构架的形式,其檐口高度一般在6米左右,如果胡同的宽度以6米计算,那么高与宽的比例是1:1,如果胡同的宽度是3米,那么,二者的比例是2:1。

根据美学原理,当道路的空间尺度,主要是高宽比,在1:1至2:1时,道路的空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行人的视野可以覆盖对面建筑物的全部,并会产生适当的围合感。北京大多数胡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超过这个限度,胡同的聚合感与幽深感便会加强,过于强烈,便会产生一种压迫的、如同穿越峡谷的感觉。一些狭窄的小巷(比如夹道、廊下之类的胡同),会产生压迫感的原因就在这里。

空间形态的变异

北京的旧城格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长安街以北,是元大都遗存,在这个范围里的胡同基本是认真规划的产物。

前门东大街与前门西大街以南,是明代的外城,没有经过认真规划,而且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胡同多弯曲、偏斜的形态。

具体到某一个小的范围,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比如,受河流影响,那里胡同的走向也难以遵循人为的约束。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口的激增,使得许多胡同被挤占,导致胡同的宽度缩小。②而新出现的胡同也难以遵循原来的规划。③一些新建筑的出现,往往使原本畅通的胡同变成死巷。④这些胡同与元大都对于胡同空间的规划产生了颇大的偏差。对此,北京人的做法是通过形象的名称,表示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态度:如“斜街”——不是正规的街道;“弯”——不是笔直的胡同;“耳朵眼”——形容胡同的窄小;“闷葫芦罐”——一种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器物,告诉行人这里是死胡同。

(摘自《北京微观地理笔记》)
1.下列对《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一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元代都城基础上进行规划的。

B元大都严格遵循了《考工记》中建造都城的原则。

C内城的胡同宽于外城,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更大。

D北京大多数胡同的高宽比保持在1:1至2:1,不会给人以压迫感。

E对异形胡同的形象称谓,体现了北京人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思考。
2.今天一个成年人迈出一步,大概是075米左右。本文中却说“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一步约合15米左右,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劝学》中相关的句子加以解释。(3分)
3.填入“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 第三段横线上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坐东朝西    B坐西朝东    C坐南朝北    D坐北朝南
4.东四头条的“头”表示序数排列的“第一”。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没有这个意思的一项是(2分)

A阿毛          B初伏          C元年          D正月
5.依次填入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所以            B不是   而是 

C即使   也要            D如果   或者 
6.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
7.南锣鼓巷一带的道路系统体现了北京胡同空间形态的哪些特征?请分条陈述。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想要人造船,不是给他锤子和钉子,而是唤起他对辽阔大海的渴望。(圣埃克苏佩里)

材料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6分)

“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茶馆,曾经是成都血脉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_。成都的茶馆多,是因为四川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茶叶产地,更重要的原因和都江堰息息相关。①但自从蜀守李冰天才地修筑了都江堰后,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②因而,宁静的农耕岁月里,在四川,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茶馆无处不在,密如河汉,泡茶馆便成为成都人最写意最日常的休闲方式。③成都平原原本地势低洼,洪涝时有发生,人民常有化为鱼鳖之患。④生存一旦变得更容易,人性中那份对悠闲和舒适的追求便滋生暗长,进而寻求某种形式的表达。⑤风调雨顺,物阜民丰,成都人的生存便比许多地方都更容易。

1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清准确排序。  (只写序号)

2请根据上下文,在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不超过25个字。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图表中两条主要信息。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中有四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5分)

①能源教育是指关于能源本身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②良好的能源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关心能源和环境问题。③应当看到,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与我们粗放的发展模式有关,也与公众的能源消费行为,生活方式有关。④其中,还涉及企业、个人的利益碰撞,因为注重环保的企业生产成本高,因此这些企业也作出不利于环保的选择。⑤但作为决策者,还应当看到,利益是一把双刃剑,要发挥政策的杠杆效果,迫使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趋向节能环保;⑥与此同时,应当重视对公众和青少年的能源教育工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