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校对高二年级520名学生进行的关于“开设校本选修课”的问卷调查表,请分析...

下面是某校对高二年级520名学生进行的关于“开设校本选修课”的问卷调查表,请分析有关数据,总结两条规律,并给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

满分5 manfen5.com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规律)①无论是否选修过校本课程,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门课程。②选修过校本课程者对该课程的喜欢比例比未选修过校本课程者更高。(建议)学校要加强宣传与指导,学生只有真正了解校本选修课,才会喜欢它。 【解析】 试题分析: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织女星的东方,白蒙蒙的像云一样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也叫天河。天河的东南面有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三颗星中,中间的一颗很亮,①_________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②__________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作天平星。__________也叫作牵牛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芦苇一种禾草飘逸茂密又平淡无奇。芦苇易生易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 

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 

翌年春风吹过 

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 

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 

及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 

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

A.③①②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③  D.③⑤①⑥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京津冀一体化不能成为地方盲目扩展工业园区的一个借口必须利用在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各地应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拆旧建新。

B.针对小学入学划片时个别楼房“遗漏”的情况已进行了统一登记仍将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对这些“遗漏”楼房进行划片并通知相关家长办理孩子入学事宜。

C.将文化作为一个噱头营销的一个亮点以引起更多关注促进项目快速销售——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文化地产的发展难有前景。

D招生办工作人员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切忌不可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学科专长并结合高考成绩来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陈总工程师________地钻研无线电接收技术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越南政府出资雇佣大量民船出动军舰,________地经营南海争议经济区。

为了争得这个项目,30多家大公司负责人各显神通,________接近设计者。

A.殚精竭虑 费尽心机 处心积虑  B.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费尽心机

C.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费尽心机   D.费尽心机 心积虑 殚精竭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补白大王”郑逸梅

郑逸梅是苏州人,因爱梅成癖,遂以梅为号。他一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编书办报,八十余年笔耕不辍,专擅钩沉历代文人的逸情韵事,人称文史掌故专家,是我国年龄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家之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郑逸梅在上海滩各大报刊以文思敏捷著称凡报刊上有空白处立马补之小空白则佳制小品大空白即大块文章皆唾手可得且为读者所喜爱。因此上海文坛盛传“无白不郑补”称郑逸梅为“郑补白”继之又誉其为“补白大王”。之所以有如此雅号是因为他肚子里“货多”遇到报刊版面文章不够时总有办法使之如期付梓。郑逸梅先生的补白内容涉猎较广,有文人趣事、历史知识、梨园旧事、曲坛轶闻等。郑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些老报人和我开玩笑,说外国有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钻石大王中国则有补白大王郑逸梅。”港澳报界亦把他那种三言两语的文章体裁称为“郑公体”。有人曾好奇地问郑逸梅:“您的那些天花乱坠的补白从何而来?”郑老也乐于公布自己的秘密:“我的补白资料分两部分书本所载的是死资料我摭采一些但主要还是活资料——我平素喜欢拜访一些德高望重的耆宿他们渊博广洽一肚皮的文史掌故樽酒谈笑之间充实了我的见闻。”为报刊补白,一补就是七十余年,郑逸梅也因此被称为“文坛奇人”。

郑老生性乐观,谈吐幽默,在文坛曾被人列为“鸳鸯蝴蝶派”,对此他连说不敢当,不敢当。“文革”期间,他家遭红卫兵“光顾”,抄走数十年积藏的书籍文物足足有七车。郑老自嘲说,古人有“学富五车,无书不读”之说,我还多了两车,我现在是“学富七车,无书不读”反意用之,书都抄光,没书可读之意了。

郑逸梅除了爱梅成癖外,还有好多个“癖”:集藏成癖、搜罗名人书札成癖、剪报成癖、爱好文史成癖……他很欣赏亡友谢刚的一句“名言”:“知道明天要死,今天的书还是要买的。”因之购书成癖。别人说他“坐拥书城”,他说自己是于辞典的围城之中而“坐拥辞城”。那些索解的字句,冷僻的典故,他随时可以翻检。此种“妙境”,他打了一个比喻:“仿佛追随着春风杖履的老师,请教是挺便当的。”

郑逸梅十六岁开始著文见报,一生写作不下千万言。他每天写作两三千字,发表的补白掌故文章成千上万,故被称为“电脑”。然而补白掌故之外的东西,他却难得记住。赴宴时,人家请了大厨做了上等好菜招待,回去后家里人问他吃了些什么,他抓耳挠腮想了好大一会儿说“有红烧肉”,其他则一样也没记住,他的心思原来都放在与耆宿老友交谈上了。平日家里毛巾是什么花样、什么颜色,一直到用旧了也不清楚。至于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则根本不会用,也学不会。夏天热得像蒸笼,由于不会开电风扇,就打赤膊摇芭蕉扇。有一天,一位女记者突然来访,来不及着装、只穿着短裤背心的郑老尴尬中自嘲说:“我们是赤诚相见啦!”

1992年7月11日,“补白大王”郑逸梅溘然离世享年九十七岁。

(选自《名人传记》)

[相关链接]

1912年郑逸梅考入苏州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是年他首次使用“逸梅”之名将英文教本中的一篇游记译成中文,命题《克灵湖游记》。参加《民权报》副刊征文,获甲等奖。编辑吴恤来函激励道:“如此文章,多多益善。”不成想郑逸梅由此而走上了写作道路。

郑逸梅毕生以读书为最大乐趣。他述道:“不论春之朝秋之夕酒之后茶之余或雨晦风潇或日煦景淑都是读书的好时光。读未见的书如得良友;读已读的书如逢故人。”如是痴心广泛的阅读使他见闻充盈为其写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

(摘自《名动一时的补白大王郑逸梅》)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郑逸梅从1912年开始写作笔耕八十余年一生写作不下千万言是我国年龄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家。

B.郑老生性乐观谈吐幽默,“文革”期间被抄走积藏的书籍文物足足有七车。对此他自嘲是“学富七车无书不读”。

C.郑逸梅集藏成癖、搜罗名人书札成癖、剪报成癖、爱好文史成癖等所以他补白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书本。

D.郑逸梅毕生以读书为最大乐趣所以很欣赏朋友谢刚的一句“名言”:“知道明天要死今天的书还是要买的。”

E郑逸梅以文思敏捷著称报刊有小空白则写小品大空白即写大块文章皆唾手可得因此被称为“补白大王”。

2请结合文章分析郑逸梅成为“补白大王”的原因。6分

3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逸梅毕生以读书为最大乐趣”?6分

(4)“外国有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钻石大王中国则有补白大王郑逸梅。”结合文章谈谈你觉得成为“大王”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